|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像这样,每一辈子对于这世间的贪染都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污染法都有想要克制的作意,这样无量劫的修持,就会渐渐地达到你转依这实相心的目的,这样最后你就可以任运而为。如来藏不会像我们一直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因为这一切我们所知道的都是虚假的,祂不会想要怎样。如来藏不会生起这个念头,不会去反观、作意,然后思维有一个存在的「我」要做什么?从来没有,祂也永远不会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这样忆佛的关系,渐渐的我们的心念转成清净了,而忆佛也能够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意,来提起自己忆佛的念。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忆佛念,有时候它能够自然的起来,甚至我们都没有提醒它,所以这个时候呢,也就是叫作清净念住。那我们的心—意识心—已经渐渐地有着忆佛的习性了,这样你随时随地你想要忆佛,你就能够安住在忆佛的氛围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样,要证得初禅也不是只有在蒲团上,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起个作意:我应该要长养我初禅的定力。因此在行住坐卧当中,你就要想到,今天初禅是要能够离开欲界贪,所以对于欲界的色、声、香、味、触,我都不要让自己受到它的系缚,尤其对于香尘以及味尘,也就是说不再贪香、不再贪味,再加上有着十善业的基础,有一天你的初禅就不一定是在打坐中发起,说不定在行住坐卧当中,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作意心散乱。”(《六门教授习定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心散乱?也检视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状况?外散乱,就是我们的心受到外五尘或者依着五欲相应而起的心行;也就是我们被色、声、香、味、触所扰动,对外尘的五欲起了觉观、欲心。佛陀曾经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欲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佛说这五欲就像五支箭;对于五欲的比喻也有许多,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为了摄受或降伏有缘的众生等等,示现神通,上升天上,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者有时变化成上身出水,下身出火;然而要示现神通都要透过意识的作意及加行配合,才能从如来藏流注意识种子,才能使神通出现,如果没有意识的配合,它是无法出现的。因此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的,本身是境界法不是常住法。虽然神通可以做种种神变,让人羡慕不已,可是仍然敌不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入灭尽定时以心先有预设,故于日将午时即便由其意根之作意,而使空明觉知之意识心又复现前,入城托钵,食讫说法;乃至寿终之时以舍想故而入涅槃,非以涅槃想而入涅槃。是故圣人与凡夫俱从定觉,而因不同,修证别故;此亦佛子所当知者,是故大慧菩萨为诸佛子请问于佛。-----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原标题:四禅八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无想定当中,虽然六识不分别六尘,但是还有意根在起念,意根不断的作意;所以如果说意根不作意,你如何能够出定?所以,即使在四禅当中的无想定,意根仍然在作意,所以仍然是有念的。再来说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跟非想非非想处,这四个地方统统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意识缘于空无边,所以祂是有念的。意识缘于识无边,祂还是有念,因为祂还是了知祂所处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中所说的这种妄想,就不是由一念无明的烦恼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对法界实相不如实了知--也就是因为无始无明的所知障而产生的不如理作意的思维--对法界真实相不如实知。在打坐当中,都是先有一个念头出现,由这个念头再引生意思,然后才有语言文字随后出现;如果是很散心的话,再接下去就会有影像被引生出来,那就是作白日梦了。他们的出现,是有其先后次序的。念头(没有语言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子住灭尽定中,前六识俱不现前,离于自心内境之觉知,三界境界之觉受悉灭,唯余末那识之触、作意、思等三心所法,受想二心所法已灭,故不住于三界境界中。俱解脱无学入于灭尽定中,不受三界法尘;然因入定前之预设,故能于次日午前,或三日三十日后出于灭尽定。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由於我见的缘故,配合戒禁取见而产生了见取见,就会专向弘扬之师斗争,一心想要斗倒之师,坚定执著自己所知、所见、所说的种种邪法为,於是就以斗争为业,针对他人所说的如理作意,加以否定或强烈的攻讦,甚至辱骂为邪魔外道。此如平实常常被未断我见的凡夫们在网站上贴文谤为邪魔外道一般,而那些诬谤平实的凡夫们,却都无法提出正确的辨正言论来证明平实是邪魔外道;偶尔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这样忆佛的关系,渐渐的我们的心念转成清净了,而忆佛也能够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意,来提起自己忆佛的念。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忆佛念,有时候它能够自然的起来,甚至我们都没有提醒它,所以这个时候呢,也就是叫作清净念住。那我们的心—意识心—已经渐渐地有着忆佛的习性了,这样你随时随地你想要忆佛,你就能够安住在忆佛的氛围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修学禅定,初禅还可以不离五尘,二禅以上无寻无伺、无觉无观,是绝对不能有五尘;根尘相触而产生五识,五识现起的时候,您不可能修得二禅,乃至更上面的三禅、四禅,乃至四空定的非想非非想定,它必须要环境是非常的安静,或是这个修行人本身的定力,他的作意非常的强。欝头蓝弗回到树林,因为这些鱼虾、这些鳖、这些水族溅水声的干扰,他没有办法入定;又因为树林里面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为了摄受或降伏有缘的众生等等,示现神通,上升天上,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者有时变化成上身出水,下身出火;然而要示现神通都要透过意识的作意及加行配合,才能从如来藏流注意识种子,才能使神通出现,如果没有意识的配合,它是无法出现的。因此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的,本身是境界法不是常住法。虽然神通可以做种种神变,让人羡慕不已,可是仍然敌不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要能够如理作意思惟,也是以依止善知识比较稳靠,也可以避免受到邪法的错误影响而落入不如理作意思惟。许多经典里面,除了开示道理之外,也常常开示有关诸佛菩萨的种种慈悲利益众生之行,以及无量无边的智慧与广大威德。因此常常读诵经典,就会在无形中受到佛菩萨的熏陶,让自己也能够发愿,生起菩萨性,行菩萨道,而希望效法诸佛菩萨成就大慈大悲之行。因此藉由诵经也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顺带一提,此男女淫欲之乐正是藏传佛教密宗所最贪爱、最执着而不能远离的贪欲盖,因为他们心心念念都是在男女双修最高淫乐上面作意、观想,乃至正式行淫,甚至可以母女与师长或师长与畜生等行为。藏传佛教双身法是从来不离欲贪之心的,因此藏传佛教密宗行者是绝不可能证得任何禅定境界的;藏传佛教所谓的「佛教禅定」,其实都是在指男女淫合的双身法中「乐空双运」享受初喜到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中的真实苦行是世人绝对做不到的事,是对于五阴的内我所,特别是对于识阴的内我所——见闻觉知性——都无所执著,断离内我所的错误识知与执著之后,只是一心作意于度化众生成就解脱果,一心作意于无我、无贪、无瞋、无痴,对世间法的五阴身及外我所、内我所,终究无所贪爱,这是心苦行,名之为心不放逸,是一切世人所不能的。由是缘故,声闻行者就不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佛土的成就,是以如来藏的随缘性来成就的,如来藏这一部分的随缘性是因为众生的意识与意根的运作,祂随顺众生心的作意而这样去成就;所以将来你成佛时,你的佛土将会如何?那就要依你所发的别愿来成就了!你发的愿小,将来你的佛土就小;你发的愿大,佛土就大;发的愿庄严,将来成就的佛土就庄严。而这些都不是别人所做,都是你的如来藏和共业众生的如来藏,也就是由发愿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如果修到了八地心,想要种福田是很容易的,就算是无赖汉每天来向你化缘,也没关系啊!因为你于相于土都能自在,可以随意变现嘛!你起作意就可以立即变现金银财物米粮,不必像七地菩萨起作意之后还要再作加行啊!你可以随意变现给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种福田。因为这里到处都可以种福田,如果想要快速的修集成佛所需的福德资粮,就得要到这种五浊世界来布施。至于修慧,在这里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这样观察的关系,所以不会去追求导致沦堕三恶道的事业,也不会起心作意想要追求欲界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若有人不信,硬说天堂是永恒的,所以要天堂挂号,要地狱除名。那么问题来了:地狱的死者名籍是谁在掌管啊?天堂是谁在掌管挂号的事啊?其实天堂没有人在管你挂号不挂号啦!地狱也没有人在管你什么生死簿的名字啦!都是谁在管呢?都是我们自己在管。造作了十善业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