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是有少数人在这时眼睛起了作意而不自觉地用力,时间久了,眼睛产生酸痛。这时可以把忆佛的念放在胸腔、心头:若将忆佛的念放在心头而觉得闷,呼吸不过来,可以反过来,将忆佛的念放在脑子里面。往内收是增强忆佛净念的要领。每天这样礼佛,忆佛的念会愈来愈清晰。有人闭目礼佛时,会有头晕现象,探究其原因不外几种:肥胖的人拜佛时头比身体低,形成充血的现象而头胀头晕,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主修力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成就四无碍,满心位证得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十地:由九地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此地。此地主修一切种智--智波罗蜜多。满心位起智云,及现起智云所含藏种种功德,成受职菩萨。等觉:由十地道种智成就故入此地。此地应修一切种智,等觉地无生法忍;于百劫中修集极广大福德,以之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波罗蜜多究竟位妙觉:示现受生人间已断尽烦恼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父亲!您应该要深深的去思惟,去系念于佛法中的义理,对于那一些过去不得牢固的法义,现在要生起牢固的作意;你过去已经种下了诸多的善根,所以你应当要欢欢喜喜。你看看!你的儿子、孙子与侄子们,都已经摧坏了魔网,达到了涅槃的彼岸,这都是仰赖你的功劳啊!说到这一边,净饭王心中生起了大欢喜。接下来,佛为父亲讲解《量摩波罗本生经》,净饭王此时专心一意,边听边观行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非觉非作」,它本身不能生起一个作意---我要走路、我要凉快、我要温暖、我要饮食。譬如这个画像本身不能生起作意,一切的诸法也是这样。一切的法,譬如说:涅盘法,它并没有升起一个念:「众生想要解脱,我要帮助众生解脱。」一切的恶法也并没有起念:「我要害人,我要叫众生害人。」法的本身也是这样,非觉非作,它本身不起这个作意,不起这个觉照。而如来真实的身相也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五、作意心散乱。”(《六门教授习定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心散乱?也检视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状况?外散乱,就是我们的心受到外五尘或者依着五欲相应而起的心行;也就是我们被色、声、香、味、触所扰动,对外尘的五欲起了觉观、欲心。佛陀曾经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欲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佛说这五欲就像五支箭;对于五欲的比喻也有许多,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正依合什忏悔某菩萨答:记得亲教师说过,作功夫就像以木材烧水一般,只管注意材火是否烧完而添加,无需时时翻开锅盖查看水滚了没有?亦即只要时时作意忆念佛,无须管妄念是否减少,如此功夫方能成就。记得萧导师书中亦提到,若发现妄念时,立即拉回到忆佛念而无懊悔,即表示定力有进步(印象中出自「无相念佛」或「念佛三昧修学次第」)5、lc菩萨问:各位大德,末学一直在修准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因意根的计执性,导致意识无法马上说服意根如理作意,使得这些种种烦恼妄想的习气又让自己沉溺于五欲六尘中,不知不觉地又去追逐这些境界,受其左右而无法清净自己,无法排除对这些境界的执取,也就是无法修除对自我的执著,使得烦恼妄想攀缘不绝,而导致无相拜佛的功夫无法有所进展。末学知此弊病后,就想出一些方法来对治这些弊病,来修除这些遮障,后来发现修除性障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菩萨能以忏悔发愿不断推进自己的无相忆佛拜佛不缀,又能在忆佛拜佛之后觉察忆佛拜佛之中之掉举实属常态,觉察意根作意之业惑现行缘起性空,根本不必为此心生懊悔,于只要不断修习就一定能减少乃至修断掉举心得决定具足信心,相信离成就无相忆佛拜佛也不远了!谨将此最近忆佛拜佛中的一点感想心得,报告给各位同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实乃心中所愿也!------三宝(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有违背则辅以如理作意之思惟来修习。例如:末学于职场中时常遭遇同事之非难,尤其,一些无的放矢,最初以修忍辱而不理他,但是,此消极躲避之举并无法改善这些非难之行为,反而造成他人软土深掘(编按:此系闽南语,得寸进尺之意)之负面结果(批判之举有增无减)。于是,于他人之非难之际去观自己之起心动念,发觉该念:你只会批评别人来遮掩自己的无能。自省:此念具人我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净土法门几乎所有道场都在弘传,并且是接引初机学人最常用的法门,然而念佛一法,有其深广的内涵,弘传者应循序渐进的将如何是佛、为何念佛、如何是念佛、念佛之次第、念佛与净土之真实义理,宣说予跟随修学之人,一方面建立念佛人正确之佛法知见,一方面引导念佛人能趣向真正之佛道,如此来弘传净土法门才是如理作意之行。若有行者先阅读此书后,返向所亲近之善知识问及书中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彼土众生闻是声已,起佛、法、僧念、作意等无量功德。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希有事,假使经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以其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舌,一一舌上出无量声,赞其功德,亦不能尽,是故名为极乐世界。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佛有何缘,名无量寿?舍利子,由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问:发疯与梦境的差别为何?以佛法而观,两者起因差异何在?此两者看来均涉及似带质境、独影境及因明三量中的非量,其中梦境似仅与独影意识有关,而发疯则再加上末那识之妄执,这个正确吗?(摘自正觉电子报第12期般若信箱问九)答:发疯是意识基于不如理作意的思想,所产生的自以为是的行为,但是却与如理作意的大众思想完全不同,所以名为发疯。其中当然也有轻重的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将来的恶业可能还有残余的业种种,但总算是不到三恶道,至少还能够得到人身,不是吗?所以地藏菩萨告诉我们:我们应当为眷属来助念啊!不要因为种种其他原因,而作这些不如理作意之想。所以助念的话,可以来救度这亡者,这样是非常好的;乃至于地藏菩萨圣像的庄严,可以让亡者感受到地藏菩萨的光明,甚至地藏菩萨就来救度他们。因为地藏菩萨在过去生,祂作光目女的时候,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离见。何劳说妙说元。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则永无退转。种种法门。悉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着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着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着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不了。帐不清。岂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此以后,定力或会因工作的忙碌程度而变得淡一点,稍加作意就能恢复;至于正念完全散失找不回来,则未再发生过。参加共修之后,我因与同修平时生活中,仍难免偶而会有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沟通不良,虽然不至于冲突,也无伤大雅,但对学法修行的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鼓励同修参加共修,希望借重亲教师及佛法的熏习改变她的习气,没想到她一下子就答应了。半年后,学一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智慧不够,若有一丝一毫身口意,非如理作意者,皆在佛前忏悔,不再无明遮障;虽反应很慢,但我很愿意学习,希望早日为如来家业尽全力!想到禅三的护三菩萨们的辛劳,希望下次起能为代劳,让他们也能休息一下。下山后,有点与生活脱节,秀斗、秀斗(日语。意谓电线短路而出错)的做出平常都不会有差错的小插曲,例如:戴著手表问别人几点了;忘了前一秒想做的事,想不起上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是生灭法,意根作意○○○,○○○,意根作意○○○○○○,○就○○;种子流注时,前念落谢,后念踵继,如此念念生灭;识阴觉知心也是如此,都是念念生灭;但是如来藏是本体,不生不灭,○○○时,如来藏还是○○○○,否则○○○○。但是,如来藏无形无相,必须○○○○○○○,才能在三界中现行。至于第二题“十八界出生的先后顺序”,是在忏悔前就整理好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接下来的参究,方向较为清楚,发现每次作意时,□□在同时便完成□□□□、并直接的□□□□,这是真心的相用吧?主三和尚在午斋时□□□□,一直说:“□□□□□,□□□□□□□□□。”不就是在讲这个吗?但是因为体会的还是很粗糙,就继续再整理。第一次进入小参室,顶礼后,先报告进入正觉共修之因缘,然后询问体验的内容,便把经行时之体验及拜佛时体验之心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一方面,祂只精确而不加拣择地□□□□□□□,本身却不作意思惟,所以从来都是离见闻觉知的。我马上举手跟监香老师陆老师小参,但我当时还没有把握,所以跟陆老师说:“我觉得好像是这个,不知道是不是?请老师帮我看看。”陆老师看我一点信心都没有,就苦笑著跟我说:“禅不是靠逻辑思考而得,若无触证之体验,就没有功德受用,再去参!”回到禅堂,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天藏识中观初亲证早上十一点,主三和尚召集喝水整理的师兄姊们进小参室,听完大家的心得分享,主三和尚接著更深细地说明真妄如何配合运作;并教导大家用意识对末那作如理作意的说服,才能渐断习气;听完主三和尚的开示,令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然后主三和尚出了另一道题目,要大家仔细体会后,稍后再验收。下午三点多,主三和尚对已破参者再次开示:“见闻觉知,见的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