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向句中作意,则没溺杀人。若向外驰求,又落魔界。如如向上,没可安排,恰似焰炉不藏蚊蚋。此理本来平坦,何用铲除?动静扬眉,是真解脱道。不强为意度,建立乖真。若到这里,纤毫不受,指意则差。便是千圣出头来,也安一字不得。久立,珍重!” (原标题:95玄沙师备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这样的话是不如理作意的。所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哪一个法是有觉有观,哪一个法是无觉无观,哪一个法是跟善心所相应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从善知识来得到修学的法而可以亲证。禅定的法并不是不可以学,只是说菩萨在许许多多的法还没完善之前,一般来说是到了三地满心位前的时候,然后来修学----精勤修学----四禅八定之法;然后修学四无量心发起种种的神通,来成就三地菩萨果 三摩地

2018-07-20

如此悟得者,方才真实亲切,切勿选择有趣复杂之公案参之,切勿强作意识思惟参究。星云法师若欲消除所造谤法谤人之大恶业者,当以实相忏之法行之;然而欲作实相忏者,唯有真悟以后方能行之,否则不能以实相境界而作忏悔之行也!是故今举此一最简单之公案,共尔星云法师探究禅旨,用为助益:只如佛奥和尚每逢有人来参,皆以杖卓地,究竟是什么意旨?尔星云法师--佛光禅师--于此不 三摩地

2018-07-20

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进相。得三种身。大慧。云何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谓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乐正受故。种种自心寂静。安住心海。起浪识相不生。知自心现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大慧。云何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第八地。观察觉了。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及余三昧门。无量相力 三摩地

2018-07-19

不待返覆思惟计较作意才有。疑情稍稍成片。便无能为之心。既无能为之心。所思即忘。致使万缘不息而自息。六窗不静而自静。不犯纤尘。顿入无心三昧。忽遇吃粥吃饭处。管取向钵盂边摸着匙箸。不怕瓮中走却鳖。此是已验之方。决不相赚。如有一句诳惑诸人。自招永堕拔舌犁耕。现前学般若菩萨。必要明此一段大事。不惮山高水阔。特特来见西峰。况兼各各然指然香。立戒立愿。砺齿磨牙 三摩地

2018-07-19

作意提纲截断伎俩。放出向上一机。千圣魂亡胆丧。于此有人承当。便见千了百当。圆悟杖头一滴禅。西江十八滩俱涨盘陀石上横按拄杖。睟质俨然曾无伎俩。不施栗棘金圈。不爱起模画样。头陀岩顶偶行拳。打著渠侬也没量瘦而精健老有余韵。鼓两片皮说法无吝。扫并情识不留纤眹。七处道场恰如一瞬。有个不顾危亡僧刚地要来冲雪刃。咄岷峨濯秀屹西南。气象盘回郁翠蓝。英杰间生从古习。 三摩地

2018-07-19

身处作意处佛事。于意界中作无量无边广大佛事。得恁么受用自在了。眼依旧观色。耳依旧听声。乃至鼻舌身意。一一依本分。故曰眼色耳声鼻嗅香身触意思无差别。适来所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也。当以此观如是观。取此为实成妄想。到这里又转了曰。若离妄想取实法。展转惑乱失本心。本心既失随颠倒。不见大士妙色身。云何颠倒。眼见色随色转。耳闻声随声转。是谓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三摩地

2018-07-19

相契处亦不著作意和会。如水入水。似金博金。举一明三。目机铢两。到这个田地。方可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不是强为。法如是故。近世丛林。邪法横生。瞎众生眼者。不可胜数。若不以古人公案举觉提撕。便如盲人放却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将古德入道因缘。各分门类云。这几则是道眼因缘。这几则是透声色因缘。这几则是亡情因缘。从头依次第逐。则搏量卜度。下语商量 三摩地

2018-07-19

无故作意。非仙术也。此得通耳。故智度论中此通有四。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三彼没此出。四一念能至。或曰。四中回具何等。通曰。俱有哉。故号如意通矣。瑜伽论神境同也。云或罗汉有大堪能现三神变焉。唐齐州灵岩寺道鉴传释道鉴。姓冯氏。吴郡人未知从来。而居历下灵岩山寺。踪迹神异不测僧也。元和中有冯生者。亦吴郡人也。以明经调选未捷。因侨寄长安。一 三摩地

2018-07-19

刺史李道古作意为建禅宫焉。元和八年弟子金藏出参礼百丈山海禅师。回见通。通愀然作色。汝其来矣。此山有主也。曳杖径去襄州。道俗皆迎至七月十五日无疾而终。春秋八十三。一云故相国于頔最所归心尚书李翱礼重焉。唐雍京章敬寺怀晖传释怀晖。姓谢氏。泉州人也。宿植根深出尘志远。迨乎进具乃尚云游。贞元初礼洪州大寂禅师。顿明心要时彭城刘济颇德晖互相推证。后潜岨崃山。次寓 三摩地

2018-07-19

心所[51](与此相应故)遍行[5]触、作意、受、想、思。别境[5]欲、胜解、念、定、慧。善[11]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6]贪、瞋、痴(无明)、慢、疑、恶见(不正见)。随烦恼[20]小[10]: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中[2]:无惭、无愧。大[8]: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不定[4]悔(恶 三摩地

2018-07-19

亦不造作意三种恶。是则名为身心寂静。身寂静者。终不亲近四众。不预四众所有事业。心寂静者。终不修习贪欲嗔恚愚痴。是则名为身心寂静。或有比丘身虽寂静心不寂静。有心寂静身不寂静。有身心寂静。又有身心俱不寂静。身寂静心不寂静者。或有比丘坐禅静处远离四众。心常积集贪欲嗔痴。是名身寂静心不寂静。心寂静身不寂静者。或有比丘亲近四众国王大臣断贪恚痴。是名心寂静身不 admin

2018-07-19

(任运而知,不比小乘作意。○此二句下通凡地,上通圣地,一切教网无此名相。一切佛刹,无此阶差。的确不与他方佛国同也。)今古往来留传记,尽尘沙界扇真风。(个个全提。)五浊煎熬道未成,群贤修习誓非轻。(珍重。)光中每出弥陀影,梦里亲书普慧名。(二句根誓字来,行者深重誓愿,入佛菩萨大誓海中,故精通吻合也。)绣佛虽斋防退失,(应道未成。)火车已现急求生。(应 admin

2018-07-1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