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一节:观像念佛法门之经典原文节录正修行的第二个单元,我们讲「观像念佛」。这观像念佛法门是从《大宝积经》卷八十九里面节录出来。现在念一段原文,让大家了解。《尔时,有一比丘于白迭上画如来像,众彩庄严,悉皆具足,持至大精进菩萨所。大精进菩萨见此画像,心大欢喜。作如是言:「如来形象妙好乃尔,况复如来正偏知身,愿我来世得成如是妙色之身。」尔时,大精进菩萨白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章:观想念佛法门第一节观想念佛:日想观想念佛,主要是为了厌离这五浊恶世、娑婆世界,而求生极乐净土的人所谓的修行法门。观想念佛的法门,有观想、有思惟;但主要在观想的正受,而以思惟作为辅助。观想念佛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所谓的十六观而言。观经的十六观,后三观说的是上、中、下九品往生的事情,前十三观讲的是有相的观想。虽然讲有相的观想,但也说到第一义的部份 三摩地

2018-07-20

观想念佛法门主要是针对放不下形像的人以及罪障很重的人而说的修行法门。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这个法门观的时候,要离开前五识,要用第六识来观,(意即缘第七识作意去想)”。所以用观的方式来修观想,就不能成就,而要用想的方式。把眼、耳、鼻、舌、身、意放下,纯粹用我们的第七识来想,想成之后再用意识来观察所想是否符合经典?这样才能够成就。第九观开始都是 三摩地

2018-07-20

感应所见的化身佛,通常是八尺或一丈六,这是以持名或礼拜供养的念佛法门修行感应所见。有的人礼忏时见到佛陀示现放光,这个礼忏也是念化身佛。第二目念报身佛所谓念报身佛:佛的报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每一随形好放八万四千种光,每一种光有八万四千种好,这种佛的身量非常广大,不是凡夫众生的心量可以测知;譬如,观想念佛的第八观---想象观,和第九观---偏一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开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现在我们要进入正修行第八个单元---实相念佛。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 三摩地

2018-07-20

佛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助益成就动中工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连获成绩。末学不揣谫陋,提出以上看法,欲以浅薄之经验,粗鄙之文笔,效野人之献曝。但求利益众生,不计个人毁誉,执笔为文,渐积篇幅,终于成书。除提出前开浅见之外,并略述本书之缘起于后,以明始末。末学于一九八七年初,因执行业务极为繁忙,无时间打坐,每晚 三摩地

2018-07-20

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活方式,再要寻求以前农业社会的那种安闲清静生活似难可得。是故现代人若修耳根圆通法门,每日最多亦不过一至二小时而已。除非善修静观之人,并能寻找到若干方便善巧之方法助行,否则不易成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节禅净互通末法时期,常有佛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 三摩地

2018-07-20

其前之永明延寿禅师亦复如是,以禅师所修所证,深知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修行结果汇归净土之道理,便知禅净可以互通。 (原标题:04第二章禅净互通,禅净双修第二节禅净双修之事例) 三摩地

2018-07-20

然而,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各自修行圆通法门,无一不是修定的法门。每一种法门都可以使人亲见佛性,证得理一心,乃至五蕴皆空的究竟解脱境界,所以叫做圆通法门。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念佛洪名。乃至于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二节一点声明和一些鼓励此法门修成所需时间之长短,端视行者对于本书内容体会之深浅,以及是否如法修行而定。若能完全体会本书所说,并如说修行,一般而言,约在二至六个月间可以学会无相念佛。若利根人或已有动中工夫者,一闻便会。根据末学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起,分别于台北市某金融机构佛学社之禅修道场及石牌陈居士伉俪所设 三摩地

2018-07-20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奉世尊之命,叙述他的修行圆通法门时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 三摩地

2018-07-20

而攀缘心之障碍禅定,对于初心行者及老修行者几无二致。初学禅定者,往往在修行过程中,遇有外境声音,便起心攀缘,心猿意马。待觉知时,早已是十万八千里了;欲得禅定,遥不可得。至于老修行,往往执著佛法及轻安境界,念念不住,攀缘不已,欲求定心,甚难可得。欲除此攀缘之心,动中静中俱各有法可修,本书则介绍动静皆宜的“无相念佛”法门,以无相忆念拜佛及持名 三摩地

2018-07-20

亦不可排斥礼拜佛菩萨之修行法门,当知世尊与诸大菩萨之功德无量无边,说不能尽。至诚顶礼,必有大利。又:学佛人最忌慢心,礼拜佛菩萨,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间礼拜,最能消除慢心,于道有益。一般人往往执著佛菩萨的形像和圣号。若无形像和圣号,就不知如何念佛了。末学在前面已经引述过道信禅师的话:“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所以者何、识无 三摩地

2018-07-20

若拜时混淆、不能清楚了知,则以当时所认知之次数为准,不需责备自己忘失次数,以免因为悔恨而影响当时之修行。此外,拜佛之次数,是因为有身体、有拜佛之动作而有,若离身体及动作、即无次数。我们利用身体和动作当作工具来链心,只要能制心一处,只要能专一、能细心分别便好。次数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修成清楚分明的工夫。因此行者在无相忆念拜佛时若次数混淆,只 三摩地

2018-07-20

修行路上不再傍徨,自知行法无误,自然得力向前。二、若行者原本学禅而转修此法者,于第七阶段修成时,已有看话头之能力。此时亦可看话头;但应仅止于尝试一至二次即可,仍应以无相念佛及无相忆念拜佛继续增强工夫至第九或第十阶段成功后,再转回参禅之路。此因无相拜佛念佛,具有佛菩萨之加持力及自己对佛菩萨之信心,故较易安住于无相念佛之净念中,而能都摄六根。但参禅看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现在我们要进入正修行第八个单元---实相念佛。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 admin

2018-07-20

但是在悟后的保任过程和修道过程中,他会一步一步去思惟、去观察,要实证涅槃的时候,道路该怎么走?修行的方法是应该用什么方法?然后他就会渐渐的理出一条头绪,开始走向实证涅槃的究竟境界,那就是说要增强他的功夫,即是定力。要修定就必须除掉烦恼。贪欲、瞋恚、愚痴都是烦恼,所以到最后这两种人必定都会贪瞋痴转为淡薄,但是在转为淡薄之前,那段过程里面有起伏的差别不 admin

2018-07-20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开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admin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