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 admin

2018-07-20

’】(《佛说菩萨睒子经》)经中甚至于有不少佛陀以自己过去修行的行谊,来为们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譬如说在《杂宝藏经》当中,就记载了佛陀为们讲述一则故事。佛陀说,从前有一个国家住着一个贫穷人,他只生了一个儿子。可这儿子却生了好多子女,因为家庭贫穷,又遇上饥荒食物缺乏,竟然把父母活活给埋了,拿节省下来的食物来养活自己的子女。附近邻居问他:你父母到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所说一定是有解脱法,也就是说在修行人天的善法之外,一定要有教导大家来解脱,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因为有了这个解脱的法,有了这个实相的法之后,才能够叫做归依佛。如果不归依于佛而归依于天魔外道呢,他就会被这个善法所拘束,所以我们修学佛法都应该避免这样的过失。接下来跟各位介绍: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什么是外道邪说呢?外道邪说就是对于的修多罗里 三摩地

2018-07-20

进入解信阶段后,就会老实的一步一步修行上来,有一天到达果地无相念佛境界,知道什么是自性弥陀,并且亲证和感觉到祂的存在,接着又看到了佛性,此时称之为「证信」。佛法的修行过程,如果没有「信」的支持,一般人不可能舍弃世间的享乐,不可能使用许多时间,声嘶力竭称念佛号,或忍受盘腿的痛苦在那儿与妄心挣扎---打坐参禅。华严经上说十信是成佛的开始,就是在具足了信---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阿弥陀佛跟日天子是截然不同的,日天子只是在欲界天里面的一个神只,所以神跟佛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迷信说,这个既然有太阳神,那阿弥陀佛在西方,那也是这个太阳神崇拜的转换,这样一样是不分。如果有人主张这个阿弥陀佛的信仰是从太阳神崇拜而转换来的,那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迷信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所说一定是有解脱法,也就是说在修行人天的善法之外,一定要有教导大家来解脱,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因为有了这个解脱的法,有了这个实相的法之后,才能够叫做归依佛。如果不归依于佛而归依于天魔外道呢,他就会被这个善法所拘束,所以我们修学佛法都应该避免这样的过失。我们接下来跟各位介绍: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什么是外道邪说呢?外道邪说就是对于的修多 三摩地

2018-07-20

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后世的依报。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2〈11自他庄严品〉中说: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CBETA,T24,no.1488,p.1044,b29-c3)。分别解释如下:布施之时不是为了增长生死善果而行施的。譬如布施时心中想着:我现在 三摩地

2018-07-20

这里的意涵就值得我们注意了,意思是说:能够引导、帮助父母进入佛道中修行,这个功德就可以抵得上养育的功德了。这样子观众朋友可以了解,父母的恩德是报不尽的。但是如果说:有什么方法可以真正的报父母恩,那就是引导父母修学,这是唯一可以用大福德来报恩的方式。后来佛陀终究是答应了,波阇波提因此而可以出家,从此开创了佛门之中的比丘尼僧团,而且她本人也很快的成就了 三摩地

2018-07-20

以世间法来讲,帮助过你的人当然也是福田:使你事业经营很顺利,一直赚钱;或是使你道业修行很顺利,都是你的贵人,显然他有很大的福德,才能够帮助你;后来你回报而供养他,当然他就是福田,都属于报恩田。世间法中有报恩田,出世间法中也有报恩田;但是常常有假名福田,大众都须注意,譬如有大师说:意识的粗心或细心可以进入涅槃境界中安住而不坏灭。(作者案:意识粗心就是 三摩地

2018-07-20

对于念佛人尤其重要,必须保住人身做为修行的工具才好修行。在五道很难念佛,人间好念佛。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此外,见道之人因已有道共戒,故以三聚净戒尽未来际受菩萨戒即可。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以佛法的修行而言,一个菩萨想要在中能够见道得法,全部都得仰赖师长的教导和摄受,不仅是悟前如此,悟后的进修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对师长的态度,都能够虔诚恭敬,那么对师长的教诲,自然也能够信受奉行,能够如法修学。假使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被慢心所遮障,修行自然就容易有所成就了。相反地,如果我们对师长不能恭敬奉侍,那么学法就没办法得力。有些人则是因为信 三摩地

2018-07-20

心所修行常自观察当办何事。所闻教诫寻即知之。常怀欢喜一切爱敬。念尽知父母之心。常念欲报恩无粗穬言此无处所。--------------------------------------------------------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节录)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云何菩萨施恩报恩方便善巧。谓诸菩萨先于有情。随力多少施作恩惠。或施所须或济厄难。或除恐怖或会所爱。或离非爱。或疗病苦令得安乐。彼诸有 admin

2018-07-20

佛陀教导我们于一切事当中要以智慧为先导!每一个有志于佛道的修行人要超劫精进、早成佛道,在种福田时一定要以智慧为先导!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种福田要做到三净种福田时想要获得好的果报,想要能够自利也能利他,而且想要迅速成佛,那么在种福田时,就要做到三净,即物净、心净、福田净。1、物净什么是物净呢?物净是指所布施的食物、财物都应该清净。佛陀在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学佛?」所以应该孝养父母,行有余力(暇)再来护持道场,这才是修行佛法者应有的知见。2、奉侍师长师长包括师父、老师、长辈。古时候特别重视奉侍师长。例如儒家就要求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即法天、法地、皇帝、双尊亲,以及老师。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师长不恭敬、不承侍,则对所教的学问,一定听不进去,或半信半疑。即使依照所教的法门去 三摩地

2018-07-20

此是如来所应修行,非是天、龙、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长养恩重,乳哺怀抱,要当报恩,不得不报恩。然诸天当知!过去诸佛世尊所生母先取灭度,然后诸佛世尊皆自供养耶维舍利;正使将来诸佛世尊所生之母先取灭度,然后诸佛皆自供养。’世尊告诸比丘:‘如来出现世时,必当为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二者、当度父母;三者、无信之人,立于信地 三摩地

2018-07-20

都叫人家不要求悟,只要努力修行就好。但是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要见性---也就是要到实相念佛的境界很容易。如果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就是说分段生死已经开始快要断尽了,一步一步迈向断除分段生死的阶段。分段生死断了以后,那是菩萨四果了。接下去要断变易生死,还是要念佛,所以说念佛的果报很殊胜。另外我们说:念佛俱足三无漏学。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51集如何修行对往生西方最有利?>张正圜老师(原标题: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在佛陀示现涅槃以后,也就是说,佛陀不在人间住世的时候,例如到了像法、末法的时期,也就是说,这时候有许多的修行人,因为他在某个因缘而见到了佛菩萨的加持,所以示现了一些瑞相,因此有的时候也会相应发生瑞相的显现,看见到瑞相的情形。例如,有些人他忆佛念佛的时候非常精进用功,所以感应到诸佛的加持,因此生起信心而更为用功。但是有的时候,所发生的时候未必是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今天我们再继续看看,佛菩萨——凡是任何的一尊佛,祂从久远劫的修行乃至于最后的成佛,其实在祂整个的修行过程里面,有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在支撑,就是佛对于所有一切众生的悲愿。所以比方说像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久远劫以前,打算要开始修行的时候就是有发大的悲愿,所以到最后祂的成佛,成佛所发的悲愿乃至于有四十八个大的悲愿;那每一个悲愿,其实每一个悲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我们除了要从自己修行的本身以及跟众生的互动,这两个层面来看念佛一声罪灭河沙这句话的道理外,还要跟大家继续深入探讨,看这句话的道理。佛经里面有一部经叫作《那先比丘经》。在《那先比丘经》里面,那先是一位比丘。有一位国王,他就是针对佛法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质问了那先比丘非常非常多的问题;那先比丘智慧过人,所以往往都能够用适当的回答,让这个国王信服,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