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三摩地

2018-07-22

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悲愿非常非常的广大,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四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往生的方法;从已经证悟的大乘菩萨,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一直到凡夫,哪怕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凡夫众生,只要他们一心求生西方,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们往生西方。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要感谢弥陀世尊的悲愿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菩萨,就是能够不畏惧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于三界之中难行能行,为了悲愍无量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而志愿坚定、勇猛地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具有菩萨种性,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所以,当我们自称为菩萨的时候,可得要先检查看看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二乘的修行人,他最高证得的果位是阿罗汉;而大乘则是要以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证得清净的佛菩提果。所以,佛教里面的各个宗派,可以说以二乘与大乘把它们这样子作二类的分别;在这二类之下呢,各自依着自己的所修所证,然后就创立了许许多多的宗派。其实做为佛的,所以只要是佛陀所传授的法门,就是我们现在与未来必须修习的内容。在两千多年来,佛法曾经分出了无数的宗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二乘的修行人,他最高证得的果位是阿罗汉;而大乘则是要以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证得清净的佛菩提果。所以,佛教里面的各个宗派,可以说以二乘与大乘把它们这样子作二类的分别;在这二类之下呢,各自依着自己的所修所证,然后就创立了许许多多的宗派。其实做为佛的,所以只要是佛陀所传授的法门,就是我们现在与未来必须修习的内容。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选择要走声闻相出家的修行方法,那就要接受沙弥戒(女众是沙弥尼戒)。通常佛教的僧团,最小能够接受七岁的小孩子出家,那叫作驱乌沙弥;意思是说年纪太小了,没有办法作什么事,只能够为僧团作一些简单的像赶赶乌鸦这样的一个小事。然后到了成年,通常是二十岁之后,可以受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是女众的话,先要受式叉戒,确定这个女众没有怀孕,不会败坏僧团,才能够受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的修行人可以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类,总共又可以分为四众,也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和比丘尼是指说,他外表现出声闻出家相的这些男众和女众,也就是离开了家庭,接受了出家的戒律,剃光了头、穿着袈裟而行乞食法的这一些沙门僧人;而现在家相的男众,则叫作优婆塞,现在家相的女众叫作优婆夷。现在家相的佛,现在都被大家叫作居士。我们看很多这个佛法的道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能够亲自跟随诸佛修行,那就更好了!所以,并不是说佛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随自己的欢喜意乐而发愿。基本上,只要是持一尊佛号的行者,书上说,这样的人不用等到往生以后,现世就已经有十种利益。经典里面是这样写的: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 三摩地

2018-07-22

佛以自身的修行与无量世以来的六度万行,教导我们如何摧坏烦恼,如何证得解脱,如何广行菩萨道、培植成佛的福德与智慧。而佛的法呢,则告诉我们摧毁烦恼的方法:什么叫作真实的解脱?依什么样的道路可以得到这种解脱?如何去亲证自性清净、与大般涅槃?僧团它住持佛法,使得佛法能够住世而不断绝,身修证坏烦恼行而得正解脱,如法受持佛种甚深的智慧。因此,佛、法、僧三宝是我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七,三宝可以满足愿望,如同摩尼宝珠它可以变现像雨滴一样多的东西,三宝也能满足众生修行的各种愿求。八者庄严,如世珍宝庄严王宫,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庄严法王菩提宝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这是说三宝清净庄严,就好像国王会用珍宝来装饰王宫宫殿,三宝也是一样,以福德和智慧来庄严我们的菩提宝宫。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 三摩地

2018-07-22

有的人又说,一门深入是要依我们每一个人的根基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因为每一个法门都有它圆通之处。他也会举《楞严经》里二十五个圆通法门作为例子。可是,往往经论中所说的一门深入,是有前提的。也就是说,你要清楚地知道修证的目标是什么,还要多闻熏习去摄取修学的正知正见,过程之中要随分去修福,这样才能够以自己的根基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入门之后,又要随着所熏习修 三摩地

2018-07-22

《楞严经》中提到:【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这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类似的,而这样一门深入可以达到入一无妄,彼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些善知识往往会教导大众说:课诵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譬如说,修行的目的不在于形式,而这些形式却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身心的安定、健康、幸福等等的目的;课诵的专案可以多、可以少,只要每天相同就好;乃至说,内容可以依时间的长短跟个人的喜好而有所选择,但是供水、献香、礼拜这些都不能缺少。然后也许他又会说:最后一定要有三归依、唱回向偈,然后还要发愿:愿消三障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个宗在佛法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摄受根器是普及三乘智愚凡圣;然后又依照阿弥陀佛的大愿,能够帮助修行人很快速地前进;乃至于说,可以令造恶趣的人——当然前提是不诽谤大乘方广经典——不堕地狱,也能够往生。前者,譬如说已经悟宗门的人,那在这个娑婆世界虽然只是别教的七住的阶位,舍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很快就能证无生法忍。后者 三摩地

2018-07-22

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大乘起信论》)所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从真如心如来藏来说这理一心。念佛法门的理一心,就是成就了体究念佛,亲见诸佛本源,就是见法身佛。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必定见佛指的是此生必定能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样理一心的境界,那就 三摩地

2018-07-22

反过来,如果说所说的法是违背了佛陀这样的教示,例如说强调男女双修的淫乐身觉境界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但是淫乐的身觉境界根本不离五阴,只会让众生听法后,对五阴更加的贪爱执著;那样说法的人,本质上就不是佛教解脱道中的法师,对于大乘佛菩提道,当然就更沾不上边了。那么,大乘佛菩提道中的法师又是怎么样呢?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菩萨睒子经》)经中甚至于有不少佛陀以自己过去修行的行谊,来为弟子们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譬如说在《杂宝藏经》当中,就记载了佛陀为弟子们讲述一则故事。佛陀说,从前有一个国家住着一个贫穷人,他只生了一个儿子。可这儿子却生了好多子女,因为家庭贫穷,又遇上饥荒食物缺乏,竟然把父母活活给埋了,拿节省下来的食物来养活自己的子女。附近邻居 三摩地

2018-07-22

人天应供的简称就称为应供,是说佛陀无量修行已经成就,福慧具足,能够饶益教化一切有情;所以应受天上人间以种种的香、花、璎珞等等最上的物品来供养,因此称为应供。正遍知也称为正等觉,是说佛陀具足一切种智,对于一切世间法,二乘人所修的出世间法,乃至菩萨进一步修学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无不觉悟、无不了知,因此称为正遍知;又能以此正知的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就 三摩地

2018-07-22

同时,这样如理如教如法的实践菩萨道,这样如说修行的广结善缘,这样来摄受众生,这样一世又一世的广结善缘,来成就佛道;因此而得到广大无漏的福德,同时也可以证得胜妙无漏的智慧,也得以次第的修证次法的资粮。所以,要如何广结善缘?我们举一段佛陀圣教的开示,当中有说明一些的要点。我们看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当中的一段圣教开示。佛陀说:一切菩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人如果要了知这些,那就必须要依据经典圣教的开示内容而有所知解,进而得以实证而胜解这些真实义;然后依据圣教量的开示内容而修行去验证,进而能够如实证得因果的所依,也就是说证得法界的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而进而能够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而行菩萨道,因此而有了对于法界实相心现观的般若智慧;有了这样的般若智慧的现观,再配合圣教量的开示来验证,再加以比量的思惟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