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就是说,有的时候佛菩萨在你用功的时候,或者用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偶尔会因为某些根器的众生他需要鼓励,需要鼓励他才能进步;所以就示现瑞相来鼓励这个行者,让这位修行人能够生起信心,因此看到瑞相而更加努力往前进步,让这个缺乏信心的人能够提起信心乃至信力。我们看佛陀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就有这样类似的道理,我们看佛怎么说:佛子!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来说,我们在修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在因地的菩萨所行的菩萨行当中,多有种种的杂染,因此对于自己一些不如理作意的身口意行,偶尔有犯一些过失;但是菩萨于犯了过失之后,能够改往修来的改正,因为他是有惭愧心所生起的原因,菩萨能够生起惭愧心所的善根,因此而发起了忏悔之心。这样透过如法、如理、如戒的忏悔行,来成就七种圣财当中的惭财与愧财的增广。因此,我们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的时候,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七住位之前是外门广行六度万行,七住证悟明心以后,而证得法界实相心,因此发起了般若的总相智;而这个智慧是不共外道凡夫以及二乘人。然后菩萨于见道后,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而于内门中广修六度万行,这样在三贤位中努力的伏除性障,努力的熏修智慧,以及广集福德;这样满足初地菩萨该有的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乃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是一个探求真理的宗教;所以,一个真正的佛教修行者,首要目标就是探求真理,亲证实相为先。因为他实证了生命的本源,也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这个法界实相心以后,进而依循于所实证的法界实相心的清净体性,而修正自己的五阴行为,这样广行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最后成就一切种智而达到究竟清净的境界,也就是成就究竟的佛地境界。这就是佛应该要有的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如果一个真实实证而转依真如体性的修行人,他就不会有所造作而取舍,当他有过失的时候,该忏悔的时候忏悔,该改过的时候改过;他的心虽然远离世间的戒律相,但是他的五阴身口意行,仍然是中规中矩而不犯戒,而成就无作戒的功德。这样的行者才是真正理事圆融的实相忏悔者。因此,还没有证悟的人,实际上应该要实行取相忏悔;并且要多多熏习文字般若的正理,而且以熏习文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在菩萨道五十二位的修行过程当中,自己还没有达到二地满心以前,都会因为烦恼习气没有断除,乃至因为自己不小心犯过失,因此会毁犯许多小小戒;这对于还在因地也就是二地未满心的菩萨来说,乃是在所难免的情形;但是一个正修佛道的菩萨,关键在于他是能够于事后如法忏悔,如法的补救自己的过失。这样不停的实践这些善净法,而在无量无数劫的菩萨道当中,就这样透过不停的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可见,我们从过去世到现在世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好的修行的程序的话,我们很难了解这些累世以来的习气,对我们产生了多么根本而深远的影响。正因为这些过去世的习气,所以我们会在过去业因的情况之下,又继续沿着这些习气,继续在上面加上了许多的助缘;所以难怪我们会说,从念头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在造作各式各样的业,因为这些念头都是顺着过去世所累积的深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我们说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作洞山良价,他曾经开示门下,关于修行要有鸟道之类的修行;鸟道形容的就是,鸟在天空中飞过,用这样子的方式,来去暗示们怎么样去参禅。那么这个部分,后代对于洞山良价关于鸟道的这个说法,同样的也是把它解释成,因为鸟在虚空中飞过之后,不留痕迹,所以这个也就表示,我们不要去执著眼前的境界,我们的心境就应该像鸟飞过天空一样,这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在这一段里面最后讲到说此则是我最后教也,有些人就会误会了,以为说,因为最后讲的这一段讲到的是诸行无常,甚为可怖,所以希望们赶快精进修行;有些人就会以为说,佛陀所教的最终的道理就是无常,所以外面有些人甚至会喊出了无常是唯一的真理这句话出来。其实无常这件事情不只在佛教里面,其他的宗教有没有体会到世间现象的无常呢?照样有!所以,无常并不是佛教与其他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菩提道,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就是菩萨的修行之道,也就是菩萨道。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成就佛菩提道是什么状况呢?那就是成佛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来判断佛菩提道呢?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准则。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证每一个人自己本身的真如佛性。也就是说,佛菩提道判断的准则,必须要从亲证真如佛性开始;那如果还不能够亲证真如佛性的话,至少您所学到的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言下之意就是说,上师们所做的任何的光怪陆离的事情,们都不应该用一般世俗的眼光去看,因为修行证量还没有到那边。这句话听起来也有它的道理在,不过这个道理应该要用在当用的地方。比方说古时候,禅宗有临济大师,那个时候他为了示现的原因,所以临济大师不礼拜祖师的塔;又有比方说,有一位丹霞的禅师,他把木头刻的佛像拿来烧了;或者是说德山的禅师,也告诉们,这些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从这点道理来看,佛陀教导解脱道的目的,其实一方面在于说,告诉所有跟着修行的佛,让大家看看解脱道其实并不难的;只要大家在这一世按照佛陀的教导,精进的修行,解脱道的成就并不难,并且也有确实的果位可以自己来验证。可是,这个就如同我们现在讲的话锋一转的状况一样,佛陀在教授了解脱道之后,接下来也必然会因为希望大家更发大心,更帮助所有的众生的地位而着想;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刚刚说过,修行解脱道最有利的方式就是采用佛陀为我们所规划的方式,也就是出家;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方式的话,当然困难就会比较高,但不是不可行,只是困难比较高。可是不可讳言的,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出家了,每一个人都出家了之后,如果这个情况推到极致的话,很显然这个社会上就不再有男女,不再有夫妻眷属,也就没有亲子眷属了。当然,大家都出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教的修行来讲,可以选择出家,也可以选择在家修行。以前我们曾经听到有部分的团体在说:只有出家人才能修行,在家人只能够护持出家人,在家人这一辈子并不适宜直接修行的。这种说法呢,其实是违背了佛教的精神的。因为光是在佛陀的时代,在家修行的菩萨就非常非常的多;所以,绝对没有所谓的在家人不能够修行,只能护持出家人的道理。实际上应该是要讲,出家、在家是不同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的修行其实如果从解脱的立场来看,不外乎是要排除烦恼、对治烦恼,那么烦恼有许多时候都是由于贪欲所引起;所以,其实在世间的许多的宗教,只要谈到所谓的烦恼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都是以贪欲作为要对治的目标。比方说一神教来讲,比方说教、天主教。他们也在教信徒,希望信徒不要完全着重在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而是要把天上所谓的上帝身边的这些荣华富贵,当成真正的荣华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是天马行空一般的梦境,那只是过去的曾习境,由末那的遍计所执性而使得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在那里面游玩,与生命的实相和机锋或警示,完全无关,和你的生活上的事物也没有什么关系;那只是像写小说的作家在构想一些小说情节一样,对于修行上来说,没有什么意义。问︰您刚才所说那些梦境的状况,六七识各有什么差别?第八识有何不同?答︰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祂是不管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说到,如果说家人这时候拿了一只活生生的动物来,你怎么办呢?六祖惠能的情况可能也不一定会好很多,但书籍上有时候会写,他偷偷的把一些动物把牠放掉,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到他这种修行,他可能知道一些因缘,也不要两边再酿造一些恶果,只要说这些猎人没有发现的话,可能就可以打一个马虎眼,而混过去了。那我们现在回到这当事者来说,如果家人是这样做的话,你就可以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修行过程中,初学佛的人常常会碰到一些问题,譬如可以买乐透来赌博吗?诸如等等着实让初学佛人困扰不少,因为他们对赌博的认识,本来就不是很清楚,对佛法根本的道理也不懂,更不用说对佛的戒律能够深入了知而不犯戒。今天刚好借着这个机会来探讨:学佛人可以赌博吗?......首先谈的是:什么是赌博?赌博,就是拿有价值的东西。譬如现金、支票等去作赌注,去赌输赢的一种游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修行过程中,初学佛的人常常会碰到一些问题,譬如可以占卜算命吗?着实让初学佛人困扰不少,因为他们对占卜算命的认识,本来就不是很清楚,对佛法根本的道理也不懂,更不用说对佛的戒律能够深入了知而不犯戒。今天刚好借着这个机会来探讨:学佛人可以占卜、算命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探讨的是:什么是占卜?什么是算命?为什么人们喜欢占卜算命?再来探讨学佛人可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