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菩萨要从三贤位次第进修,满足十回向位,乃至到二地满心位之成为真实持戒者,这中间有许多的修证阶位,与经历超过一大阿僧祇劫之长劫修行,都需要佛菩萨与善知识来教导我们如何前进;因此多闻对于增长持戒波罗蜜,绝对是必要的。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81集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僧人,年轻人对僧人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话么,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吗?僧人听了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多人包括这个年轻人都围在了这个僧人的旁边,准备听僧人讲故事。僧人顿了一下开始讲故事:有一个人养着一只从小就从深山里捡回来的狗熊,他一直养着这个狗熊,可是有一天这个狗熊 | admin 2020-02-20 |
![]() |
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不断地利乐众生,不断地修集福德,然后祂的这样的福德、这样的智慧力,是比等觉菩萨还要妙上不可思议的倍数,更何况是一般的声闻缘觉众生。所以因为佛陀有这样的慈悲无量的缘故,众生看到了佛,就会非常非常喜欢地亲近,一直看到了佛,看祂的时候,眼睛都舍不得离开,所以叫作无有厌足;又因为佛陀,衪有无碍无边的广大威德,众生很喜欢亲近佛陀,很喜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佛法的基础——人 | admin 2020-02-20 |
![]() |
罽那于是敲起了铜钟,准备举行法会供养所有的出家僧众。在法会圆满之后,罽那便满心欢喜地返回故乡。回到久违的家乡,进了家门,妻子问他说:你在外面工作了三年,应该赚了不少银两吧!银子放在哪里呢?罽那回答说:我赚得的钱财,现在已经存在一个最可靠的地方。妻子又问:你所说最可靠的地方在哪里呢?罽那说:我存在清净的僧宝之中。罽那欢喜而得意地回答着。妻子一听,这怎 | admin 2020-02-20 |
![]() |
对于佛法僧三宝、对于佛所立下的戒,佛法僧戒都有清净的信心,乃至终究依于证得沙门果,乃至更上的大乘菩提的果证量,而能够真正地、如实地对于三宝一切有清净的、具足不坏的金刚不坏的信心,这才叫作真正的四不坏净,也就是四证净。------《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69集三归五戒始修学(一)>吴正洁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了义正法,所以说如来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来心中,如来能说一切法。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以至诚心,精勤地供养应身佛、供养佛舍利、供养佛的形像以及佛的塔庙。接着佛又开示说:如果能够这样以至诚心来供养佛法僧三宝,如 | admin 2020-02-20 |
![]() |
若是亲近承事供养的对象,是实证佛菩提第一义谛的菩萨僧,因胜义菩萨僧的住世弘法,将会有更多菩萨能因此实证佛菩提,共同荷担如来家业,佛法得以复兴,正法得以弘传,第一义谛的正法便长久不退,因此你的那一分供养,便有一分令正法长久不退的大功德。若是因为自己的轻忽,或者跟随大众人云亦云,却让相似佛法、附佛外道的势力藉此因缘而逐渐增长,导致本来可以长住于世的正法 | admin 2020-02-20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说那些钝根小智的二乘人,听闻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都怖畏----必须发心后,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才能成就,他们都是不知自己身中有如来藏----藏着如来种,只是一心欣喜着涅槃寂灭的解脱境界,而厌恶世间六尘劳苦,不敢像菩萨勇敢地发起大心,求证佛菩提。由此也可证明:菩萨种性是于佛菩提修学勇猛、锐利而无有畏怖的,真可谓“菩萨 | admin 2020-02-20 |
![]() |
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多处都开示说:得佛、法、僧、戒等,四不坏信的圣弟子,因为能够【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所以能够永不再下堕三恶道,如果证得初果须陀洹,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还,就必定能够断尽烦恼的现行而入涅槃。而这里所谓的圣弟子,包括了初果向、初果人乃至四果向、四果阿罗汉等四双八辈,都可以称为圣弟子。佛陀说只要能够成为初 | admin 2020-02-20 |
![]() |
在《六祖坛经》当中,记载了曾有一位僧人,举了当时一位卧轮禅师的他的所诵的偈,他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这位卧轮禅师修的是“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这是离念、无念的事一心。可是六祖惠能大师听了,就知道这位卧轮禅师还没有明心开悟,便告诉僧人,如果依卧轮禅师所诵的去修行,必定更加系缚,难以明心证真。当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还有破和合僧。这个五逆的罪当然是很重,一般的如果造了这五逆罪,当然是一定是要下地狱的,也就是说造了这五逆罪,除了在这世间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之外,他死后还要下地狱。但是如果是念阿弥陀佛的话,阿弥陀佛的慈悲就可以让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只要他有信心、有愿力,发愿往生,并且要真实的去念,这样的话就一定可以往生到极 | admin 2020-02-20 |
![]() |
现今身而为人,极难可贵,过往三恶道的果报已经受报过,当前的关键,必须避免再度种下成就三恶道之恶行,如十不善业、不净说法、未证言证、毁谤佛菩萨及胜义僧。因果乃透过如来藏的运作无任何半点差错,所以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行为有过失而不执行因果律;这如同不因不知眼前无色的毒药而误饮后,而不会身亡。 在《优婆塞戒经》卷7〈业品〉第24说道:众生行业,有轻 | admin 2020-02-20 |
![]() |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 | admin 2020-02-20 |
![]() |
至于佛陀在《佛说盂兰盆经》当中所开示说:我们可以在七月十五日,解夏的僧自恣日,来供养具清净戒的圣僧,那么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就都能够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这是因为这些僧众经过三个月----九十天----的结夏安居,在这九十天当中,不断地精进努力的修行,所以会有许多的出家僧以及菩萨,得到了佛菩提道或是解脱道的实证,所以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又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在成佛的过程之中,必然也无可避免的必须兼摄二乘解脱道的修证;所以大乘佛法本来就函盖了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所以大乘佛法是具足三乘菩提的,因此大乘学人对于成佛的久远之道,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能持续不断的精进修持,导致最后的福慧圆满成究竟佛道,那必然都是积极进取之法,而不是消极之法;所以大乘法中的学人,在佛法的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上面, | admin 2020-02-20 |
![]() |
许多人都知道要护持僧宝,但是佛陀明白的交代过:怎么样的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如果这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弄清楚,那就很容易堕入表相崇拜之中,便成了依人不依法了;这样子想要真正地研读这一本《起信论讲记》,也会有所阻碍。在《阿含经》中世尊一再地交代,唯有证得四沙门果的人,加上即将证得四沙门果的四向位,也就是只有四双八辈之人,才是如来门下的贤圣弟子,成 | admin 2020-02-20 |
![]() |
同样的道理,说法与世尊颠倒的人不名法师,纵使他穿僧衣现出家相,也不是如来所说的法师。至于五阴为何是虚妄,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譬如色阴的生起乃是众生有所需要,由自己的如来藏以及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共同变现出来的,可以为一切有情现前体验及领受,所以它不是真实法。又识阴六识的生起,乃是色阴成就之后才出现的,祂是六根触六尘,再由如来藏流注六识的种子而现行的,是 | admin 2020-02-20 |
![]() |
佛教所讲的四不坏信戒是说,佛弟子应当:归依十方一切世尊,归依诸佛了义究竟正法,归依十方大乘贤圣菩萨僧,归依菩萨三聚十重戒;也就是归依佛法僧三宝以及受持菩萨戒。所以佛教有四不坏信与四不坏净,也就是佛弟子对佛法僧戒的四种坚固信心,不是四归依。也许有人要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观想念佛,是观想成佛吗?不是!《观经》所讲的观想念佛,只是一个工具,并不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并不需要马上吃素。乃至如果三归依后,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受持了五戒之后,也不一定立刻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它是佛教徒刚开始修学佛法时,可以食用的。什么叫作三净肉?。这三种净肉叫作见、闻、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