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精进波罗蜜多是能够决定一切众生是不是能够成就佛道的重要原因;虽然学佛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可是三大阿僧祇劫里面,到底会不会快速可以成就佛道,就是在于精进。精进它的意思也很单纯,就是四正勤;就是说,正精进里面勤奋的精进。所谓的四正勤的道理就是如此,已经生起的恶,不管它是恶念,不管它是恶业、恶行,你就要想办法把它破坏,让它销毁、让它消失。所以因为这样的恶念 | admin 2020-02-21 |
![]() |
文殊师利、央掘魔罗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云何如来住于实际?佛告文殊师利等言:我于无量百千亿劫,具足修行十波罗蜜,摄取众生,建立令住未曾有乐,我从彼无量百千亿劫阿僧祇波罗蜜,生实际身。】(《央掘魔罗经》卷3)以上实际身所指的是转依于常住真心,以五法为身的智慧身。这一段经文是说:这时央掘魔罗又向佛禀白说:世尊!为什么如来现身已经住于实际而又能再有色 | admin 2020-02-21 |
![]() |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父亲说:‘这句话容易解答!如果有人能够信心清净,手捧一掬之水供养佛宝、僧宝、父母、病人或困苦的人,以这样的功德,数千万劫之中,能够享受无量的福报。因为以一掬之水行于布施,就有布施的福德。’所以《贤愚经》卷5说:有一位老妇人以一钵清水供养迦旃延尊者,舍报后就往生到忉利天去享福。单单以一钵清 | admin 2020-02-21 |
![]() |
你虽然很孝顺,也感动了天地,但是天神、地神、四天王神也无可奈何;必须结合十方众僧的威神力,才能消除你母亲的罪障。佛陀教导目连尊者说:于众僧结夏安居之后(也就是于佛欢喜日)供养众僧,藉着众僧的力量,来救济你母亲脱离苦海。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 ------正觉电子报第144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1集孝养父母----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刘正莉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4 父母对于子女既然有生养教育的深重恩情,子女应当如何作,才是真实报答父母的深恩呢?佛开示说:为人子女应当以善巧方便,劝导、赞美、鼓励父母,将父母引入佛法中,使得父母能够净信佛法僧三宝,受持三归五戒,听闻诸佛正法,行布施,修学三乘菩提智慧;如果能够这样,才是真实报答父母的深恩。什么是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就是归依无上正等正觉- | admin 2020-02-21 |
![]() |
杀阿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杀罗汉,破僧复重出佛身血。】(《优婆塞戒经》卷7)首先,父母养育子女恩同天地,身为子女本来就应当竭尽所能孝养奉侍,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反过来如果杀害父母,当然就成就逆罪,是违逆人伦的极重罪。但是以杀父和杀母两罪来比较,那么杀母重于杀父,因为通常母亲是与子女最为亲近的人,从辛苦怀胎十月,子女出生后还要早晚哺乳,推干就湿细心 | admin 2020-02-21 |
![]() |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父亲说:‘这句话容易解答!如果有人能够信心清净,手捧一掬之水供养佛宝、僧宝、父母、病人或困苦的人,以这样的功德,数千万劫之中,能够享受无量的福报。因为以一掬之水行于布施,就有布施的福德。’所以《贤愚经》卷5说:有一位老妇人以一钵清水供养迦旃延尊者,舍报后就往生到忉利天去享福。单单以一钵清 | admin 2020-02-21 |
![]() |
你虽然很孝顺,感动了天地,但是天神、地神、四天王神也无可奈何,必须结合十方众僧的威神力,才能消除你母亲的罪障。佛陀教导目连尊者说:于众僧结夏安居之后,也就是于佛欢喜日供养众僧;借著众僧的力量,来救济母亲脱离苦海。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佛告诉韦提希夫人说: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要修三福净业,三福净业的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接 | admin 2020-02-21 |
![]() |
后来佛陀终究是答应了,波阇波提因此而可以出家,从此开创了佛门之中的比丘尼僧团,而且她本人也很快的成就了阿罗汉果;这就是佛陀对于姨母报恩的方式。至于佛陀对自己的父亲净饭王,也是如此。净饭王晚年的时候,快要舍报之前身体很虚弱,全身就好像被人拆散一样的痛苦,他躺在床上喘气,各种医治都无效,于是净饭王的弟弟和大臣们就问:大王啊!您这一生并没有造作恶业,为什 | admin 2020-02-21 |
![]() |
虽然供养僧宝功德很大,可是自己确是以这样的功利心来供养僧宝的,所以心不纯正,违悖了佛法的道理。但是,因为身边没有真善知识的摄受,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个误解折磨了自己以及家人多年,并且是在自己因为不孝养父母而吃足了苦头之后,才有因缘反复思考,并依照萧平实导师的教导,如实地去改正自己的行为之后,问题才得以消弭。也因为这个改变,而导正了自己对于布施的认识 | admin 2020-02-21 |
![]() |
就因为佛讲对了,所以我们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因为只有佛能够告诉我们解脱的道理。三归之后,既然您三归是为了要解脱轮回,轮回不外是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轮回的,那必定不可能有人爬不上一楼,却说他能够爬到三楼的道理;换句话说,我们既然要解脱三界的烦恼,必定是从最底下的第一层楼的欲界烦恼先下手。那之前的单元我们也说过了,欲界的烦恼表现最浊重的,就是在哪 | admin 2020-02-21 |
![]() |
在《大悲经》卷4中,释迦世尊在付嘱法宝时,亦特别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 【今日是我最后教诫,付嘱于汝我此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无上法宝库藏。汝等亦应学于三事。何等为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不放逸。】(《大悲经》卷4) 可见不放逸在修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以防修为性”,能令修学者远离染污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们再稍微回顾一 | admin 2020-02-21 |
![]() |
在《大悲经》卷4中,释迦世尊在付嘱法宝时,亦特别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 【今日是我最后教诫,付嘱于汝我此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无上法宝库藏。汝等亦应学于三事。何等为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不放逸。】(《大悲经》卷4) 可见不放逸在修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以防修为性”,能令修学者远离染污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们再稍微回顾一 | admin 2020-02-21 |
![]() |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婆达多分裂僧团的事情,世尊对此生起了大慈悲心,怜悯提婆达多所犯下的可怕的行为而说了过去的事情:在过去波罗奈城,在梵王统治的时期,世尊当时是大象之王,它在山岭里统领着八万头的大象,在茂密的大山里,有一只蜂鸟妈妈,在大象经常出没的林子里筑了一个小巢,下了几个小小的蛋,不久它 | admin 2020-02-21 |
![]() |
又云:〖‘善男子!若复有人乐于妄语,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实人不信受,众皆僧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业之报;舍此身已,入于地狱,受大苦楚饥渴热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报;若得人身,口不具足,所说虽实人不信受,见者不乐;虽说正法,人不乐闻;是一恶人因缘力故,外物一切资产减少。’〗------《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讲记:佛说戒师还应该为戒子说明: | admin 2020-02-21 |
![]() |
同样地,出家人可以获得其他出家人往生后所遗留的财物,但若从命过比丘取得财物时,如果所取并不如法,那是从谁边得罪呢?这里我们分成三个部分来说:第一种情形是:如果已经有过羯磨了,羯磨就是主持诵戒及所结界的道场中的事务;意思是说:如果已经有了共修团体或道场,其中主持诵戒及管理道场事务的僧人就是羯磨僧。如果有命过比丘所遗留的财物,必须经过羯磨时由主持羯磨的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在末法时代,供养时要注意这位出家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出家的僧人可分为四种: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以及无惭愧僧。所谓的胜义僧,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僧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义僧所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谓的世俗僧,是指剃发、着染衣、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本身持 | admin 2020-02-21 |
![]() |
如《贤愚经》开示,九十一劫以前,于毘鉢尸佛灭度后,有一对贫穷夫妇,为了要供养众僧,在家里,里里外外找了一遍,才找到仅有的一文钱,然后将一文钱、一明镜,放在水里很恭敬地供养众僧。因为这样布施供养的结果,九十一个大劫世世端正,身体金色,而且在释迦牟尼佛时,成为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由此可知,布施的功德很大;可是菩萨并不是为了求未来果报而作布施,所以不会要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要能够有这样的智慧,首先就要能够知道什么是常住的法;有了常住的法,而且能够真正认识到佛法僧都有这个常住的法,那这样子就能够知足,因为这个时候修学佛法所要获得的目标就很清楚了。那个时候所要获得的是常住的法,而这个常住的法本来就存在,本来就常住,所以一定可以如意,因为一定可以如你的意想那样子的获得它。那对于无常变易的法呢,世间的法呢?你就不会去想 | admin 2020-02-21 |
![]() |
他因为这种恶口破坏僧团和合,让迦叶佛法因此无法继续弘传的罪过缘故,在舍报后,已经堕入了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果,如今从地狱中出来后的余罪,让他今天继续出生在饿鬼道中,继续领受大目犍连今天所看见的,成为一个身量很大,却是身穿铁衣,而且通身有火所燃烧,肚子饿了也只能吃烧红的热铁丸,这样的大身比丘相的饿鬼道苦果啊!佛说:各位比丘们!如同大目犍连所看见的,迦叶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