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六识是如何出生的呢?是因为我们有所谓的根跟尘的相接触,才产生六识;那这个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都是由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而且,如果说在正死位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前六识都是消灭,都是灭尽了;既然六识都灭尽了,表示那个时候神通力也都消失了;所以显然我们的神通力是不可能在正死位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不流注六识的功能, | admin 2020-07-06 |
|
这说法完全正确,但却不可套用在出生六根、六尘、六识的内识阿赖耶心体上。内识阿赖耶心体是可以出生六尘、六识的心,当然可以不必依外境而有;但应成派中观师佛护,及自续派中观师清辨等六识论者,都否定了内识第八识(注7),当然会误将内识如来藏定义为识阴所摄的六识心,于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一世所修、所说全都成为戏论。注7此识住于内,从来不了别六尘诸法,故说为内 | admin 2020-07-02 |
|
空如来藏意思是说,如来藏自住境界中空无一法可得: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没有色受想行识,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二十个随烦恼,「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究竟没有任何一法可得,本来就是不生不死的涅盘境界。空如来藏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境界,这才是真悟菩萨们的因地觉心;以这个因地觉心来进修,求将来佛地果位的「空如来藏」境界,才能与将来果位的「空如来藏」常住名目相符 | admin 2020-06-16 |
|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华严经》又说:证得 | admin 2020-06-08 |
|
我见也称身见,是因为众生着迷(无明)——没有觉悟无我正理,不知道自己的身心活动,其实都是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与第八识阿赖耶识互相作用而产生受蕴、想蕴、行蕴的结果;误以为别有一个我具有六根、六尘、六识、藏识的功能作用,以为人的身心活动都是由我来完成的,也是由我来领纳各种苦乐受的,由此产生了我是真实存在的错觉。故《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龙 | admin 2020-06-08 |
|
十八界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 | admin 2020-06-08 |
|
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说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为什么讲空相?因为这十八界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它不是永恒不坏之法,所以叫做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所以是空,无常、、空所以是无我,因为它只有一生就坏掉了。十八界当中只有一个意根是可以去到未来世的,其 | admin 2020-06-08 |
|
![]() |
但是由他所出生的五蕴身却都是会世世坏灭的,而且由他所生的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现象法界,确实也都是虚妄不实而生灭无常的。能够像这样子现观的人,才能够说他的智慧有到达不生灭的彼岸,而能够被称为般若波罗蜜。能够这样子双照实相法界以及现象法界的人,也才能够说他具有中道实相的智慧。如果是已经实证如来藏心而且转依成功的菩萨,就可以时时依止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 | admin 2020-02-21 |
![]() |
】(《杂阿含经》卷8)由上面一段经文,所以对于六根、六尘、六识,及我所觉受等法的虚妄性,是要一并了知的,不是只了知识阴六识的虚妄性就够了,解脱道的修行者,必须同时了知识阴外的六根以及六尘的虚妄性。因为它们都是无常的,不能久住的,还必须了知识阴所生的受阴虚妄,必须了知识阴及身口共同出现的行阴也都虚妄,再观这些法,仔细地去思惟,经过思惟以后,仔细地去观 | admin 2020-02-21 |
![]() |
专修解脱道的比丘们,若能将六根、六尘、六识的触受,认清是虚妄无常的,并且认知无常虚妄的五阴不是真我,也不异于真我,也与真我不是混合而相在的,了知灭尽五阴十八界以后,有真我独存,才不会堕入断灭境界。所以愿意灭除五阴十八界的全部自己,不让阴界入任何一法的自己继续存在,于是不再出生种种有漏的心行,对于蕴处界每一法都没有贪染执着,就是对自我的贪爱与执着全部 | admin 2020-02-21 |
![]() |
而世尊能够详细为众生说明烦恼因断除的方法,为我们施设了种种修学次第,提出了四圣谛、八正道,然后又建立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一一为众生分析,让众生能够了解:众生执著的自我,无非就是十八界,可是这十八界都是虚妄,因此就可以把轮回生死的烦恼因给坏灭掉。佛能为众生宣说坏灭烦恼因的法,让众生实证解脱,真正出离三界生死,因此称之为佛。阿弥陀佛!------《三乘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断我见的观行在明心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处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尘、六识,这一些法它的名、它的义、它的内涵,在知见上弄清楚以后,再把这些法来对照自己每天的身口意行,去观察出来。由亲证的观察与体会,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六尘的虚妄、六识的虚妄,以及六根的虚妄。这个部分一定必须要亲自地去体会、 | admin 2020-02-21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八界存在,亦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的十八界存在,还会有布施这件事吗?当然没有嘛!所以佛才会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如果菩萨能够亲证自心如来的真如性,并转依祂而布施,当他布施的时候会发现:没有布施的人,也没有所布施 | admin 2020-02-21 |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就是说,菩萨现前观察这个真心,是没有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也没有十二因缘的----有支,更没有四圣谛----法的存在,菩萨悟了这个无所得,而且离见闻觉知的心,才能成为《心经》所开示的菩提萨埵,这也就是菩萨。如果所悟的心不是无所得的心,表示他悟错了,不能称为菩萨。又菩萨在菩萨论中也开示,这个真心的体性是无覆无记性,表示祂没有遮覆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由他所出生的五蕴身却都是会世世坏灭的,而且由他所生的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现象法界,确实也都是虚妄不实而生灭无常的。能够像这样子现观的人,才能够说他的智慧有到达不生灭的彼岸,而能够被称为般若波罗蜜。能够这样子双照实相法界以及现象法界的人,也才能够说他具有中道实相的智慧。如果是已经实证如来藏心而且转依成功的菩萨,就可以时时依止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 | admin 2020-02-20 |
![]() |
为什么?因为还有意识心存在,能够作种种观想,当然是愦闹不静的,不是佛所说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极寂静的境界。又譬如有人主张: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不必有如来藏执持一切法种,就能够建立因果关系。这样的人名为心外求法外道,也是无因唯缘的断见外道。又譬如有人主张:如来藏是无妄想执着的,而藏识是有妄想执着的,所以如来藏不是藏识。这样主张的人,表示他对佛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由他所出生的五蕴身却都是会世世坏灭的,而且由他所生的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现象法界,确实也都是虚妄不实而生灭无常的。能够像这样子现观的人,才能够说他的智慧有到达不生灭的彼岸,而能够被称为般若波罗蜜。能够这样子双照实相法界以及现象法界的人,也才能够说他具有中道实相的智慧。如果是已经实证如来藏心而且转依成功的菩萨,就可以时时依止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 | admin 2020-02-19 |
![]() |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详述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的详细内涵,希望能帮助行者真实了解它的虚妄性,得以在确实观行之后断除我见,获得诸多解脱功德受用,乃至进而求证大乘佛菩提,迈向成佛之道。第一节六根之体性关于六根实际之体性,我们举述《中阿含经》卷58的开示来作说明:复问曰:贤者拘絺罗!有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华严经》又说:证得 | admin 2020-02-18 |
![]() |
佛已经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极寂静没有丛闹的境界;如果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有任何一法存在,不论是五阴或者十八界之任何一法存在,那是愦闹不寂静的境界,不符合佛在四阿含开示的涅槃寂静的道理。因为这样的缘故,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观察蕴处界之外真实有一个本际存在——也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