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生活上遇见一些实际的困难,不要总是先考虑是否冤亲债主之类的问题,有时候这种思维很容易让人陷入不良的鬼神迷信当中去。佛法是最伟大,也是最平实的。讲因果,是教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逃避。我觉得在教育孩子上因果的规律其实是相当明显的。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个学佛的朋友曾举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很多人不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认为是迷信。其实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节目中也引用了正源老师在电视弘法中许多精彩的开示:学佛释疑(二)正源老师开示:学佛人如何面对婚姻?那话说回来,我们今生会跟对方当夫妻,都有往世的因缘,也许往世彼此是好兄弟、好姊妹,也可能往世彼此是仇人,或者彼此有冤亲债主的关系!或者彼此是多劫爱人、多劫夫妻,而不管是冤亲债主还是多劫爱人,每个众生都是平等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佛菩萨看待一切众生都是平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有情善根渐增,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慢慢俱足,则善能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广修六波罗蜜救度一切众生,将蒙佛护念,则过往无量世的冤亲债主也将会与此发心菩萨解冤释结,则这些罪业的灭除不就是缘于当初的一声佛号吗?又业种有定异熟业种与不定异熟业种,前者不知忏悔自己罪恶,不勤修对治,则罪业如影随身,必受果报;后者能真实忏悔,精勤断恶修善,则重业轻报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悟达国师知道与人面疮的冤仇已经化解,想要向迦诺迦尊者道谢,可惜迦诺迦尊者等人以及庄严的殿堂都消失不见了!悟达国师为了报答迦诺迦尊者的恩德,以三昧水洗人面疮来化解自己往昔的冤仇,于是为后人造了《慈悲三昧水忏》的忏悔法门,流传于后世,让后人遇到冤亲债主遮障时,可以透过佛菩萨的慈悲,以及《慈悲三昧水忏》的功德,来化解两者之间的冤仇。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人都有冤亲债主。杀生,吃肉,今生,前世,前前世.....以下13条字字句句真实不虚,希望引起世人警惕,早日化解。一、【什么是冤亲债主】?在今生前世或长久以来,我们与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互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杀吃等种种形式而形成了的恶缘;这就形成了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的关系。彼此的各种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菩萨,总合前面所说,在修学的过程中,如果有种种的遮障,那一定我们得要努力的培植福徳来作回向;自己愿意在未来修行有成就的时候,来度化这些冤亲债主们也同样能够亲证实相。如果能够这样至诚恳切的回向,一定可以使得我们的冤亲债主和天魔鬼神满心欢喜,从此也就不再障碍我们修行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3集鬼神附身是真的吗?>张正圜老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有情众生为冤亲债主所障碍而求救于菩萨的时候,有修有证的菩萨则以慈悲力和修持力,来感化疏导那些冤亲债主的仇恨和执着,使其得以解冤释结而转生善道,被加持者也就因而可以得到消灾免难、吉祥如意的结果;不过事情过后,被加持者必须要归依三宝、护持正法、断恶修善、改往修来;假使无法记取教训而不断的重蹈覆辙,则难免恶业果报的再度现前。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本篇就举例说明,某些情况可能也会被鬼道众生影响,导致自己身体不舒服等乃至诸事不顺的情况!一、因为菩萨慈悲的缘故!而必须担负众生的冤亲债主!或者主动去度有缘鬼道众生。这里面又有很多不同的故事或层次,如1.大菩萨在主办禅三或小参的时候,就像之前这篇〈平常就要好好修行忏悔回向给冤亲债主〉写道的:“平实导师以前也说过,在禅三的时候都要承担学员们的冤亲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悟达国师知道与人面疮的冤仇已经化解,想要向迦诺迦尊者道谢,可惜迦诺迦尊者等人以及庄严的殿堂都消失不见了!悟达国师为了报答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疮来化解自己往昔冤仇的恩德,于是为后人造了《慈悲三昧水忏》的忏悔法门,流传于后世,让后人遇到冤亲债主遮障时,可以透过佛菩萨的慈悲,以及《慈悲三昧水忏》的功德,来化解两者之间的冤仇。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当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一个人过去世如果跟很多众生结怨,那就可能被这些冤亲债主给遮障;或是有诽谤正法的话,那这一世学法就容易遭遇不顺,或是怎么学都学不会;这些都是根这个人的种子有关,种子流注出来的是过去谤法、造恶业的种子,这一世学法就会不顺,或被许多事情给遮障。如果累积许多福德,像是护持正法和消除性障,那种子都是清净的,以及有许多善业的可爱异熟果报,那么学正法时就会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礼佛拜佛念佛,这都是福德,回向功德给自己某某某的冤亲债主,令得解冤释结,也是自己应该作的,这些都是福德功德,平常佛前忏悔业障,如理诵拜大悲忏,乃至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也都是福德功德,自己于华严经典上的「十行」「十无尽」「十回向」乃至「十地」诸品,耐心读完一遍,乃至其中一品「十行品」至少读一遍,了解菩萨志行的可贵,这样自己心甘情愿地到佛前发起自己的读后 | admin 2018-07-21 |
![]() |
因为自己其实是烦恼而生起了有所得心,乃至是妄想执著而生起了取相分别,甚至有的是鬼神或者业障、冤亲债主变化的相貌;这些情形的发生来示现假似瑞相,因此让众生以为是瑞相。可是众生遇到这种情形,有瑞相的时候,就应该要特别小心,应该要以智慧来作抉择;而不要执著说自己见到瑞相多么不得了,因为这样的执著而成为障碍自己道业进步的因缘。所以,不管是念佛人在念佛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自己其实是烦恼而生起了有所得心,乃至是妄想执着而生起了取相分别,甚至有的是鬼神或者业障、冤亲债主变化的相貌;这些情形的发生来示现假似瑞相,因此让众生以为是瑞相。可是众生遇到这种情形,有瑞相的时候,就应该要特别小心,应该要以智慧来作抉择;而不要执着说自己见到瑞相多么不得了,因为这样的执着而成为障碍自己道业进步的因缘。所以,不管是念佛人在念佛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且诸佛菩萨与诸众眷属来围绕护持行者,使得冤亲债主不能干扰这个行者的往生,透过弥陀世尊及两大菩萨、诸佛菩萨的愿力加持,而且这些佛菩萨还赞叹行者。我们来看一下,赞叹行者的重点是甚么?赞叹行者:你这个菩萨,你是行大乘的菩萨行,因为行菩萨行,所以说你是大乘的种性。从这一点的事相来看,我们就知道种性的建立是非常重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舍寿前就要培养大乘法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后我们看这时候,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众----这时候不是菩萨众;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众眷属围绕----这时候是没有西方三圣,只是阿弥陀佛以及声闻相的种种眷属来围绕这个行者,加持这个行者,不希望他被恶业或冤亲债主所干扰。所以我们从种性了解:诸佛菩萨会随众生的种性而作调整。中品上生的这个菩萨,跟上品生的三生的菩萨不一样:上品三生的菩萨都是西方三圣来接引或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平常我们就应该想一想:这一生自己往生以后,到底下一站要去哪个地方?比如说,如果我们想着要往生西方,那平日我们就应该依着《无量寿经》等等所说,念佛忆佛,向弥陀世尊发愿往生西方;而不是说,平常不想这个问题,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再来想,那就不一定使得上力啰!在众生接近临终之前,我们应该教导他,要向佛乞求,要向过去一切的冤亲债主忏悔,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 | admin 2018-07-20 |
![]() |
亦即有情往生时,若有道友眷属于旁围绕念佛加持,若遇善根深厚者,能因诸佛菩萨及诸莲友的围绕而施予无畏,因此往生者较不易受冤亲债主的干扰,能帮助往生顺利,此往生者因莲友助念的功德加持,并非此人所说单单依靠助念者帮助亡者「现出佛念」而已。又助念者若具有无相念佛的一心不乱功夫,平时即已有此功夫,本有「香光庄严」的功德;如是大众为亡者助念时更加用心,更亦如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问:习俗中有烧纸钱给鬼道众生的作法,有的是已往生的亲属托梦要烧纸钱,也有的人是主动烧纸钱给往生的冤亲债主,可是经中似乎没有烧纸钱一法。请问,这是此处鬼道众生的习性吗?烧纸钱他们能得受用吗?答:民间烧纸钱之习俗,源于古印度事火外道烧诸物以供火神;藏密习之,于修息增怀诛四法之前须作火供,焚烧诸物以供诸「佛菩萨」及诸「天众」(其实都是鬼神、罗剎、夜叉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随后回向:以此开示及一心念佛殊胜功德,回向○○○居士、及其冤亲债主、此境基地神祇、此处有缘亡魂,仰仗阿弥陀佛威神之力,消除无始来之一切业障,得生极乐国土莲华化生,依报正报悉皆庄严,礼佛闻法顿悟无生,进修诸地无生法忍,回入十方一切国土、住持广利有情,广度众生悉证菩提。(大众在主者之带领下,共唱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的时候呢,佛菩萨帮助别人证悟菩提,那佛菩萨祂有这个能力,能够与这一位菩萨的这些冤亲债主解冤释结,就这样子免除了、灭除了这位菩萨的业障。譬如说,佛菩萨可能会代赠财物,或者作各种的法施,而使得冤家生起欢喜,放舍原有的怨恨心,解除了心结。比方说,我们欠了人家一百万,债主上门了,我们还不出来;这时候呢刚好我们的爸爸出现了,跟债主说:“哎呀!真对不起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