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祂没有所谓的调伏与不调伏,无量以来祂一直都如此,祂无量以来不曾有一刹那住在调伏心中,也不曾有一刹那住在不调伏心中。菩萨转依如来藏这个境界而依止,就没有所谓调伏与不调伏心可说了;因此菩萨要离调伏心,也离不调伏心,两边都不住,这样才是真正的菩萨行。但是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像一般大师讲的:我们这个觉知心不要住于调伏心,也不要住于不调伏心。而是我们的 三摩地

2018-07-23

』」国王为了解前世善因与后世善果的关联,即前往请示释迦世尊:「此女先世,作什么样的福业,得以出生在王家,而且身上会放出光明?」佛陀即答复国王说:「过去九十一,有佛名『毘婆尸』。那时有一位国王,名叫『盘头』,国王有位第一夫人。毘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即建起七宝塔,供养佛的舍利;王的第一夫人,以天冠的拂饰,搭在毘婆尸佛像顶上来庄严佛像;又以天冠中的如 三摩地

2018-07-23

来世必能……继续修行,就是历在生死中修行。由初发心而到久发心,久发心而进入不退转,由不退转而成佛。菩萨越修功德越大,利济众生的功能也越大,菩萨道是不限于初心的,不过弘扬菩萨道,总要从人的初发心说起。可见,双方的观点皆有一定的道理,似乎无法沟通。然而,其中隐藏着两个问题:第一,印顺法师不承认初发大心者的修行是菩萨道的本意,果真如此?第二 三摩地

2018-07-23

八、长寿天:《亲友书》说为无想天及无色界天,无想天为色界四禅天中的第四天,无想天天人若不中夭,其寿命长达五百;生命存在期间全无意识,寿命将尽时意识方现起,一现起随即结束此一期生命,所以不可能修行。无色界有情寿命,不中夭者,短如一万大,最长可达八万大;此境界之生命存在期间虽然有意识,但极微细,且不动其心,恒常安住定境中,因此也不能修法。以上说八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我也想:“大多数的人都想过:‘我若不走这条路,无量以后还是得要走这条路。’”总不能一直流浪生死,最后总有一个终结生死的时刻吧!可是要如何终结呢?结果还是得要走这条路,没有其它的路可走,除非愿意继续流浪于生死痛苦中。这条成佛之路,苦确实是苦、闷确实是闷,有时也很气:“怎么参禅都没办法悟,怎么修都没办法证。”很气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内门六度万行修习完成了,就满足三贤位的修行而有了道种智,就发起法眼了,就能够破坏一切邪见、摧伏一切邪说,就能引导众生修证真正的佛菩提道,也能进一步了知十地进阶之道,这时就进入第二大阿僧祇了,就得要起修十度万行,一直到成佛。那么具足信分的五门行,应当如何修行呢?首先宣讲布施行的修法,马鸣菩萨说:论文:〖云何修施门?谓若见众生来从乞求,以己资财随力施 三摩地

2018-07-23

但这牵涉到前面七个条件以外,还牵涉到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以及大福德,也就是往世累修行以来所累积的福德够不够广大?如果累积的福德很大,莫说一般人,就算诸天天主来了,也得要服你,因为你福德大。若是你福德很广大,舍报以后一定可以取代他而成为天主,所以连天主都要畏惧于你。他心里面恐惧:这位菩萨将来会不会突然起贪心,想要当天主?我这个天主的宝座就不保了 三摩地

2018-07-23

""又见众生处饥馑世,身体羸瘦,互相夺,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刀兵,更相残害,恶心增盛,当受无量苦报之果,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说甘露净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信友,终不追从善知识教,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多有财宝,不能施舍,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耕田种作,商贾贩卖,一切皆苦,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烦恼障习气种子的修除,以在家身分历缘对境较有因缘修除,因为众生多看表相,故对在家菩萨多有轻视、诽谤而不信受的行为,故菩萨以在家相于此利益众生的普贤行中,同时能够净除无始来的习气种子随眠。三者,对于许多无生法忍的现观因缘也是在家身分较有因缘遇到;因为众生根器种性的样貌无量无边,同事利行的过程当中,各种智慧的现观因缘也易出现。四者,地上菩萨亦多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经过很多世很多,而且是正确的熏习了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的具足菩萨性,那时说到明心开悟时,就不会再排斥了。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其实明心时还不算具足,见性了也还不算具足,还得要十行位满心以后才算是具足菩萨性。所以十行位满心之前都还有可能上心作中、中心作下啊!从这里就知道佛菩提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法,因此假使有人明心之后退转到声闻法中只求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三大无量数的普贤行,有一个部分就是福德庄严的资粮修集;佛乃是两足尊,福德庄严具足、智能庄严具足,都由因地摄受众生而成就的。摄受众生就是摄受未来成佛时的佛土,这个部分平实导师在开示《维摩诘经》的时候曾作许多解说,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维摩诘经讲记》的出版。同样的,这个部分乃是要以转依如来藏的体性为主,才能无私、无惧的摧邪显正,救护一切学人远离蕴处界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呢,这一条路,是一点都不能勉强的,不会说因为有人早几开悟,早你无量开悟,将来他就走得比较顺,不会。因为呢,每个人的历程,种种心性的不同,就会决定未来的不同,所以呢,发心晚的人,可能会早成就佛道,这是可能的。因为法界没有说,哪一个人发心早,他就可以早成佛,就一定要大家按照顺序排,没有。那因此呢,好坏是由人的,这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三摩地

2018-07-23

你现在可以就是你那个小小一方世界的善知识,将来呢,你会成就具足自己的功德,你能够不断超成就,就是因为你不断超精进,这样每一辈子,不管你能不能值佛,能不能值善知识,你的种性根器不太会变。因为你的末那呢,会记住你,你是什么人,虽然末那没有记忆性,可是它显示出来,就是表示你上辈子大概就是什么人,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它就是这样。因为末那呢,在你无法下决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你巩固了你对三宝的具足信,你的善根才可以一次发显,那既然善根都可以一次发显,你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啦,不然等到说将来你想要再找个超精进的时节,也不一定会那么快会有。因为那时候的善知识不知道是怎么样,你也不知道,他和你的缘份也不定,然后呢,你对法也不一定会具足信心,到时候,你作意产生的奇奇怪怪的念头,当你想要加行用功的时候,结果一个念头冒出来,你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不说亏负或是不亏负,你可能于过去无量中,结下许许多多不好的缘,那这样,到底谁欠谁?结不好的缘,很难说谁欠谁,因为其中有许多辈子的纠葛缠缚,哪里算得清到底是谁欠谁呢?因此以这点来观察的话,我们更应该加把劲,既然难得来这个世界上,然后呢,又这么一次就能这样往上一顶、向上一路的机会,我们就应该要珍惜啊!这不是说我们自己有多么的突出,是说菩萨道就是这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你用过一次以后,你如果不珍惜,你就要重新再累积一次,那你这样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累积完你第一大阿僧祇所需要具备的功德和福德呢?功德和福德实际上是要一起具备的,你每次都用掉一点,然后又沾沾自喜说,「啊,又遇到第一义谛的佛法啦」,或是你沾沾自喜说,「啊,我又开悟了。我真的是很优秀啊,怎么大家都不知道我」,当你一直在这个过程中的时候,你就像是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抉择,这佛道是自己甘愿的,如果你夹杂着一个不情愿的念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的过程中,你还是要与这时所种下的「不情愿」的念头来对抗,那可能是一件你今生会发生的事情,也可能让你未来的辈子很难释怀,给你带来心境上面的死结,给你带来你作意上的冲突,可是你的未来辈子永远不晓得为什么修道这么困难,而这个源头就是每一辈子都轻忽放过的「不 三摩地

2018-07-23

善知识也没有说过,也没有保证过,将来你就可以一步轻轻松松地走过第二大阿僧祇,这世界没这么便宜的事情啦,绝对没这么便宜!那个是要你拿出你世间的性命来换得的,如果没有精进到这样的地步,如何可以显示你可以获得这殊胜的果位的殊荣,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你要还价的话呢,那你就要认命,你要从这点开始就要很清楚地知道,当你开始讨价还价的话,你是在你菩萨道的路上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善知识在这个世间出现,就是会受到诋毁的缘故,因此佛就要不断地耳提面命地告诉大家要向善知识来求法,所以当你发心向着佛道的时候,如果还是不愿意效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精神,所参的善知识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在家众,只有寥寥无几的现出「出家相」的「僧人」,如果连这一部大经在事相上都已经显示这么清楚,自己还是无法转念过来,只能说这阿僧祇的修行还是阿僧祇的修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原标题:众生无边誓愿度)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