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即使说你已经在行菩萨道,一劫、两劫乃至无量劫了,我们还是可以确定你亏负众生。只要你还没有真正走向圣位之前,就是亏负众生。就算走向圣位,你亏负众生的部分还是非常多的,更何况是我们现在还在颠仆学步的时候。所以,能够从这点开始思维的时候,自己的种性才会开始变化。因为,我以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欠债还钱是应该的,天公地道。作个修行人,对于过去所亏欠的、所亏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这样,每一辈子对于这世间的贪染都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污染法都有想要克制的作意,这样无量劫的修持,就会渐渐地达到你转依这实相心的目的,这样最后你就可以任运而为。如来藏不会像我们一直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因为这一切我们所知道的都是虚假的,祂不会想要怎样。如来藏不会生起这个念头,不会去反观、作意,然后思维有一个存在的「我」要做什么?从来没有,祂也永远不会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着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是天性,代表这种情况是很难被改变的,因为众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享受各种五欲的境界吗?佛学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过患,可是仍然无法、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况,就是因为自己已经多生多劫以来,就一直被这样的五欲之绳,一层一层的紧紧捆住,想动也动不了,只是自己从来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仍然是无能为力,因为五欲已经变成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气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分辨布施的标的,是不是属于这三种福田,而来作出正确的简择,以免明明想要造善业,结果所种的却是毒田、鄙恶田,将来会得到长劫的恶业果报,那么就太悲哀了。(原标题:三种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多劫以来我们就是修行道上最好的伴侣,请世尊准许我入涅槃。此时佛陀也同意了。这里是说阿罗汉如果要入涅槃,他必须要得到佛陀的同意。然后目犍连再以至诚心,右绕佛陀三匝,回去和众生辞别,并且继续度化跟他有缘的人,结束了之后,就到灵鹫山里面去进入涅槃了。那为什么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竟然会被别人用棍棒打死?而又为什么舍利弗却不用遭受这样的苦难?当目犍连尊者到了灵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成唯识论》卷9)也就是在佛菩提道中,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随眠,就是属于修行上粗重难断的障碍,因为这两种障的断除,如果没有发利乐有情的广大心,是无法断除的;所以历经了十地的修行,入了等觉位,还要百劫修相好,而且要修集非常广大的福德,才能够究竟断除烦恼障的一切习气种子与所知障的一切随眠。所以在修学的过程当中,许多境界的对治是随着修学的提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此为涅槃故,数数熏习;舍寿后便入此境,生无想天,寿命或五十劫、或百劫乃至五百劫,恒住无意识境;舍无想天寿时意识方起,方有了知;一旦了知即便下堕,如绳系鸟,绳尽则还,复堕下界;以生无想天者一切无所能为,暂住数百劫后复返欲界,故名彼天为客天,往彼作客暂住而已。欲证灭尽定者,须先断除色界身见,而后修证四空定,入非想非非想定已,舍想之时方能舍受,方入灭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他所修的无想定非常好、具足,他的寿命可以到达五百大劫;在这五百大劫中就好像睡觉一样,觉知心都不在,什么事情都不能作,当然不可能提升道业,空无所证而过完五百大劫。你想不想要这个境界?如果你很喜欢,你一定每天醒了还会想要一直再睡;如果你是醒了就一定会起来作事的人,那你一定不会喜欢无想定。在无想天中,如果中夭,有的三百大劫、两百大劫、一百大劫,乃至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那识的体性就是遍计执性,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体性,不曾改变;祂的另一种体性又称为恒审思量,也就是说:祂从无始劫以来,不论是睡著或者闷绝,乃至正死位与灭尽定、无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断灭的,所以说祂恒;祂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著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祂审;末那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是各人过去世无量劫来所修行累积而来的,但是在这一世却需要透过善知识的帮忙以及自己的努力熏习,把定的知见与慧的知见(也就是第一义的知见),在此世能够建立完成。所以在体究念佛之前,要先把这两个知见能够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必须要由自己今世熏习修学而建立正确的知见,所以此世是否有建立正确的定慧知见,那就是你修行得力或不得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以及观念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死后于三界六道往来,无量劫来或生天道、或生人间,或生饿鬼、或生地狱,或受苦楚或受天乐,往来反复永无止息。若灭五阴则无往来,无往来者名为解脱涅槃,以无阴身故名无往来。三乘慧脱无学舍寿之前皆应修学灭尽定,灭尽定则依四禅八定之正受为基础,是则应先正受四禅八定。禅定正受者先受欲界定;欲界定善根发时,心得粗住,色身似有薄膜裹住,令身安住不动,此是欲界定法持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俱解脱的成就,仍然是靠慧解脱的慧观来完成的,所以说,修定只能解脱於下界境界,而不能出离生死的轮转;最多只能修到无色界顶,在非非想天八万大劫舍寿后,仍然必须再度受生於三界中。由此可知慧观才是最重要的:故解脱不是靠禅定而得,而禅定可以助益无余涅槃境界的提前进入。慧解脱阿罗汉的解脱知见,必须函盖二入虚妄的了知;若不知无想定是继续保有无常的色身,若不知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想天寿五百劫。以是故说一念中知五百劫。’(《律》)(网名悲智者所著《悲智破斥邪师萧平实邪见魔说专集》)这位悲智先生,他就举了律部的一段,然后节略了一部分,然后他举的意思就是说:声闻里面有一些人,能够一个念头里面就知道一世,而且很多人都能够这样知道,而且他还举例,就有这样的一个叫作输毘陀的人,他之前在无想天,然后在无想天命终之后来到人间,所以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的修行因为不相应三乘菩提,因为不以断身见、我见为根本,所以他的修行,这一世就是现前当下,他在非想非非想天;可是很不幸地,当在非想非非想天这一个十万大劫过去之后,他终究要堕落到人间,而成为飞狸。因为他在飞狸那一世,依于他前前世外道的恶誓愿,他会扑杀无尽的这个畜生,他会造成无边的恶业,会堕落到地狱之间。欝头蓝弗因为是以定为禅,这一边的禅当然不是指一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且它也一定要有入有出,因为必须从第四禅当中进入无想定,那么当他想要出定的时候就出定,那出定以后就叫作出,即使说生于无想天,最多也只有五百大劫就要出定了。所以,无想定也是有境界、有所得、有入出之法。那么灭尽定呢?阿罗汉证得灭尽定以后,他早上去托钵,回来吃完饭以后,没事他就坐在树下,就入灭尽定去了,第二天早上,太阳起来照到他的身上,他又出定了。所以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百千劫,只名热沙。………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2.结跏趺坐一定要身心俱不淫?亦即要断夫妻正淫?不管是真正在修定或仅是看经书练腿功而结跏趺坐,都不能坐吗?否则会受魔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辨中边论》中弥勒菩萨所提到的暖、顶、忍、世第一法即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在见道前所必须经历的四加行位,依《瑜伽师地论》四加行者,谓学人依佛菩提道正修,于第一无量数劫中,善集福德资粮及智慧资粮,及修学顺解脱分已,为求能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而住于唯识性中,必须先修加行,以伏除二取,而起暖、顶、忍、世第一法;由起此四法故,说为四加行,成别教六住满心菩萨;于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轮转于五趣之中,因此生生世世互为父母眷属亲友,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最亲近的人,我当然必须要让他们离开痛苦;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智慧而行菩萨道,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恩情;而他们的深恩,我尚未曾报答一分一毫,如今有无量的众生,仍然处于无明烦恼痛苦之中,我怎能不救护他们。因为如果众生不是为了利益我们而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或者为了利益我们而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