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阿罗汉很少度众生,而且死后入无余涅槃,从此在三界中消失了,不再度众生,不如度一个人发菩提心;因为这一个人发菩提心后,未来可以穷尽三大无量数,来广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这些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行菩萨道,还可以度更多的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来成就佛道。再者,当菩萨成佛后,依着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在利乐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无有穷尽。这告诉大众,度一个人发菩提心远比度满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中,释迦牟尼佛对们说了一则故事,说:过去无量之前,有一个婆罗门修行人,名字叫作光明,他在四万二千年之中修持清净行,已经到达不再造作种种恶业,甚至远离一切过失的境界。就在经过这四万二千年修行之后,有一次因为某种因缘他来到一个大城,这城里住了一个女人,名字叫作伽咤,这伽咤看到光明婆罗门色相端正,就生起了贪欲爱乐之心,走到光明婆罗门面前向他 三摩地

2018-07-23

 《法句譬喻经》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有梵志(佛教以外的出家修道人)四兄弟,他们这四兄弟都具备五种神通,因而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与未来,一天这四兄弟运用神通知道自己七天之后都会命终,于是他们就说:我们有五通之力,可以翻覆天地,手摸日月、移山挡海,无所不能!难道我们就不能躲过这一死吗?于是这四个人就各显神通来想法躲避无常杀鬼,一人想要躲到大海里,上 三摩地

2018-07-23

胜鬘夫人就跟世尊说:众生有种种的烦恼,而且有烦恼来染著这个心;而且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著,就是说第八识心就称为自性清净心,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记忆的储存处;祂的本性是清净的,祂就像个容器,因为可以容纳所有的记忆,从无始以来都容纳进去,绝对不会有空间不足的问题,可以从现在到未来无量世,乃至成佛之后无量无边的时,都可以储存所有的记忆;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佛所说的三乘菩提都在说无我,大乘般若诸经中,则说之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说如是之心是实相心;说如是心从无始来,不曾暂起一念、不曾念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曾示现见闻觉知心相,说如是心乃是非心之心。在般若诸经中,佛也广说如是心之中道性。又说此心于三界六道一切法中皆是无所着心,说此心即是涅槃实相,说此心不受生于三界六道就无一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不增不减经》于未来世有谤于我法轮身披于袈裟说有无诸法说无真如我惟是虚妄说作比丘学者不应共和合是人立有无堕于二朋党破坏诸佛法彼不住我法——《入楞伽经》卷十说无真我者谤法着有无比丘应羯磨摈弃不共语说真我炽然犹如火起烧无我稠林离诸外道过——《大乘入楞伽经》卷七执著离念灵知心为实相心而不肯舍弃者,即是畏惧解脱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探究这样的不净法,都已经堕入常见外道中,连最基本的我见都没有断,还以圣人自居,真是颠倒啊!为什么说他们是附佛外道?一者,佛早在二大无量数以前断除了欲界最重的贪爱,知道那是生死流转法,还会用这种不净法来教导众生,让众生在三界流转生死吗?显然不会嘛!因为世尊教导众生都是清净的法,可以让众生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可以在解脱道了生脱死,或者是在佛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清末民初,正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陷入空前难之时。大师应而生,遍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粗衣淡饭,不登大坐,不纳出家徒众,不打经忏佛事,远离名闻利养。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度化众生无以计数。印光大师以前有眼疾,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造了十善业而不犯众生者,可以生到欲界六天,享受欲界天的胜妙五欲;但是造了十善业以后,如果因为无知、迷信而诽谤、破坏,就必须先下堕地狱受长尤重纯苦,苦报受完以后,才能转生到欲界天中享受天福。这些业种都是由自心如来藏所执持,并不是处处作主的意根所能执持或者予以弃舍的。有情众生于三界之中受尽一生所应受之苦乐果报以后,又由如来藏执藏这一世所造善恶业种,而转 三摩地

2018-07-23

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 三摩地

2018-07-23

那阿赖耶识就专门记录我们所有的善事、恶事不会消失,因为我们一切善、恶的种子,都会储存在阿赖耶识当中,纵使百千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来的。我们如果看过了色情的画面、色情的电影,我们眼睛所看到——见了影像,就会记录下来;当有因缘时机成熟的时候,祂就会产生势力、产生作用,让我们在邪淫戒上屡戒屡犯,这就是因果的规律。第八识阿赖耶识一直都是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功德贼,无过嗔恚。(《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因为常生嗔恚之心的缘故,都还不用谈到未来世的果报,今世就已经是人见人厌了!因为传出去的话都是坏名声。而之前所造种种善法的因缘,就在自己嗔恚现行的当下就被破坏掉了,乃至于一传十、十传百,就像猛火一样,不但焚烧了自己的善业功德,也焚烧了自己与众生的善缘。又因为嗔恼众生的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着,于是长远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着。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着,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遭遇难未必是祸,丧子未必是凶,重病痊癒未必可喜,延寿未必可贺,得财未必是福,家难未必不幸,谋事得成未必可庆,谋事不成则未必可悲。因为世间法本来就是虚妄无常,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面对这些苦、空、无常、无我的世间法的变化当中,来参透这些道理,而逐步发起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智慧。因为这才是学佛人最重要的目标啊!另外,身为佛应该都要知道,修学佛法最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阿罗汉说他八万大之内都没有佛缘,所以就不让他学。后来还好是碰到世尊,说他在八万大之前有一次他碰到一只老虎在追他,他跑到树上,在很紧急的时候他就大喊一声南无佛,就因为八万大之前他念过这么一句佛号,所以他有佛缘,所以在佛世的时候他就证悟而且成为阿罗汉。所以我们大家不要小看一句佛号。主持人:刚才陆老师说到这个佛缘,我之前也看过一本书也一直在提这 三摩地

2018-07-23

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这么久了,我们还是互相沉溺染著在六尘中,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想到这件事情,应该感到这个是天下最为惭愧羞耻的事了。第二种生起恐怖心。指的是说,既然是凡夫身、口、意业会常常与罪业相应,以这样的因缘来看,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受无量苦,要为此感到 三摩地

2018-07-23

无食无饮经百千。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所以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佛法师父所弘扬的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只是弘扬一些表相佛法,那也还可以接受,如果是大妄语未悟言悟,所悟的尽是落在常见、断见、虚空见、四大极微等外道见,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佛法信心的阶位,也就是听闻佛法的开示能够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阶位;这样的阶位要经过一个大乃至一万个大,才能对佛的开示具足信心。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培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人,利根的人只要一个大,可以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钝根的人则需要一万个大才能转入十住位。但是,不论是一个大乃至一万个大,都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菩萨」,就是能够不畏惧在三大无量数当中,于三界之中难行能行,为了悲愍无量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而志愿坚定、勇勐地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具有菩萨种性,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所以,当我们自称为菩萨的时候,可得要先检查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在佛世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来请求出家,可是当时佛陀不在精舍,在精舍里的阿罗汉们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之内,都没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过,于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就说:因为你从来没有种过善根,所以没有因缘出家,你还是走吧!这个老人听了,就哭着走了。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刚好遇到了佛陀,佛陀就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呢?他就说:我想去跟佛陀出家,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