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证圣果者,无有是处。那就是世尊告诉我们,有十个不能忏悔的戒应受、应持。我们一般人受了戒,如果犯戒了还可以忏悔,忏悔以后戒罪就消失了。但是这十个戒是不能够忏悔的,忏悔了这个戒罪照样在。 三摩地

2018-07-23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7大眾受學品〉世尊为我们开示受菩萨戒的十无尽戒,也就是摄律仪戒,受此戒者可以超越四魔,也可以超越三界之苦,四魔因此不能干扰,不能遮止我们修道,所以应当受。受菩萨三聚净戒以后,我们从此生或者说已在过去生受都一样,生生 三摩地

2018-07-23

佛子若不受此戒,永不能成佛道;受此戒已,得超三大生死,是故应受。菩萨戒在见道以前必须取相受。取相受者若想不犯戒比较困难,必须非常谨慎、非常清净,才勉强守得住。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 三摩地

2018-07-23

有时真是一文钱逼死英雄汉,英雄人物绝对不做抢的事,可是没有那一文钱买食物,他就过不了这一天,连一个馒头也买不起,何况是还债?这时你如果方便:我明天帮他还钱,请你不要杀他。这就是施无畏,这既是无畏施、同时也是财施;二万块钱就救回一条人命,这褔德可真大。如果你是这样慈悲的心态,戒法想要不清净,也是很难的,证果也就容易多了。第三、是求者未索,先开心与,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看起来好像很啰唆,也许有人会这样说:佛世尊说法,干嘛讲得这么啰啰唆唆的?但是既然讲戒律,而这些微细相也很重要,所以世尊不厌其烦的为我们细说了这些戒相,其实都是我们想要迅速超越一大无量数时应该用心的地方,要让自己习惯于佛所交代的清净境界相。若优婆塞先取他物,许为了事,是优婆塞非如法住。佛说:如果有优婆塞先从别人那里取了财物,然后才允许为别人完成 三摩地

2018-07-23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也就是说夫妇、六亲之间,都可以互相请为传戒之法师而传菩萨戒。在根本论中,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是这样说的,所以承天禅寺那位法师主张只有出家人才可当菩萨戒的传法师,是违背佛陀教诫、违背等觉菩萨教诫的错误说法,可见他根本就不懂戒法。以上八点是依据平实老师在讲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上这一段是世尊为我们开示受菩萨戒的十无尽戒,也就是摄律仪戒,受此戒者可以超越四魔,也可以超越三界之苦,四魔因此不能干扰,不能遮止我们修道,所以应当受。受菩萨三聚净戒以后,我们从此生或者说已在过去生受都一样,生生世世不会失去这个戒体,一直跟着我们到最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无量修行波罗蜜到彼岸,誓愿度到最究竟的无生无死彼岸,所以修行持戒是这般的清净无贪!--------注释四姓: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婆罗门、剎帝利、吠舍、戍达罗。《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有欲之人,无主则乱,国有君主,一切获安,故名王力能护众生。仁者当知人有四姓:一、婆罗门种,多修口业;二、剎帝利种,多修手业;三、吠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爾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無大慈悲;佛習氣盡,舍利弗習氣未盡;佛三阿僧祇修菩薩行,舍利弗六十中修習苦行。以是因緣,鴿入舍利弗影猶有怖畏,入佛影中而無怖也。】04、故食五辛(攝屬重戒3淫戒)蔥蒜韭等,能障聖道,人天淨處,若食五辛,犯輕垢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蘭葱、興蕖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楞嚴經》卷8 三摩地

2018-07-23

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生死之苦,是故應受。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一切菩薩凡聖戒,盡心為體;是故心亦盡,戒亦盡;心無盡故,戒亦無盡。六道眾生受得戒,但解語,得戒不失。佛子!三世中,一切佛常作是說:『我今在此樹下為十四億人,說住前信想菩薩初受戒法。』佛子!是信想菩薩, 三摩地

2018-07-23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2盜戒「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咒盜:盜因、盜緣、盜法、盜業,乃至鬼神有主物、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佛告諸比丘:「優婆塞以三種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離本處。用心者,發心思惟欲 三摩地

2018-07-23

佛子若不受此戒,永不能成佛道;受此戒已,得超三大生死,是故应受。菩萨戒在见道以前必须取相受。取相受者若想不犯戒比较困难,必须非常谨慎、非常清净,才勉强守得住。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心不决定,定根不够,心中老是怀疑:我受这个戒法真的能帮我完成佛道吗?能帮助我修学佛菩提吗?我受了比丘戒以后,未来一定可以得解脱,真的吗?受菩萨戒以后,可以让我超越三大而成佛是真的吗?他心中老是不能决定,这就是定根不足,就无法受戒。因为受戒是要失去世间五欲享乐的,而外道邪戒的藏密金刚戒,不但不必失去世间享乐,而且可以获得世间最强烈的淫乐,根本不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个梵网戒的十重四十八轻,它的内容也没有像你们看到的这么浅,它很深,它可以让你从三贤位一直到十地、依止学习到成佛,它的内容从布施,可以说,你现在的布施只有牵涉到钱财与你的身财(身力与时间),甚至最后成就的布施,这个内容直到最后等觉位的百修相好的布施,都是依止这个菩萨戒,并不是说只有我们现在需要学这个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可以依止到让你成佛,也叫做 三摩地

2018-07-23

如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所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为什么一念起杀就会具足十二因缘呢?人家都知道,众生轮转生死的源头就是无明,所以流转生死的因缘是无明;可是无明有两种:一种称为无始无明,那是属于实相方面的不正知,不能实证,不能了知;而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所以叫做无始无明;又因为无始无明的内含,众生自无量以来都不曾相应过,所以称为无始的无明。众生从无量以来,当他开始修行时,最多就只是想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你们所有人在过去无量世以来,都得过定共戒了;你今天能混进正觉同修会来,那是已经学法很多、很多了,绝对不是百之内的事。如果是百之内才学佛,我告诉你:你进来同修会,即使明心了还是会退转的。且不说明心见道,光说《金刚经》就好了,相信《金刚经》而没有亲证的人,佛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rd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 三摩地

2018-07-23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也就是说夫妇、六亲之间,都可以互相请为传戒之法师而传菩萨戒。在根本论中,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是这样说的,所以承天禅寺那位法师主张只有出家人才可当菩萨戒的传法师,是违背佛陀教诫、违背等觉菩萨教诫的错误说法,可见他根本就不懂戒法。以上八点是依据平实老师在讲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