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古印度,佛教把修行分成几十个阶段,人们必须经每个阶段,渐进地提升。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数百年的发展而出现了禅宗,禅师们坚决反对皓首穷经,弃绝渐进式的苦修苦练方式,倡导“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因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个个皆能成佛,这是一条通过个人的直觉而实现成佛的道路,并且是一种解脱一切人生烦恼的突进式的修行方式。所以,当慧能创南宗“顿悟成佛& 三摩地

2018-07-19

大慧十九岁的时候游四方,参学禅道,他认为参禅必须自证自悟,在宣和年间,大慧宗杲禅师生平的转折点到来了,他自圆悟克勤禅师点拨后大悟,立下“宁以此身代众生受地狱苦,终不以佛法当人情”的誓言,从此继承圆悟之法。大慧三十八岁的时候被赐紫衣,并得到“佛日大师”的称号,后因奸臣秦桧忌惮,被流放衡州,一度流离失所。因为被流放处的环境恶劣,与 三摩地

2018-07-19

由于社会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 三摩地

2018-07-19

居简下再传有念常(著《佛祖代通载》)、德晖(改订《百丈清规》)等,但其后不昌(德晖法系传日本为中严派)。后世临济宗的法系都出于绍隆之下,特别是破庵祖先一派,极其繁荣(此派与崇岳一派下均有多支传入日本)。祖先传雪岩祖钦,再传高峰原妙,此宗又大盛,其时已入元代。原妙(1238——1295),苏州吴江人,起初习天台教,次参雪岩法钦得悟。元至元十六年(1279),入西天目师子岩 三摩地

2018-07-19

由庶类以蚩蚩禀自然而。自然者道。道惟本心。心无不通。通物之理之谓道也。道其不一。蕃息流形。若究天倪物亦惟一。干一也。坤一也。殆乎因动成变以变。求占则生象不一欤。至如鸟兽交气草木构精。或用其牡而疏其雄。或同乎根。而异乎实。鳄飞似鸟橘移成枳。交玃为伧羽嘉生凤。若此之伦物类糅错之所致也。杂之时大矣哉。事有重[施-方+貝]物有纷纶。乃彰杂名非一。名而统尽。 三摩地

2018-07-19

中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记。得以敷扬。若神骥之可以致远也。于时同门元浩迥知畏服不能争长矣。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最澄者。亦东夷卉服中刚决明敏僧也。泛溟涬达江东。慕天台之法门。求顗师之禅决。属邃讲训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尽缮写一行教法东归。虑其或问从何而闻得谁所印俾防疑误。乃造邦伯作援证焉。时台州刺史陆淳判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 三摩地

2018-07-19

或蹑屩而至览市朝。意住则留兴尽而去。或东林入社。或南岳经行。悟宗旨于曹溪。宁劳一宿。访神仙于阮洞。拟到三清。事以志求时无虚度。此外采药于山谷。救病于旅僧。惟切利他心无别务。洎梁乾化四年。自江表来于帝京。顾诸梵宫无所不备。唯温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居于洛洲凿户为室。界南北岸葺数亩之宫。示以标牓。召其乐福业者占之。未期渐构欲闰皆周。浴具僧坊奂焉有序。由 三摩地

2018-07-19

元年州将韦元甫。兵部尚书刘晏。侍御史王圆。开州刺史陆向。殿中侍御史陆迅。大理评事张象。竞诱真心共获殊胜。乃相与飞表奏闻。诏书特署为法华道场。自江以东总一十七所。皆因遵之首置也。举精行大德二七人。常持此经以报主恩。铸卢舍那及毗卢遮那像及多宝塔。修净土当生业造弥陀佛。复写天台教。益乎道场置常住庄二区。平时讲法华玄义天台止观四分钞文。临坛度人授心扬律 三摩地

2018-07-19

元年九月晦往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果应所求。遁迹自娱。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觉则跣足经行。冬则右肩偏袒。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迹重复。唯拾果采蔬卯时一食。时恒阳节度使张君患炎旱。闻觉精苦。躬入山请其祈雨。张语之曰某无政术致累百姓。三年亢阳借苦引咎。自责良无补矣或云。龙王多依师听法忘其施雨愿师垂救旱之誓。有如白水如念苍生。请辍禅定略入军府。觉乃虔恪启告龙神 三摩地

2018-07-19

夜闻经声品次然。及尔晨兴谓夫人曰。昨宵城北道人讽诵。若在衙署前也。还闻已否。夫人曰。是何地远可得闻乎。张君曰。如其不信可各遣小竖走马往覆之。果无差谬。张君请召入城。及相见谓张君曰。有愿胡不报乎。答曰。现造袈裟五百缘布施罗汉去。华严曰。勿去余处。但送往州西马鞍山竹林寺内施僧。及遣使赍香衣物登佛龛山。已去觅竹林寺且无踪迹。如是深入陟高山见一翁。问之 三摩地

2018-07-19

坚不忍观愍然求出。俄而在庙庑下。复与神坐如故。问曰。欲救同学有得理邪神曰。可能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既而将曙。神辞僧入堂。旦而庙令视坚不死怪异之。坚去急报前愿。经写装毕赍而就庙宿。神出如初。欢喜礼拜慰问来意。以事告之。神曰。弟子知己师为写经。始书题目。彼已脱免今生人间也。然此处不洁不宜安经。愿师还送入寺中。言讫天晓。辞决而去。则大业年中也。坚居处 三摩地

2018-07-19

虽巧者不能定算数矣。确志冥心未尝少缺。及预知报尽谓瞻病者曰。山僧多幸得诸天人次第来迎。藏又言吾瞑目闻往净土聚诸上善人散花方回此耳。正当舍寿合掌念佛。安然而终矣。唐汉东山光寺正寿传(慥禅师)释正寿者。不知何许人也。风仪峻整节概高强。肩锡曳囊宗师皆谒。然以因缘相扣附丽有归。于南塔慥禅师门。决开疑网。密修资益。后寿杜默于随部山寺。人皆不识。时谯王重福者。 三摩地

2018-07-19

九年六月内有僧广超。到兰若收论二本。召书生就山缮写。将入汾川流行。其论由兹而盛。至大中中。闽越僧志宁将论注于经下。成一百二十卷。论有会释七卷不入注文。亦写附于初也。宋乾德丁卯岁。闽僧惠研重更条理立名曰华严经合论。行于世人所贵重焉。系曰。北齐内侍刘谦之随王子入台山焚身。谦之七日行道。感复丈夫相。冥悟华严义。乃造论六百卷。久亡。至李长者之化行晋土。 三摩地

2018-07-19

汝自后诵念经法耳无忘。又于华严寺涧东院大有因缘。无得退转。云乃行悲行泣。接足而礼。未举头顷不见菩萨矣。云后下山四支无损。凡曰经典。目所一览辄诵于口。明年夏五月绕育王塔。行道念经。至更初乃见一道直光。从北台顶连瑞塔基。久而不散。于光明中现宝阁一所。前有金牌题云善住云忆菩萨授记之言。依光中所现之阁而建置焉。道化施行人咸贵重。于开元二十三年无疾而终。俗 三摩地

2018-07-19

以大二年入五台山。肆欲观圣人之境界。五月到华严寺挂锡。始于堂中啜茶见老僧寝陋据北床。问曰。子从南方来还赍数珠。请看。着乃躬度之。回视之间失僧之所。于时神情[怡-台+敞]恍疑喜交生。曰昔僧明入此睹石臼木杵。后得入圣寺获见圣贤。我愿止此其为快乎。次由般若经楼见吉祥鸟。羽毛茜绚双飞于顶上。望东北鼓翼而去。明日有白光两穗入户悠扬。少顷而灭。同房僧法等见而惊怪 三摩地

2018-07-19

其日僧必寺连名请至。韦氏家僮患其长一人甚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既而斋毕。韦氏令乳母负婴儿出。意请众僧祝愿焉。梵僧先从座起。摄衣升阶视之曰。别久无恙乎。婴儿若有喜色相认之意。众皆异之。韦君曰。此子才生三日。吾师何言别久也梵僧曰。此非檀越所知也。韦君固问之。梵僧曰。此子乃诸葛亮之后身耳。武候鼎国时为蜀丞相君所知也。缘蜀人受其赐且久。今降生于世。将为蜀帅 三摩地

2018-07-19

观厩库乃云。何意畜他官物邪。仲和不谕其旨。怒之不令在城。未几仲和拒不受代。朝延令独孤信擒之。仲和身死资财没官。周文闻之降书召之。檀特至岐州。会齐神武来寇玉壁。檀特曰。狗岂能到龙门邪。神武果不至龙门而还。侯景未叛。东魏之前忽捉一杖。杖头刻为猕猴形。令其面常向西日夜弄旃。又索一角弓牵挽之。俄而侯景启降。寻复背叛归梁。皆可征验。至大统十七年春初。忽着一 三摩地

2018-07-19

征引诸史爰累朝抑挫。朝才发令夕又改图。皆非远略也。方引经律论以为量果。词皆婉雅理必渊明。如云故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也。表上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时大帝至六月。敕不拜君而拜父母。寻亦废止。秀之为法实谓忘身乎。抗表之际当年四月二十一日也。时京邑僧等二百余人往蓬莱宫申表上请 三摩地

2018-07-19

三载追入充章信寺大德。时府帅虢国常公素仰才名。与护戎任公时亲道论。十三年冬现身有疾。至暮冬八日。垂诫门徒已。安坐绳床默然归灭。春秋五十六。越已未岁二月迁神于寺内西北隅。先是有邑子石颙从役于城上。其夜未渠闻管弦之声自西至。乃天乐也。异香从空散下。则生净方之兆也。才自长安而旋于塞上。既受虢公知遇。大营福业成此精庐。皆才之敦劝矣敕谥大师曰能觉。仍赐紫 三摩地

2018-07-19

中转隶武丘。皆两州道俗所请从命也。翰道性渊默外则淡然。迹不近名身不关事。长在一室寂如无人。岂比夫骈行鼓簧之士哉。颛门相部义疏精敏罕俦。明法华经。主苏湖戒坛。每当请首。则今时所谓坛长也。大十年入流水念佛道场。是夜西方念中顿现。盖纯诚之所致也。即以其年终于本院春秋六十八。法腊二十六。翰遇疾之日谓门弟子曰。有鹤从空飞下回翔我前。尔曹见乎。必谢之期。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