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其后约二百年,当时的鸠摩罗什菩萨已受戒,并从“须利耶苏摩”学大乘法,而再以两年的光阴通达了大乘妙义,即是受了“般若经典”《放光经》(即《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属《大品般若经》)等大乘经典的启发。观之“鸠摩罗什菩萨”以当世之证量而译出《维摩诘所说经》等诸般若系经典,实为大乘佛法“如来藏法”之传人也。其后约两百年,正 admin

2018-07-22

戒法大致所说的就是佛所制的戒律,叫戒法;戒行就是依于戒律而有的诸般的行持,叫戒行;戒相就是戒律的种种相状差别,也就是当我们在判断做一件事情到底符不符合戒律,有没有犯戒的疑虑,以及到底犯了哪些戒条的时候,都要按照戒相的方式去一一判断;最后一个叫戒体,戒体呢,一般文字上的说明指的就是,心中接受戒法了之后,由之而产生的防非止恶的功能。也就是说,当你的心中 admin

2018-07-22

你想这世间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吗?所以自己应当向着佛学,来受戒,来让自己业种清净,自然就会有善友在你的周遭出现。或是你有心向着佛菩提道这样前进,自然菩提这样的觉悟的芽就会发芽。所以我们应当来看,善恶标准它很简单,就是学佛。只要你不学到贪财好色的一些的行为,或是说根据意识心去想我这个心是永恒的,这样错误的世间的永恒的常见,而转依到真正永恒。什么样真永恒呢 三摩地

2018-07-22

你想这世间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吗?所以自己应当向着佛学,来受戒,来让自己业种清净,自然就会有善友在你的周遭出现。或是你有心向着佛菩提道这样前进,自然菩提这样的觉悟的芽就会发芽。所以我们应当来看,善恶标准它很简单,就是学佛。只要你不学到贪财好色的一些的行为,或是说根据意识心去想说我这个心是永恒的,这样错误的世间的永恒的常见,而转依到真正永恒。什么样真永恒 三摩地

2018-07-22

【注释】[市易斗秤卖物]: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经营商业,以斗、秤作为卖物与他人的工具。如经营米粮业者必须用斗,经营菜贩业者必须用秤。但现在已进入工业时代,许多商品都成为工业产品,出厂之时即以分类、分级、分量包装。除小贩卖物外,已很少用斗、秤当面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经营商业时,与买主说定价钱成交以后,应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出家以后,不管你有没有修证,只要不犯戒,一定可以生欲界天享褔,所以有的人就想:那我去受菩萨戒,去受出家戒,我来士世以生天享福哪!何必在人间受苦!以这种心态而去受戒,就是为了生天之乐而受禁戒,这种人就是假名菩萨。第十种菩萨,虽然在人间时也修学禅定,不过他修学禅定的目的不是用禅定来作为帮助修道的资粮,也不是为了帮助自心降伏烦恼,他的想法是为了增长寿命,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智之人既受戒已,当观三事不作恶行:一者自为,二者为世,三者为法。”这里面开示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去了解,以便能够不造恶业,乃至能够持戒不犯。第一个“自为”,相信大家都听过圣教里面的开示:“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因此,因果道理的正确了解,对于持戒者来说是非常 三摩地

2018-07-22

出家以后,不管你有没有修证,只要不犯戒,一定可以生欲界天享褔,所以有的人就想:那我去受菩萨戒,去受出家戒,我来士世以生天享福哪!何必在人间受苦!以这种心态而去受戒,就是为了生天之乐而受禁戒,这种人就是假名菩萨。第十种菩萨,虽然在人间时也修学禅定,不过他修学禅定的目的不是用禅定来作为帮助修道的资粮,也不是为了帮助自心降伏烦恼,他的想法是为了增长寿命, 三摩地

2018-07-22

七众受戒求三菩提。亦因十善业因缘故。是十善业道因缘故。一切众生内外之物色之与命。皆有增减。”因为山河大地是共业有情众生的如来藏中的共业种子,共同变现的,所以有情众生中的某一个人业种改变了,他的如来藏相应而出生的那一分世界也就随之转变,虽然微少而不容易觉察,但若所有有情都转变了,就很显然的可以看见世界的全面转变;所以众生修十善业以后山河大地会随 三摩地

2018-07-22

(一)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 三摩地

2018-07-22

比丘或在家受戒菩萨犯此罪者,绝比丘及菩萨戒之资格,此乃戒罪中之最重者,故不通忏悔(除非获佛加持之特殊因缘),犹如断人之头首不可再生也。)略释酤酒戒之内容:由于酤酒戒非是遮戒(遮止犯性罪之戒),因酤酒过失,能让众生于饮酒后自已心智,致意识模糊,无法正常思考及如理判断是非善恶,而随顺末那识之习气烦恼现行,而酒后乱性,易造身口恶业,如同制造贩卖鸦片毒品一般迷乱人性心志,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 三摩地

2018-07-22

后来每次到那儿钓鱼,都会准备一根大木棒,只要钓到垃圾鱼,就会像打棒球一样,把它抛到半空中拿木棒暴力挥击,打回池子里去很有快感,嘿嘿!以上所说当然是特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唾弃这种不人道的行为;然而我们还要来探讨如是杀生之行为,将会得到怎样的果报:《优婆塞戒经》卷3〈14受戒品〉中说道:「一切众生因为杀生之故,所以今世获得不好的色身,常常生病,色身也没 三摩地

2018-07-22

——《大智度论》卷13纵使没有受戒,如果有了对自己的配偶不真诚而与配偶以外的人行淫,当生就会发生很不好的后果,像《佛说善生子经》中说: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善生子经》邪淫不止有损于自己的名声而不能守护自身,妻子及 三摩地

2018-07-22

(《大智度论》卷13)纵使没有受戒,如果有了对自己的配偶不真诚而与配偶以外的人行淫,当生就会发生很不好的后果,像《佛说善生子经》中说: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善生子经》)就是不止有损于自己的名声而不能守护自身,妻子及家属对你也会因而互相 三摩地

2018-07-22

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淫。”以上是龙树菩萨对邪淫的解说。不过,同样是邪淫,还是有轻重不同的。如《优婆塞戒经》卷6说:“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因为北郁单曰的人没有家庭制度,随遇之人,只要双方合意,可以随时淫 三摩地

2018-07-22

1、《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酒肆国王旃陀罗舍。如是五处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复有五事所不应作。一者不卖生命。二者不卖刀剑。三者不卖毒药。四者不得沽酒。五者不得压油。(1、唱令家:歌厅舞厅;2、沽酒家:酒店;3、家:妓院。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干净的地方,什么洗脚城、桑那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皈依以后不受戒,只是皈依为佛弟子而行十善业道,这就是不共戒行。如果见道了以后,那就因人而异;如果只有见地,还没有进入修道位修行,一直保持在见道位的状态中,可是因为喜欢吃肉所以还是照吃,喜欢饮酒时也是照喝不误,喜欢破口骂人的还依旧在骂,这就是他还没有进入修道位,还在初见地中,永远都保持在初果中,不能进入二果。这是他没有进入相见道位去修,因为菩萨七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