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鬼子母秉持佛的教诲,实时受三归五戒;受戒已,佛就让鬼子母最小的儿子出来。这时佛告诉鬼子母:你应该要好好持戒,你往昔在迦叶佛时,是羯腻王的第七个女儿,当时作了很大的功德,由于不持戒的缘故,因此投胎为鬼形。从上面佛典故事告诉大众,鬼子母在迦叶佛时,作了很大的功德,可是不持戒的关系,因而堕入饿鬼道成为鬼子母,以吃世人的儿子来维生,后来为世尊所度化不再吃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以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而要见好相。若法师自倚解经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段佛陀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的话,就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就像是河水一样,会绕在大城的大城门的四周,让善法能够常得滋润以及增长,也会像恒河水一样恒流不断;这五种就是慈、悲、喜、忍以及信。怎么叫作慈心呢?慈就是不杀戒,因为慈心就会让众生安乐。能够不窃盗众生的财物,就是悲心;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有人能归三宝已,虽不受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虽复在家,如法而住,是亦得名为优婆塞。若有说言‘先不归依佛法僧宝,当知是人不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我先说‘善来比丘’,是竟未得归依三宝,而其戒律悉得具足。或有说言:‘若不具受则不得戒,八戒斋法亦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不具受不得戒’者,求有优婆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念三十七道品诸法、四弘誓愿等)三、念僧:僧为人天福田;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六、念施:普施一切贫穷;受八戒斋的目的受八关斋戒时要如法受持,坏八戒斋者也不许受戒(指优婆塞戒)。其实八关斋戒真正的称呼应该叫做八戒斋,主要特点是持斋,也就是七戒之外再加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的持斋;在那一天只能吃早斋、午斋,过午不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若复有人欲受戒时,至心能观生死罪过、解脱功德,信心欢喜,是人兼得作、无作戒。如是戒者,随命长短!命长长得,命短短得。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优婆塞戒经<业品>》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地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之时,意外枉死于被害人手中。不饮酒戒唯佛教回教有之,此是遮戒,遮止有情饮酒乱性而犯前四重戒;若犯此戒而不犯前四者,无有性罪,唯有戒罪,受戒罪违犯果报。持五戒不犯者得保人身不失,来世具诸福德果报,亦名世间戒,于佛法中亦通出世间戒。此外复有解脱戒:佛子出家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受章〉第二经文:【尔时胜鬘闻受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有人本来乐于学佛,但是一知道有许多戒律要守,就打退堂鼓了;也有人能安下来念佛,但是不敢受戒,认为受了戒就会被绑着,没有戒就不会得戒罪。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知,我们因过去世不能了解法界的真相,无明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淫。”以上是龙树菩萨对邪淫的解说。不过,同样是邪淫,还是有轻重不同的。如《优婆塞戒经》卷6说:“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因为北郁单曰的人没有家庭制度,随遇之人,只要双方合意,可以随时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来到这里传戒,我想不是短期的事情可以做得到的,因为我们同修会的戒师只有一位,就是我们的导师,我们同修会的主法和尚也只有一位,那是我们的导师,我们是他的助手,能做的事情有一个他授权的权限存在,所以我来证明菩萨戒?不行!那这样来说我是僧团了,按照菩萨戒这是不可以的,但是大家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你们在还没有机会到台北去亲自受戒的时候,大家有共同一起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既然三归了之后,我们就要知道,我们应该要持守五戒,即使没有受戒也应该要持守,如果我们能够再去受这个五戒,这样更好。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五戒品〉第二十二语译:受戒之后应当如法而住,怎么样才是受戒者如法而住?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佛说:如果有人想要布施时,或者在供养三宝时,或者坐禅时、修行种种善法时、读经时、供养父母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受戒的人,不作这样的事,即是守持不杀戒。若于上说条件不具足,如所杀非人,或精神错乱,或不知是人,或无杀心而误断彼命,皆是可以忏悔的杀罪。若仅仅于人或畜生系缚、禁闭、打伤等,是杀方的方便罪而不是正罪。应该知道,五戒中的杀戒,原则上是不应该杀一切众生,如《大宝积经》八十二卷《随伽长者会》,说到五戒文中就说:不杀一切诸众生等。这是说在家菩萨爱了五戒,修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5、 问:弟子及几位同修即将求受五戒,但在受戒前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疑问,请教不同的法师或参阅不同的书籍,得到的解答也各不相同,给弟子众等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为此弟子跪求导师或亲教师菩萨能够慈悲的给予开示:a.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淫戒第三中有这样的经文:【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这段经文让弟子产生极大的困惑: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既然三归了之后,我们就要知道,我们应该要持守五戒,即使没有受戒也应该要持守,如果我们能够再去受这个五戒,这样更好。五戒可以让我们保得人身,而且这个五戒,虽然我们不学佛也同样要持守,因为这个五戒它是属于世间、人间里面,建立人间最基本的道理。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五戒俱足,可保人身。五戒若犯,人身不保。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保住人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既然三归了之后,我们就要知道,我们应该要持守五戒,即使没有受戒也应该要持守,如果我们能够再去受这个五戒,这样更好。而接下来具足众戒--所谓八关斋戒,就是依于出家众能够受一日一夜的这种八关斋戒,能够在一天之中持守五戒之外,另外加上三个斋戒之法。那因为时间的关系,有关于八关斋戒我们不详细说。可是我们可以知道说,这八关斋戒就是,为未来--我们将来,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受戒品>第十四 (原标题:菩萨优婆塞戒每月一定要有六天受持八关斋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总说受戒功德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以后,其具体的实践规则,即为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诸酒五种戒法。如《大宝各经》八十二卷《随长者会》说:“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应受善戒,所谓五戒”。《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辩意长子经》说:“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群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