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皈依以后不受戒,只是皈依为佛而行十善业道,这就是不共戒行。如果见道了以后,那就因人而异;如果只有见地,还没有进入修道位修行,一直保持在见道位的状态中,可是因为喜欢吃肉所以还是照吃,喜欢饮酒时也是照喝不误,喜欢破口骂人的还依旧在骂,这就是他还没有进入修道位,还在初见地中,永远都保持在初果中,不能进入二果。这是他没有进入相见道位去修,因为菩萨七住位 三摩地

2018-07-22

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干过这种事呢?跑去别人的田里,偷一点东西来吃,偷挖一点地瓜来烤,这个很普遍;但是这一些,受戒以后都记得要忏悔。第三,是因报主而得。果报是谁在得?是我们的五阴和七转识在得。今生种下的种子,来生由谁来得果报啊?是不是今生的这一个臭皮囊呢?不是嘛!而是来生的那一个人。如果我们今生成了阿罗汉,那就不会再有来生的那一个了,那果报就会不会现行 三摩地

2018-07-22

那怎么样会造成果报决定不可转呢?佛陀开示说:如果我们在造业的时候,有下列五种心境之一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果报就会成为定业而不可转:第一种心境,是经常造作而且坚定无悔;第二种是专心一意地去造作;第三种是喜好而乐于去造作;第四种是立下誓愿受戒去造作;第五种则是造作之后心中十分的欢喜。如果是以这五种心境去造作善业或者是恶业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果报就会成为不可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破羯磨僧这三个字还有其他意涵,像陈义孝编撰的《佛学常见辞汇》一书中,就解释羯磨僧为办理授戒忏悔等事的师父,这就包括了三种情形:第一种是在受戒之前,要先由和尚或阿阇黎行羯磨法,询问求受戒者之前是否曾经违犯了戒经中所列重戒或轻戒的罪,乃至有无违犯逆罪。如果所犯是七逆罪,当然就遮止不许他受戒;如果仅是犯戒罪,则叫他如法忏摩,以发起感戒之善,灭除障戒之 三摩地

2018-07-22

你想这世间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吗?所以自己应当向着佛学,来受戒,来让自己业种清净,自然就会有善友在你的周遭出现。或是你有心向着佛菩提道这样前进,自然菩提这样的觉悟的芽就会发芽。所以我们应当来看,善恶标准它很简单,就是学佛。只要你不学到贪财好色的一些的行为,或是说根据意识心去想说我这个心是永恒的,这样错误的世间的永恒的常见,而转依到真正永恒。什么样真永恒 三摩地

2018-07-22

请经问义受戒忏悔。舍于财物经营三宝。不惜身命护持。如是之人举足一步天堂自来。未来受果如树提伽。是则名为最上善人也。云何名为恶心。若有众生入寺之时。唯从众僧乞索借贷。或求僧长短专欲破坏。或噉僧食都无愧心。饼果菜茹怀挟归家。如是之人死堕铁丸地狱。镬汤炉炭刀山剑树靡所不经。是即名为最下恶人。佛语阿难。诫语来世是我者于三宝所谨慎莫犯。努力崇成勿生退心。用佛 三摩地

2018-07-22

68.若到寺中,礼佛敬僧,请问经义,受戒忏悔,供养三宝,不惜身命,护持大法,就是最上善人。69.若到寺中,只向众憎要东西,强求借贷,或是找众僧缺失,存心破坏憎誉,或白吃僧物,毫无羞愧心,甚至将寺中饼果菜肴,私自带回家用,此等人死堕铁丸地狱,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等等地狱,就是最下恶人。佛又说:70.今生抢劫剥人衣服,死堕寒冰地狱,罪毕转生为蚕。71.不喜欢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生菩萨又为我们请问:世尊!菩萨既然已经受了优婆塞戒,受戒之后应当如何供养三宝?佛开示说:善男子!世间的福田总共有三种:第一是报恩田,第二是功德田,第三种是贫穷田。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功德田是说这个福田有功德在身,所以是功德田。贫穷田是说他自身没什么功德,或是没有回报财物给你的能力,所以叫作贫穷田。田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一个人如果有五种事情存在的话,这个人就不能增长财命。哪五件事呢?第一、好乐杀生:当他看见众生时就想要把他杀来吃掉。第二、好乐偷盗:喜欢偷窃别人的财物。第三、邪淫:女人不安己室,或者男人在外勾引别人家室。第四、常常喜欢说谎:就是妄语欺瞒别人。第五、喜欢一天到晚喝酒。这五件事的因果是怎么回事呢?一切众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一种是无作戒,是获得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或单凭见地而去受戒,一生遵行戒法不犯。他舍身后,在来世自然不会再作恶业,这就是无作戒。你们未来世证量到达某一层次以后就会体验到:虽然还没有受戒,也不懂戒,但若遇到会违戒的事情,你会当机立断而舍弃;若有诱惑出现时,你会拔腿就跑,自动与犯戒的事远离,这就是无作戒,不受戒而自然符合戒行。这是由于见道后的心确实转 三摩地

2018-07-22

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能分别说实非实等,宣说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若有众生怖畏王者、师子、虎狼、水火、盗贼,菩萨见已能为救济,名无畏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 三摩地

2018-07-22

这种人不管去何处稍微惠施一些、或者才刚刚受戒而持戒,就可以因为如实的观行而在惠施及持戒之际使心清净,然后再稍微听闻一下正确的解脱道法义,此时每听闻一法都可以增进他的解脱分法,所以说他少施、少戒、少闻就可以获得解脱分法。因此,从佛的这一段开示来看,想要取证得解脱的人,最重要的还是在解脱道的智慧上面:也就是一心观察生死过咎、一心观察涅槃安乐,然后听闻正 三摩地

2018-07-22

若不依于三宝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坚,如彩色无胶,是故我先归依三宝,然后受戒。若终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谓优婆塞戒、八戒斋法。夫世戒者不能破坏先诸恶业,受三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则罪重,不受戒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讲记世戒和第一义戒不同,有智慧者应当观察戒有两种: 三摩地

2018-07-22

犯了重戒的后果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具足了根本、方便、成已,把对方给杀了,那杀了以后,你受戒以后,这个是不通忏悔的。不通忏悔就是说,你的戒体就永远不再恢復了,当你失去了以后,你忏悔戒体仍然不在;也就是说,犯了重戒它是不可悔的,没办法经由忏悔来恢復你的戒体,那你死后就会下地狱。但是戒罪是可以免的。如何去免除下地狱这样的戒罪呢?佛经里面这样讲, 三摩地

2018-07-22

”(《佛般泥洹经》卷2)这个意思就是说,佛陀祂对于一个想要受戒的修行人,一定要等到他对于所传的戒法,非常熟悉奉行以后,才会让他开始学习经典,而不是一开始就让他学习经典,这是佛陀对于出家众的要求。同样佛陀对于传优婆塞戒时,也是有著这样的前行次第,佛陀的要求:要先学世事,通达如法求财。因为在家修行人,得要自己积集资财,来行广大布施供养,是不能接受别 三摩地

2018-07-22

在家众受戒的种类有:三归五戒,也有八关斋戒(或者称为八关戒斋)以及菩萨戒。出家众就分为:沙弥跟沙弥尼戒,还有式叉摩尼戒,还有比丘尼戒跟比丘戒以及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在家众跟出家众都可以受戒的。那三归五戒呢?一般学佛概都很清楚,三归当然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跟戒酒。八关斋戒它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三摩地

2018-07-22

犹胜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无有出期。破戒之人。戒威力故。设堕恶道。受罪轻微。若堕地狱。作狱中王。  若堕畜生。作畜生王。若堕鬼中。作鬼中王。若在人间。作人王国王。若在天中。作天中王。生生之处。不失王位。故经云。有犯名菩萨。有戒可破。无犯名外道。无戒可破故。六处胎胜。菩萨处胎时。常为天龙八部诸善神王之所守护故。七神通胜。能变大地为 三摩地

2018-07-22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 三摩地

2018-07-22

」【憍慢僻说戒】「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