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就会增长他对布施因果的信心,然后不会怀疑这样子布施出去以后,这个果报好不好?因为假如说,自己在布施身体器官的时候,没有处理好,结果当时因为疼痛无法忍受,而生起一念恶心,就会怀疑这样的布施的果报,怎么会让自己生到三恶道呢?所以因为这一段,藉这个机会,让大家能够在这里谨慎,我们就能够布施者的善愿。 (原标题:布施身体的注意事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为什么说布施给乞求者,就好像如失火家得出财物呢?因为布施给乞求者的话,是将这样的一个无常的财物,在这一期生死中消耗殆尽的财物,能够转换为未来世的因果,转换为七圣财,这样的话是相当于,就把财物从失火的家宅中救出来一样的譬喻。布施以后非常欢喜,就好像把这个财物寄托给善人保管一样,因为善人保管的这个财物,一定不会把这个财物销毁,或是弄丢,将来一定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有自心如来,所以才能成就三世因果,才能成就一切法;可是自心如来本身,祂是不观察自我,不观察自我存在的,在这种真如无我的情况之下,却仍然在这个三界中,一世一世地出生有情的五蕴身心,而去成就一切有情的果报,还是让法生生不息地运行;可是自心如来是永远不求自我要得到什么,永远不观察自我需要或不需要什么的。对于菩萨接受佛陀的教导以后,因为实证而对于佛陀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有的人会这样子想,偏差地认为说:既然转依了自心如来,是无我无所求,那么不求果报,是不是就不必布施了?如果有人这样子偏差地去思考的话,他就要再来思考说:如果是这样,是不是一切法都是常?都是固定的?如果是常、是固定的,那么就没有因果啰!可是一切法都是无常,都不是固定的,所以有因果;所以布施能够得果报啊,所以就是需要布施,才有办法去得佛菩提道上的实证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实在是太愚昧了!这样无知欺诳圣人,故意颠倒因果而说,过失乃是非常的重大。”帝释诚恳地发露忏悔自己的过失之后,至诚礼敬而退。菩萨以无尽的利益众生法门来救护众生,令众生离开生死大海到达究竟的涅槃彼岸,不会有穷尽疲厌和退却的时候,并且志向坚定;菩萨往昔就是这样来成就他的布施行。这个故事一开始便显示了菩萨尽财布施的精神,如同在《瑜伽师地论》卷39中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种称为上品施主,上品施主他深深地相信造善业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果,对于因果深信不疑,对于他所拥有的财物,不会有生起贪着、舍不得用的想法;因为他知道他这一世所获得的财物,一定是来自于过去世布施的结果。因为有过去世把财物拿出来布施给他人的因,所以这一世才会有财物可以受用,所以他不会对于这一世所受用的这个财物生起贪着,而舍不得拿出来用。对于这个财物,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上品施主他在布施的时候,他是深信因果的;他在深信因果的过程里面,要守护着他自己的佛菩提的法道,同时也要守护着佛陀所传的佛菩提的法。一方面他深信因果,所以在修行佛菩提道的过程里面,他知道他应该要摄取众生、摄取国土。他所用的方法,首要就是要用布施,以布施来让众生得到利益,来让众生生起欢喜心;结下善缘以后,接下来再接引众生,来进入佛菩提道中修学,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其实三大阿僧祇劫之中,所应修的福德是很广泛的,这里只能举少数几个例子,也就短暂的一世、两世之间的因果,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然还有其他的经论之中,也曾经提到这一些所施物与未来果报的关系,譬如说《佛说布施经》、《大智度论》等等;这个部分,就可以自己阅读参考了,然后看看有没有是自己可以受用的。 (原标题:色施香施味施触施的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换言之,在因果的酬偿之下,某甲今世值遇盗贼而失掉了财物,然而多半之后虽然广为追寻,依然无法追回所失的财物。而水灾与火灾的部分中,有可能是会与人为的因素有关,譬如说火灾;另外一个部分,则泛指一般所谓的天然灾害,那这个部分,水灾、火灾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这是属于大自然灾害的部分。那么,假如另外而言,乃至包括风灾、地震等等。所以说,往昔不如法求物而布施,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哪些事情呢?世尊接着开示说:【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三者不贪着财。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自思惟。亲近善友复有二事:一者深信、二者智慧。不贪着财复有二事:一观无常、二不自在。】(《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三件事情:第一是明信因果。明就是很清楚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且很相信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畏财尽受苦或者是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两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这一世的布施,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果报,并不是今生马上就能得到善业的果报。或者是他对于三世因果还没有深信,譬如说,有人在某个大道场布施了以后,却出了车祸,那个车祸事件,其实是因为他在过去世伤害了人,所以这一世才会遭受车祸的果报;而他今生布施的善业果报,是要到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贫穷夫妻相信布施的因果,如果今世遇到殊胜的因缘而没有布施,来世岂不是更加贫穷及愚痴吗?由于乐于将自己少物布施而不后悔,所以死后生忉利天,九十一个大劫世世端正,以及在佛世证得大阿罗汉,远离愚痴及贫穷的果报。除了上面所说种种果报以外,还有种种布施的果报,限于时间的关系,无法一一详细说明,如果电视机前面的菩萨想知道布施还有哪些果报,可以到正觉同修会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无惭愧僧,乃是毁犯一切禁戒,无有惭愧,不见、不畏因果恐怖,贪著名闻利养、喜好男女的淫乐以及毁谤的出家人。像这样的出家人,在佛门不是没有,譬如有人主张:离念灵知的意识心是常住法,也就是要保持一念不生的状态,能够这样就是明心见性了。像这样不离意识所行境界的人,就是佛所说的常见外道。又譬如有人主张:心已经灭了是不能再生起,心生起了就是灭相;生是刹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嗔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在家菩萨们,能不论家中所有的好坏财物,只要众生需要,他都能够乐于布施出去,而且常常以欢喜心来布施,毫无吝惜、执著之心,布施之后也从来不后悔,这样就叫作一切施。一切施的福德最大,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世间人,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总是想把握今生,尽量过著享受五欲的生活,不但想要把所有的福报,都尽量用尽,有的甚至还不断地扩张信用借贷,觉得这样才不吃亏。却不知道说,众生正是因为自己把所有的福德都消耗完了,未来世无可受用,所以才会往生到饿鬼道去受苦啊!所以听闻以及信受佛菩萨所开示的这些正理,非常的重要!不然很容易就会被无明贪爱所驱使,而堕落到三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对布施的因果要具足信心,这样未来的果报才会好,父母、兄弟和宗亲及一切众生也都会爱念我们,不会生起忌妒或嫌弃之心,这就是信心施的果报。第四、是时节施。也就是要及时布施,像及时雨那样使受施者获得及时的救助。及时施未来世的果报,就是当我们需要财物时就实时可以得到,因为我们过去就是这样及时地帮助了众生,果报自然也会是如此。第五、要如法财施。也就是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畏财尽受苦或者是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两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这一世的布施,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果报,并不是今生马上就能得到善业的果报。或者是他对于三世因果还没有深信,譬如说,有人在某个大道场布施了以后,却出了车祸,那个车祸事件,其实是因为他在过去世伤害了人,所以这一世才会遭受车祸的果报;而他今生布施的善业果报,是要到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些林林总总只是举例而言,说明了现代人取得某一种物质,所可能会有的互相间的关系,其实是说之不尽!也许你会觉得说:我只是吃个水果,怎么会有这么复杂的因果关系?我顶多是付了钱买个水果,就这样而已啊!其实不用说得多复杂,首先我们就说我们要取得水果的过程,这样说来其实并不过分。其次再说,假如没有这个过程来配合,即使你有钱,恐怕你也买不到水果啊!不是吗?那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只有第八识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根本因能贯通三世,也能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才能够成就这个三世的因果。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习释提桓因,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来对治不好的外境,也要学习他向天人开示的人当莫瞋恚,见瞋莫瞋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来让我们不会随著外境起不好的心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只有第八识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根本因能贯通三世,也能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才能够成就这个三世的因果。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习释提桓因,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来对治不好的外境,也要学习他向天人开示的人当莫嗔恚,见嗔莫嗔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来让我们不会随著外境起不好的心行,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