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其实不只是出家人如此,在家修行的居士们也是要「福慧双修」的,不只要为自己将来的「幸福」打算,也要学习磨炼弘法济众的「智能」。以下我只想举出一位沟通中印文化的高僧,「西游记」小说的主角——玄奘的故事,来说明佛教并不是逃避现实的。玄奘,俗姓陈,名袆,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他家是个书香门第,祖父是北齐的国学博士,父亲做过隋朝的江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不净说法」的法,到底为了要「配合」经典上的字的表面意思,因此就创造出看不能看到,也不能够了别是男是女,真不知道到底这位学佛人是学什么法,学到最后,可以分不出谁是男谁是女,那这样还不如不要学的好,本来还好好的,能够了别男女,结果学了以后,反而分不清楚,这是什么道理!我们的脑部,您可以有一个辨识脸孔的胜义根区域,根据这些识别,如来藏显示了相似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净饭王晚年的时候,快要舍报之前身体很虚弱,全身就好像被人拆散一样的痛苦,他躺在床上喘气,各种医治都无效,于是净饭王的弟弟和大臣们就问:大王啊!您这一生并没有造作恶业,为什么现在要感到如此的不安呢?净饭王回答说:我好想见我的悉达多,还有难陀、阿难、罗睺罗他们啊!说完之后就泪如雨下;(这里先说明一下:悉达多是佛陀出家前的俗名,难陀是佛陀的亲弟弟,阿难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的母亲不在的时候就称为贫穷;慈悲的母亲还在时就像中午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慈悲的母亲往生后就如同太阳下山了;慈悲的母亲在的时候就像明亮的月亮,慈悲的母亲身亡时就像黑暗的夜晚。所以佛陀说:我们应该要精勤地努力学习孝顺奉养父母,孝养父母的福德就跟供佛的福德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实义菩萨要教导在家,修学爱语、柔软语,同时也要学习不恶口、恶语,也不说调戏无意义的话,以便庄严口业。因为这个口业很随便的在语言上面去现行,当然这个部分,跟习气烦恼有关;可是因为既然是修学菩萨道的在家,要让在家的众知道,菩萨的口业是能够影响他人的,你要去利益他人,要让他人能够对菩萨生起于法的恭敬心,那么口业是很重要的;所以应该要以爱语、柔软语来调柔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年半来,在家写的生字词总是糊成一团,但只要学校写,一定快又清楚;每天,几乎每节下课,小朋友们和我都要轮番上阵代替家长指导他订正半数以上的回家作业,甚至到中午12点过后。我想这样也不是办法,便和小王子妈妈讨论此事,建议小王子参加课辅班,写功课时有老师指导,才不会经常没写或乱写,错失练习的机会。我直白告诉妈妈:因孩子在家长期无人协助,写作业卡住时,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天下有这个道理吗?有这样子的佛吗?十方诸佛没有一位是因为亏负众生而成佛的啊!所以讲堂一贯的教导,就是必须先将自己在家庭、在社会、在国家中该扮演的角色扮演好,该尽的义务先把它作好,再来谈如何地修行,如何地为佛法作事;这其实就是依循着世尊所教授的,了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之后,才有可能成就三乘菩提的基础。在菩萨戒中也有许多的戒条,是规定菩萨不得不去摄受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净饭王晚年的时候,快要舍报之前身体很虚弱,全身就好像被人拆散一样的痛苦,他躺在床上喘气,各种医治都无效,于是净饭王的弟弟和大臣们就问:大王啊!您这一生并没有造作恶业,为什么现在要感到如此的不安呢?净饭王回答说:我好想见我的悉达多,还有难陀、阿难、罗睺罗他们啊!说完之后就泪如雨下;(这里先说明一下:悉达多是佛陀出家前的俗名,难陀是佛陀的亲弟弟,阿难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的母亲不在的时候就称为贫穷;慈悲的母亲还在时就像中午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慈悲的母亲往生后就如同太阳下山了;慈悲的母亲在的时候就像明亮的月亮,慈悲的母亲身亡时就像黑暗的夜晚。所以佛陀说:我们应该要精勤地努力学习孝顺奉养父母,孝养父母的福德就跟供佛的福德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对父母因为思念他们死去的儿子,心里忧愁烦恼到想要,却还是无法化解心中丧子的悲痛,他们只好用火烧化了儿子的尸骨,然后把骨灰装进一只银色的瓶子中放置在家中。每月到了十五日时,就用各种上妙饮食摆在装著骨灰的银瓶之前,要让死去的儿子饮食;夫妻两人就齐声悲哀的号啕大哭,甚至哭到趴倒在地上不能停止。这时天子在天上看见他的父母的所作所为,心里想著:如果我不化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因为同修们大部分是在家居士,所以如何建立正确教养子女的原则和态度,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我们特别利用这次电视弘法的因缘,来为大家略说教养子女的观念和原则,提供给您参考。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型,也是儿童学习社会化的最早处所,更是初期教育养成的地方。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扮演了非常重要关键的角色。儿童最先接触和学习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爱言教:一个女孩子,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保持一种谦恭和气的美德,随时接受他人的善言指教。17.分别言辞: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智觉,不可胡里胡涂,无论听什么人说话,都要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分别其言辞,千万不可受到花言巧语之徒所欺骗。18.言无误说: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向人说话,千万不可误说,以免害己误人。19.口演柔软:一个女孩子,无论对什么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城市生活就是这样繁华而淡漠,不是非常亲近的,一般不会在家里待客了。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先生分别给同学中几个关系最亲近的老乡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周末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当地信佛的人很少,但每个参与聊天的人,口里都会说一句:活该,这是报应啊!到这还不算完,上边说的半身不遂的大儿子,有一天走在大街上活动手脚,突然间腿一软,一头栽倒在一辆刚好路过的汽车的大灯上,被撞出一米多,伤及大脑,成了植物人,据说至今还在家里躺着。不久二儿子得了肝炎,折腾了一年多死了。再往后大媳妇也得了脑血栓,现在已死亡。往后还会发生什么事,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爱言教:一个女孩子,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保持一种谦恭和气的美德,随时接受他人的善言指教。17.分别言辞: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智觉,不可胡里胡涂,无论听什么人说话,都要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分别其言辞,千万不可受到花言巧语之徒所欺骗。18.言无误说: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向人说话,千万不可误说,以免害己误人。19.口演柔软:一个女孩子,无论对什么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常会有年轻的学佛人,对于学佛与婚姻之间的取舍,心中产生困惑,而问到:在家居士是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自己没有断烦恼,如果结婚生子肯定会有更多的烦恼,担心会因此而堕落;但是如果不结婚,由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又怕周围亲朋不能理解,因而对佛教产生了不好的看法。(一)众生成就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先确认: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说说,他怎么就变成这样?在外谦和的那叫一个圣人,在家里就知道怼我。整天捧着看的那些书,我是不懂,但有一点我明白:学习这些东西后,有没有在人格层面有所改善,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呢?完全没有!而且变得更虚伪了,装,装,装,整天的装。说实在的,你说这些人怎么一个个家庭、孩子、工作都搞不好,不是失业就是离婚,好好的人生被理直气壮地活得一塌糊涂,我说他,他就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