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陀出世弘法时,虽然规定了僧团内一律平等,依照修证与经历来定前后,但是在经中常常可以看到新出家的比丘们互相比较自己在家出身的这个种姓,甚至拒绝和低下种姓的僧人共同生活,可知道当时的印度种姓制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想法,而是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了。讲到这里,可能各位会觉得:我们不是要说坦特罗佛教不是真的佛法吗?为什么要讲印度的文化?因为了解了印度这种独特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如来藏衪是背于这些真正是属于断见论者,或是说不信佛法、不信三宝的人,可是他又明明看起来是出家学佛的人、在家学佛的人。那我们来看如来藏到底是什么呢?在《央掘魔罗经》有说,这是属于四阿含里面的经典,说这个如来藏是一直存在的,衪是一个本住、常住这样的一个法;所以,不论众生如何的毁辱,这个法还是一直在。因此就会产生,如果在这个世间,在这末法时期,想要弘 三摩地

2018-07-21

复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菩萨奉持八重,具足清静,是名不退。在家菩萨奉持六重,具足清静,亦名不退。善男子!外道断欲所得福得,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 三摩地

2018-07-21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名义菩萨品>第八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 三摩地

2018-07-21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有二: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在家菩萨有一:所谓在家。出家菩萨,教出家者十二部经;随所犯罪谕令忏悔;教习八智,何等为八?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者分别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教诏,调伏出家,是师、,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如是师徒,能增三宝;何以故?如是知八 三摩地

2018-07-21

善男子!菩萨有二: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能静六波罗蜜,是不为难;在家能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杂品>第十九善生言:世尊!菩萨已修六波罗蜜,能为众生作何等事?善男子!如是菩萨,能拨沉没苦海众生。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仇悉生亲 三摩地

2018-07-21

若出家人效在家人,岁节之日弃饮食者,随世法故,非真实也!亦信世法、出世法故。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嗔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施。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 三摩地

2018-07-21

乐如法行,不求世乐;乐处寂静,出家修道;未得出家,虽在家居,如解脱人不作众恶,得三种戒:戒戒、定戒、无漏戒。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如法修行,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如法修行,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尸波罗蜜品>第二十三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趣向菩提,其心坚固?善男子!菩萨坚固具足四法:一者受大苦时终不舍离如法之 三摩地

2018-07-21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能观如是十业道者,是不为难;在家观者,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善生言:世尊!佛先已说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菩萨云何修集忍波罗蜜?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 三摩地

2018-07-21

云何修戒门?所谓在家菩萨当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嫉、谄、诳、邪见。若出家者,为欲折伏诸烦恼故,应离愦闹常依寂静,修习止足头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大怖,惭愧悔责,护持如来所制禁戒,不令见者有所讥嫌,能使众生舍恶修善。云何修忍门?所谓见恶不嫌,遭苦不动,常乐观察甚深句义。云何修精进门?所谓修诸善行、心不懈退,当念过去无数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弗,若在家出家成就此忍,我记是人必得涅槃。“舍利弗,若有人受如是教已,闻空无所得法即时惊畏,是人可愍,无有救者,无有依者,直趣地狱。何以故?舍利弗,于佛教中惊疑畏者,是人则为具足恶道。所以者何?我常自说,有所得者是恶道分。何以故?舍利弗,佛所得法无有差别,是与非是若可差别是有所得。舍利弗,人宁成就五逆重恶,不成就我见、众生见、人见、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弗,譬如黄门非男非女;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不名在家、不名出家,命终之后直入地狱。舍利弗,譬如蝙蝠欲捕鸟时则入穴为鼠,欲捕鼠时则飞空为鸟,而实无有大鸟之用,其身臭秽但乐闇冥。舍利弗,破戒比丘亦复如是,既不入于布萨、自恣,亦复不入王者使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如烧尸残木不复中用。如是比丘,无有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但有具足破净戒品;不 三摩地

2018-07-21

是四恶人多令在家出家住于邪见,舍第一义无所有毕竟空法,贪乐外道尼犍子论。舍利弗,是四恶人,所有在家出家弟子,常相随逐,乃至法尽。舍利弗,是中有人,知非法事受以为法,勤心行之,犹尚不得顺忍,况得须陀洹果?是人犹尚不作消供养事,何况能生顺忍?“舍利弗,尔时在家出家弟子,多堕恶道,不至善道。是诸恶人灭佛正法,亦与多人大衰恼事。又是恶人命终之后,堕阿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弗,如是僧中有好比丘,心无偏党处在中间,而亦同之在彼恶中,互相讥论诤讼不息,不得安隐坐禅读经,在家出家皆亦娆动。如是,舍利弗,尔时多有比丘,一岁、二岁、三岁乃至九岁,轻慢上座无有恭敬。是人出家受戒多不如法,习效和尚阿阇梨亦无恭敬。舍利弗,尔时年少比丘及先出家无有依止,共相轻慢十岁比丘所畜徒众。其诸徒众皆无恭敬威仪法则,亦不如法。舍利弗,时诸恶人 三摩地

2018-07-21

在家人咨受未闻。复当礼不。然出家人不应礼敬在家人也。然佛法中。年少幼小应当恭敬耆旧长宿。以是长宿先受具戒。成就威仪。是故应当供养恭敬。如佛言曰其破戒者。是佛法中所不容受。犹如良田多有稊稗。又如佛说。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如事帝释。如是二句其义云何。将非如来虚妄说耶。如佛言曰。持戒比丘亦有所犯。何故如来而作是说。世尊。亦于余经中说听治破戒。 三摩地

2018-07-21

在家居不得尽寿净修梵行。我今应当剃除须发出家学道。作是念已。我今定当出家修学无上正真菩提之道。菩萨如是欲出家时。天魔波旬生大苦恼。言是菩萨复当与我兴大战诤。善男子。如是菩萨何处当复与人战诤。是时菩萨即至僧坊。若见如来及佛弟子。威仪具足诸根寂静。其心柔和清净寂灭。即至其所而求出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既出家已奉持禁戒威仪不缺进止安详。无所触犯。乃至小 三摩地

2018-07-21

从上面种种说明得到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菩萨亲证无觉无观的真实心如来藏,从凡夫位的菩萨成为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从此列入菩萨僧数中,名为真正的出家人,纵使他现的是在家相,仍然是出家人,在禅门名为黑衣不是白衣;如果没有证悟,纵使现的是出家相,仍然是白衣不是黑衣。第二个重点:凡是有法师、居士们主张真心有见闻觉知,譬如有念灵知就是真心,或者离念灵知心就是真 三摩地

2018-07-21

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后记《八个奇妙的心》一书是依据玄奘菩萨的著作,向所有读者介绍佛法所说的八识法义。第八识名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禅宗名之为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无心(无见闻觉知)、真心、金刚心、佛、法、莫邪剑等。佛教基础与核心的教义,以及佛证悟的常住真心,都是指这个第八识。证悟祖师十几岁就悟得如 三摩地

2018-07-21

比方说,佛陀在摩羯陀国弘法的时候,有一次就有一个在家人,当时他居住在这个摩羯陀国里面有一个城市,我记得应该是那烂陀城,这个城是一个很繁荣的城市;这个在家人他眼见到这个城里面这么多富足的人们,所以他就想说,如果佛法能够在这个城,能够传播开来的话,能够发扬开来的话,必定能够嘉惠许多人。所以,他后来就去觐见佛陀,然后跟佛陀进言说:如果僧团里面的比丘能够当 三摩地

2018-07-21

六丶住持正法之一切在家及出家菩萨,宁可丧身舍命,亦绝不能受人要胁;若接受要胁者,则有大过。此谓住持正法之人,必须为後世住持正法之出家丶在家菩萨考虑故;若现在接受了威胁,後世亦将有心性恶劣之人,效法如是恶行而再三丶再四威胁之;若现在建立不受威胁之风范与教风,则未来世之住持正法菩萨,即可援引此例而不受威胁也,则反将因此而使正法得以在此人间广利众生也。反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