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家佛弟子若能远离以上三种恶业,进一步爱护生物,布施资财,宣扬正法,已婚在家人保持正常的夫妇关系,出家人则为终身不淫,这就是正业。五正命:是指正当的生计,也即是远离邪命。世尊住世的时代,社会上有“五邪命”——诈现异相、自说功德、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得供养。亦即是指以五种不正当的职业诈欺诳惑众生为手段来维持生计,此即是邪命而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则在家之人不受利养不求名闻故,不需为维护名声利养而辩护对错,毁誉由他便好。三则诸多同修仍需关照,实无闲暇为文论辩。四则实际理地,无有骂者受者,在此众生与共之大梦中,一切随缘,岂不妙哉!书末附录有二:其一是就由念佛入实相,亲见自性弥陀者中,选取过程不同而具代表性之见道报告三则,以供体究念佛者参考。此三则念佛心得报告系初见道时所写,已非凡夫外道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淫是专指出家,在家人是指邪淫(邪淫系指非人、非时、非处行淫)。口四业指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有人或许会:“动辄得咎,如何学佛?”譬如在卖东西,顾客说“你老是卖得比别人贵,这种货色,人家才卖十五元,你却卖十六元”你顺口回答“这怎么可能?进价成本就十四元五角(其实只十元)。”那生意岂非无法做下去?真有那么困难吗?只要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教里面有各种教相,人有出家相、在家相、声闻相、菩萨相。在一切相上执著的时候,定力便不易成就,这就表示理行的资粮不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态?因为定的知见不足。念佛要的是净念,叫做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必须维持一念相续而不断,如果断了,立刻再提起来。断了再提,叫净念断续。然后因为有定的知见,知道一切的相要去除掉,只剩下一个忆佛的念连续不断,功夫便成就了,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现在《大阿弥陀经》讲:世尊跟弥勒菩萨说:“如果有出家、在家,乃至天龙八部等众生,能够把这部经典书写或者供养,或者受持经里面所讲的意旨,每天读诵,乃至为别人演说这部经;或者这些事都不作,仅仅是一昼夜的时间来思惟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或者无量寿佛的庄严。这样的话,命终之后很快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这是系念思惟的念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是从事单纯的、反复的、没有危险性的工作,就可以体究;譬如在家中擦地板,洗衣等单纯的工作。如果是上班时,只要看住“话头”就好了,不要起疑情体究。否则,在处理公事恐会出差错,所以此时不应体究,只要看“念佛是谁”就好。欲知话头,请阅《无相念佛》一书。如果有真的善知识在主持精进共修时,就应当去参加。但要先观察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善知识,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开示这些原则之后,就开始讲:戒杀、戒盗、戒淫(在家戒邪淫)以及戒大妄语,这叫四种清净明诲。然后告诉我们修行的三种渐次的阶段:第一要断五辛,不要吃五辛。第二要受净戒,渐渐断除杀、盗、淫、妄的心,不是断除杀、盗、淫、妄的行;这四种心如果能断,行就能断,就能够修学正定。第三要能够摄心旋元入三摩地。以上这一些全部都属于事修,这一些事修就叫做菩萨万行。所以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九年十一月初从印度尼泊尔朝圣回国后,索性歇业,专一在家参禅,直到一九九0年十一月初二下午四时许,黑漆桶兜底粉碎,才结束参禅的历程。检视这一段过程,发觉一般人修习佛法而不得力者,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动中的工夫。因此,写作此书,希望帮助念佛人迅速修成一心不乱的念佛工夫;并使参禅人早日获得参话头、参公案的能力。末学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起,应共修同参之要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注九、行者:此法系专对初心学佛之在家居士而说,故称行者。 (原标题:10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一节三皈依及三福净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每日早晚在家中拜佛,每次十至二十分钟。拜佛时不需佛堂,不需佛像,仅需清洁处所,无人打扰即可;诸如书房,无人的客厅,乃至收拾整洁的工作房、卧房均可。若家中设有佛堂、供有佛像则更佳,每日早晚上香后,便可礼拜十至二十分钟。无相拜佛:拜佛时,动作极缓慢,不贪多拜,而在精神集中。心中不念佛号,专注于拜佛时之每一动作和身体的感觉,若发觉心向外缘,即摄归拜佛之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自已在家唱念亦可)。此外仍应每日一小时。在之时无相念佛,不可昏沉,细观此无相念佛之念由粗转细。此是由动转静之工夫。凡我佛子欲成道业,应当动静兼修,速得入道。若行者欲入念佛三摩地,修唯心净土者,亦当每日无相念佛,不可仅赖平常动态中之无相念佛。盖三摩地有定相故,当于坐中求。若坐中无相念佛时,身不倾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能日日练习。有朝一日,性障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注九、行者:此法系专对初心学佛之在家居士而说,故称行者。注十、法灭尽经载:……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十、或至百岁……时有菩萨、辟支、罗汉,(被)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菩萨)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开示这些原则之后,就开始讲:戒杀、戒盗、戒淫(在家戒邪淫)以及戒大妄语,这叫四种清净明诲。然后告诉我们修行的三种渐次的阶段:第一要断五辛,不要吃五辛。第二要受净戒,渐渐断除杀、盗、淫、妄的心,不是断除杀、盗、淫、妄的行;这四种心如果能断,行就能断,就能够修学正定。第三要能够摄心旋元入三摩地。以上这一些全部都属于事修,这一些事修就叫做菩萨万行。所以依 | admin 2018-07-20 |
![]() |
但是证得理上没有各种的相之后,再回头看世间一切,又不妨有男女相,又不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不妨有我相、天神相、畜生相,不妨有出家相、在家相,没有妨碍。第五个见地正受,是说这一个实相念佛的人,对于禅宗里面,祖师所讲的各种开示语录和各种淆[xiáo]讹[é]的公案,他不会的很少,除了禅门里面祖师关的公案以外,他全部都知道了。因此,虽然 | admin 2018-07-20 |
![]() |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希望在佛教界所有的修行者不论在家或是出家,都应该要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因为到那一边有阿弥陀佛亲自教导,而且那个环境非常的殊胜,所以就不会有退转的因缘;而且所教导的一定是正确,都不会有邪见,那这样的话就不用畏惧了。所以我们也劝一切的原来只是想要了脱生死的这种声闻心态的修行人,都能够发起大心----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接下来说大愿。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邪淫是我们在家所说,就是不跟婚姻以外的异性去做淫欲之事。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事----它是摆第一位。各位如果有因缘的话,可以去翻阅这个律藏(可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净饭王晚年的时候,快要舍报之前身体很虚弱,全身就好像被人拆散一样的痛苦,他躺在床上喘气,各种医治都无效,于是净饭王的弟弟和大臣们就问:大王啊!您这一生并没有造作恶业,为什么现在要感到如此的不安呢?净饭王回答说:我好想见我的悉达多,还有难陀、阿难、罗睺罗他们啊!说完之后就泪如雨下;(这里先说明一下:悉达多是佛陀出家前的俗名,难陀是佛陀的亲弟弟,阿难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