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为什么他会这样想?因为他此世病歪歪地,不想要来世还是这个样子,所以才发心布施。又或者是某乙在作了大布施之后,同时又兼而周告四方,但是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名声,而是要在名声的背后,因为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大善人以后,会因此而慕名来亲附,他要的是家族的眷属,可以因而更有势力。另外一方面,在布施的时候,这个人不会因为曾经愧对于某一个人,为了想弥补那一分过失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布施的时候还要为众生说明四倒,好让众生可以不放逸地继续修学。那么四倒是什么呢?只要记得佛地的常乐我净四个字,就相对的可以明白什么是四倒。没有智慧的众生把非常的当作是常,把非乐的当作是乐,把非我的而认为是真实我,把不净的认为是净。譬如说意识心的本身不是常住的,可是无知的众生却要执着离念的意识心为不生不灭,因为认为祂离开了贪瞋痴就是常;可是即使是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时因为这样的方式是亏损了法事,亏损了法事就是亏损如来,也就是亏损如来的法财,这是很严重的过失!所以在修学菩萨戒中,才能够修学到这一种戒相,这也是菩萨戒最重要的地方。再来就是说,透过不对众生生起一念,不对众生的眷属生起一念,而不于众生想要行其所谓邪淫之念;不会说要藉治病,或者说要藉消灾解厄,或者假说要修证什么样的证量的法,来跟合法眷属以外的有情行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法律是会随着时空环境而变化的,当然也不会依照佛律来作考量;而且佛陀也曾经讲过,在祂舍寿之后,重戒不许更改,但是小小戒则可以因时、因地而作修改。而且佛所未制戒,于他方所应行者则当行;佛所已制戒,于他方不得行者即不应行。也就是说,小小戒是可以因应各地方国法、民情的变化来作增删的。所以我们在学戒的时候,应该要依照佛陀制戒的精神来持戒,而不要被戒相给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如果想要求证菩提的话,即使自己有许多的财宝可以布施,也还是应当要学习、读诵医术和药方之学;并且要设置看护病人的病房,让病人安住,并且还要备足医病所需要的饮食、汤药等来供给他们,让病人能够很快地恢复健康。当然,这是在讲以前的时代,现代已经不允许个人这样做了,除非是开了医院。那为什么说也要懂得医术与医方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因为这些僧众经过三个月—九十天—的结夏安居,在这九十天当中,不断地精进努力的修行,所以会有许多的出家僧以及菩萨,得到了佛菩提道或是解脱道的实证,所以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又称为佛欢喜日;因此在这一天,我们为往生的父母,以饮食等四事,来供养有果证的菩萨、众僧的话,福德非常的大,所以能够度脱七世父母、六种亲属,都能够让他们得出三途之苦。而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要维护环境的清洁卫生,有时候难免会遇到必须要处理蟑螂、蚂蚁、蚊子或是老鼠等等的问题;有许多的学佛人,认为已经受了五戒或是菩萨戒,不应该轻易地杀害任何的有情众生,所以遇到有虫蚁等问题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感到很困扰。其实佛陀在世时,已经有教导过该如何处理这些状况:有一次比丘们的浴室,由于有一段时日没有用了,所以就长满了许多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说布施了以后,看见受布施的人,他的身口意行不清净,或是把钱财用到不适当的地方去,受施了以后他反而去造恶业,所以来世将会遭受苦报;所以这位布施者,因此生起了后悔心。这叫作见受者过,所以生起了悔心。佛陀接着又说:另外还有三件事,也是会让人在布施以后产生后悔心:第一种,是畏他呵责。是说自己在财物上不自在,所以在布施以后,担心家人知道了会呵责他,所以心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这样作的人,到未来世不但福德广大,而且会有非常多、非常多的世间法以及佛法上的眷属,将来在作任何事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是孤立无援;因为他的世间眷属、法亲眷属都会很多,这样子菩萨道也就会更快速地成就。所以我们要布施以及供养的时候,别忘了多劝一些人来共同成就喔!佛陀又说:【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一般人所熟悉的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示现出家相的,而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则都是示现有长发、天衣、臂钏以及璎珞庄严的在家相。但是有一些出家二众,却执着:说法是有出家表相的比丘、比丘尼的专利;也有不少的在家众,也被这种错误的观念,也抱持着同样的看法,认为只有剃头、着染衣的表相出家人才可以叫作法师,才可以为人讲说佛法;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菩萨有了上次所说的自知罪过,一直到获菩提心的功德,所以能够自我督促而继续地向前迈进。为什么这么说?当菩萨有了获菩提心的功德之后,他又看见了自己另外一方面的罪过——包括贪爱五欲法、宝爱五蕴身等,这才使得自己生生世世不离三界生死苦,也常常与众生因故而产生种种的争执。然而从如来藏角度来看,原本众生与我是平等平等,所以就进一步严以律己、宽以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布施的时候,就好像农夫春天耕耘一片田地之后,而在秋天从田地中得到作物的收成。佛法中就用这一层关系而说从种福田得到来世的福报,然而《优婆塞戒经》之中,又将一般所说的报恩田、功德田合并为福田;然而不管布施的是财物身力等,布施的对象是哪一种田,未来都一样会有福报,只是福德的层次有所不同罢了。报恩田是说,接受布施的对象是于己有恩的,这包括善知识是于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一个人,他能够舍弃色身、性命努力地去求得财物之后,竟然还能够把千辛万苦求来的财物布施出去;那么我们就应当知道,这个人是个大施主。 (原标题:什么样的人不能作布施?什么样的人是大施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这样作的人,到未来世不但福德广大,而且会有非常多、非常多的世间法以及佛法上的眷属,将来在作任何事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是孤立无援;因为他的世间眷属、法亲眷属都会很多,这样子菩萨道也就会更快速地成就。所以我们要布施以及供养的时候,别忘了多劝一些人来共同成就喔! (原标题:自己布施不如劝人共和合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来说,众生在听闻了之后,有了精进心,努力修学戒、定、慧等三无漏学,而断除了放逸,不再胡乱攀缘声色犬马,因此他的身心就得到了寂静、安乐,不再因为追求五欲之乐,过度地损耗身心而得到病苦。另外,众生在闻法之后,断除了愚痴心,由于这个因缘,让你这个法施之主,在未来无量世中就会得到无碍辩才。这是因为你这一世不断地为人说法或是流通,让众生在学了之后,生起了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一般人所熟悉的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示现出家相的,而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则都是示现有长发、天衣、臂钏以及璎珞庄严的在家相。但是有一些出家二众,却执着:说法是有出家表相的比丘、比丘尼的专利;也有不少的在家众,也被这种错误的观念,也抱持着同样的看法,认为只有剃头、着染衣的表相出家人才可以叫作法师,才可以为人讲说佛法;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布施的时候,就好像农夫春天耕耘一片田地之后,而在秋天从田地中得到作物的收成。佛法中就用这一层关系而说从种福田得到来世的福报,然而《优婆塞戒经》之中,又将一般所说的报恩田、功德田合并为福田;然而不管布施的是财物身力等,布施的对象是哪一种田,未来都一样会有福报,只是福德的层次有所不同罢了。报恩田是说,接受布施的对象是于己有恩的,这包括善知识是于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菩提之入道,则须先除我所之执著;我所执著已除,继断我见及三缚结,然后经由禅宗之法道修学,求证自心如来藏;证如来藏已,进求眼见自他一切有情之佛性,复再进修一切种智,如是菩萨,自能通达二乘菩提,亦能修证二乘菩提,断除我执及我执之习气种子,渐证诸地无生法忍而渐超诸地,渐次成就佛道。凡此大乘佛法之修学,皆须以亲证如来藏为先,而后始能次第求成其功、修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说一道五阴,增长五道阴的道理,在讲什么呢?就是人道的五阴,有时候求生天行善,增长天道的业;有时候因为贪欲烦恼,造作邪淫,增长畜生道的业;有时候因为瞋恚烦恼,造作忤逆父母,增长地狱道的业;有时候因为憍慢烦恼,造作增长阿修罗道的业;有时又因为愚痴,而执着着家财眷属,而增长鬼道的业。就这样子,以人道的五阴来造作了增长天道、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地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不对的!所以佛陀说应该要反问他:到底有没有布施者以及受施者呢?有没有呢?若外道说施主、受施者、受乐者,都没有的话,都是无常!这样的话,我们就要问他,举个例问他:九二一大地震、四川大地震、日本海啸、菲律宾的海燕风灾,到底有没有布施的人?有没有接受布施的人呢?他们一定会讲说:那这样子就是有。就说:布施就是布施,接受布施的就是这个觉知心我。因为他们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