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天要跟家介绍有关孝养父母的故事,这是《杂宝藏经》卷1的记载。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 admin

2020-02-21

也因为同修们部分是在家居士,所以如何建立正确教养子女的原则和态度,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我们特别利用这次弘法的因缘,来为家略说教养子女的观念和原则,提供给您参考。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型,也是儿童学习社会化的最早处所,更是初期教育养成的地方。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扮演了非常重要关键的角色。儿童最先接触和学习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 admin

2020-02-21

虽然说我们现在是讲《优婆塞戒经》,那么无妨先提到《梵网经》,这样子的一个很多乘菩萨都依它为戒经的这一部《梵网经》。《梵网经》就是梵天王有一个网,这个网其实是来譬喻成我们的戒,佛所立下这菩萨戒,就跟一个天网,我们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依这个四维、这一个天网,我们刚刚讲的四预流支、四种法要,我们如实修行了,或是说再譬喻成这个四种法要当中在戒的部分, admin

2020-02-21

《杂宝藏经》卷2记载: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家里护佑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一切天神就已 admin

2020-02-21

俗话说百行孝为先,也就是说百善孝为先,所有小小的善行里,以孝顺父母为最优先。孝顺是中华文化固有的美德。我们在佛经里,也常常可以看见教导和赞叹孝顺的经文。孝顺不但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学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而说要成就佛道,没有这样的道理!《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 admin

2020-02-21

经文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昔有外国有一长者富,惟有一子爱重无比,后日得病困,治之不瘥,遂到无常,临命终时一心念佛,佛现形其前,心安意定便得生天。父母念子愁恼便欲,不能自解;因以火烧取其骨,著银瓶中;至月十五日,便施百味饮食持著其前,举声悲哭宛转卧地。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 admin

2020-02-21

今天所要谈的是丧子发狂,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佛在《生经》卷2开示有关爱别离苦的部分,内容致如下:有一天,佛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城中有一位男子,他家中继承香烟的独子过世了,导致他的精神举止异于常人;这独子是父母所疼爱的,就算父母天天看着他,也不会觉得厌倦。由于这位男子丧子之痛,导致他精神错乱,于是奔走家中各个房间、庭院,以及街小巷来寻找他的 admin

2020-02-21

所谓的没有尽到完美,就是说比起一般人的孝道,所尽孝的这一个致上是差不多,并没有超越,所以这个就造成了这一生有机会来得到这个果报。这个是一个缘起,等于是这一世的缘起,已经开始酝酿。第三个,就是遇到了儿子娶了这个媳妇,那么跟两个人之间过去生的过节,是要等到这两人会合之后那才会生起,所以这时候,整个缘起的条件完全成立。因此从这三个因来看,有过去不孝顺父 admin

2020-02-21

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法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所学的都忘光光,一切都得从头再学起;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错事,也允许孩子在摸索中长,父母仅需要担任支持、协助和引导的角色就可以,而不必整天担心害怕孩子会犯错。第六、态度与方式要协调一致。夫妻双方或者两代之间,对教养孩子的态度 admin

2020-02-21

一般的佛弟子则会知道,这样子做只是让父母这一生称心快意,对于他们未来的无量生,不一定有实质的帮助;所以佛弟子会想尽办法,让父母尊亲能够和佛法结缘,能够得到未来生的利益,这才是佛法中的孝顺。也就是,不但要救护父母的色身,还要能够救护父母的法身慧命,这才称之为孝。也就是说,儒家之道如果只是赡养父母的肉身,那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顺,因为家中的犬马,我们也 admin

2020-02-21

我想这个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法里面都教我们孝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法有几点应该要注意,就是说当我们来修学佛法来修行的时候,我们发起了心,我们想要为正法多付出、多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我们要先孝养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不可以对父母克扣。譬如说有些人非常热衷于宗教,所以他对于宗教的付出很,可是他对自己的父母很小气,认为我为了要护持某某 admin

2020-02-21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一种生灵,小的时候四条腿走路,长了两条腿走路,年老了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灵呢?是啊,这种生灵就是人类啊!回想您还幼小的时候,身肢尚且柔软无力,只能由父母长时间的抱在怀里,用他们的臂腕做成我们的摇篮,看着我们在这小小的摇篮中安心的熟睡,而父母的臂腕此时早已麻木,然而父母眼角只有看着我们熟睡的甜蜜与满足,何曾有一丝一毫因劳累 admin

2020-02-21

末学今生修学佛法能够越走越顺利的最的原因,是信受了萧平实导师所传授的佛法正知见。从跟随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念佛》修学念佛法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的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的是,末学的家人同样也获得了很的利益。在家庭利益中,最明显 admin

2020-02-21

不管我们身在哪里,不管我们离开父母多远,在牵挂着我们的父母眼里,永远都像是个长不而且需要被呵护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有子女随侍在侧,安享天伦之乐,亦堪告慰;然而,为人子女者,若能帮助堂上二老修学熏习了义佛法,乃至能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了达深妙佛法真实义味,得安隐处,更是对父母所尽的最孝顺之道。譬如佛陀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开示了:子女应当如何孝 admin

2020-02-21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我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我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admin

2020-02-21

对于父母来说,幸福感是长寿的一关键。老人的幸福感一方面来自其本身,另一方面与子女的行为表现也密切相关。下面总结出有助于提升父母幸福感的18件小事。1.给父母留足够的钱,以免他们对你张口犯难。2.和父母分享有趣和开心的事,让他们时常微笑。3.与老人说话时,应注意一慢二巧三温柔,切忌声嚷嚷。4.与父母一起外出时,应走在其身后。一方面,老人步速缓慢,儿女走在后 admin

2020-02-21

但我现在还能做什么呢,概只能是告诉更多的人,对于老去的亲人,除了亲身的陪伴,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真正地爱到他们。每每想到外婆,我可能还会落泪,不为她生前的沧桑和孤独,只为我未完成的那个真正爱到她的使命。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憧憬过自己的晚年……有的人认为晚年应该在旅途中度过而有的人觉得自己可能更愿意一个人追忆往事有的人憧憬 admin

2020-02-21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引用自《杂譬喻经》这一部经典,因为《杂譬喻经》相似的经名这样子的佛典有很多种,那这一部的话,特别是后汉月支的沙门支娄迦谶所翻译的,这取自于这部经的第十一则。我们来看看这个经文:【昔者兄弟二人居,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杂譬喻经》)这个意思是说: admin

2020-02-21

如入深海。必没其身。有能除此八十四态者。即是阿罗汉也。阿难。复叉手长跪前白佛言。何等为八十四态。令人不得道也。愿佛加威神解说。威德现敬。使众人开解信乐其义。终日习闻令脱罪患。使得正真即皆欢喜。及后当来皆使开解。佛言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内着心中。我当具为若说之。如是阿难。谛受奉持之。为当来过去今现在比丘尼。布说其要使奉持之。行如是法者。疾令人得道。 admin

2020-02-21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些法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的帮助。从平实导师《阿含正义》这套书的副标题----唯识学探源,亦表示在《阿含经》中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