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修集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包括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以及修十善业道。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成佛之道得以顺利的进行。因此,每一位菩萨都应该要勤修十善业道,以迅速的增长和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作为进修佛道的基础。......什 admin

2020-02-21

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譬如说,对于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五阴我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 admin

2020-02-21

所以在佛《本生经》中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婆达多分裂僧团的事情,世尊对此生起了慈悲心,怜悯提婆达多所犯下的可怕的行为而说了过去的事情:在过去波罗奈城,在梵王统治的时期,世尊当时是象之王,它在山岭里统领着八万头的象,在茂密的山里 admin

2020-02-21

戒师又说明:造作五种恶业的人,捨了这个色身以后,未来世还要下坠地狱,多受无量无边的苦恼:常时饥饿难当,当他想要获得饮食时,狱卒就用烧溶了的铜液灌入他的嘴里,从口到下体全部烧烂。非常饥渴而又求死不得,偏偏又是非常长寿。如果生在欲界天、色界天,长寿倒是好事;如果在人间有权有势又有钱,长寿倒也不坏,如果他很健康的话;可是如果在地狱,又苦恼、又饥、又渴 admin

2020-02-21

原本不怎么相信风水的富豪,这次居然表示赞同,专程去香港请了个师。师姓德,从事这一行三十余年,圈内很有名气。在火车站接德师吃过午饭后,富豪开车载[zài]着师前往自己的住宅。一路上,如果后头有车要超,先生都是避让。德师笑道:开车挺稳当呢!香港师观察着一切。富豪哈哈一笑:要超车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误他们。行至镇上,街道更狭窄了,富豪放慢 admin

2020-02-21

比如前面讲的:本来想要施给某甲比丘,后来却因为遇见德比丘前来而转施德比丘。既然已经说好要施给某甲比丘,后来又转施给某乙比丘,这就从某甲比丘那边得罪了;也就是某甲比丘那边有财物损失,因此而说施主得了偷盗罪;凡是得罪,都一定有被得罪的一方。同样地,出家人可以获得其他出家人往生后所遗留的财物,但若从命过比丘取得财物时,如果所取并不如法,那是从谁边得罪 admin

2020-02-21

有时候主人会给奴仆某些财产,但仍然是共有的;而主人的财产也是与奴仆共有的,所以奴仆财产,先悉生意与主同共,既然家共有,但是后来奴仆起了贪心,心中想要把某些财物据为己有,就在主人不注意的时候直接取来据为己有,他心中有疑:我这样私下拿了过来就应该算是我所有的吧?所以就藏了起来,让别人都找不到。可是后来又想:我就算藏起来了,但这东西应该我也有分、主人也 admin

2020-02-21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布施 admin

2020-02-21

】(《宝积经》卷五十七)如来藏当中储存有业种,这个果报,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报果,乃至后面的余果。报果、余果是依于三归五戒、四种如实修行而有的果,是指善业;善业有善业的善报,乃至善报之后的余果、余报;恶业当然也有恶业的恶报,乃至恶报之后的余果、余报。 我们这里就先举《乘本生心地观经》。在卷6的经文当中说,布施的相反就是贪财;我们就以一个反面的- admin

2020-02-21

什么叫作五戒的五施与五善呢?因为受持五戒,就是行五种广的布施;受持五戒能够得到五种善的心行。我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 admin

2020-02-21

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我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维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恶业。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第三、不贪著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 admin

2020-02-21

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百倍报,更何况是布施给胜义僧或世俗僧,所得福德无量报。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 admin

2020-02-21

同样的道理,现在印刷术很发达,印刷如来圣像时,如同前面所说应该印刷全身,而不能仅有印刷头部、半身、或者身上有残缺,这一点也要请家特别注意。如果如来圣像修补好了,才可以再拿出来显示及供奉。这样的修补及供养,应该自己来做不要假借他人;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及财力,应当劝请他人出资,自己出体力来配合,一起来完成此项功德。如果有人以遍满四天下的珍珠、财宝供养如 admin

2020-02-21

所以我们说,被评论的萧老师,他是能够真正来验证生命的,来验证生命之所从来的,来验证生命延续之意义;而且具体地申论乘佛法中菩萨世世在人间行菩萨道、自利利他生命的意义。这样子所说出来的,被他评为说只是在佛法名相中卖弄,所以没办法对谈,这个我们就要说,如果只是落在意识境界世俗法中,而没有办法进入生命真正的实相里面,确实是没办法对谈!因为一个是完全落在世 admin

2020-02-21

世间人尚且会这样作,更何况是菩萨?又菩萨作这些布施,并不是为了未来世的果报,所以菩萨布施了,不冀求众生回报,虽然菩萨知道布施,有很的果报。如《贤愚经》开示,九十一劫以前,于毘鉢尸佛灭度后,有一对贫穷夫妇,为了要供养众僧,在家里,里里外外找了一遍,才找到仅有的一文钱,然后将一文钱、一明镜,放在水里很恭敬地供养众僧。因为这样布施供养的结果,九十一个 admin

2020-02-21

我们世间人一般想要的万事如意,无非就是家庭和乐、眷属平安,然后资财广,能够升官发财,总是祈求这些世间的种种事物,所以称为万事;而且希望这样子都能够如意,都是往好的方向,能够获得好的结果。可是我们要想一下,这些世间的万事它是不是可以永远获得,譬如我们的生命、我们的钱财,我们是不是永远可以获得呢?事实上,我们世间的种种事物它是生灭变异的,因为它是生灭 admin

2020-02-21

饿鬼为什么会肚如鼓、饿火中烧而又咽细如针?因为往世从来不布施,此世很有钱还是不布施,贪火烧燃,所以死后当饿鬼。毒蛇为何要用毒去毒害众生,然后只能用吞的?诸位有没有思惟过?当它吞食一只老鼠,那喉咙的感觉如何?它的口腔是很柔软的,可是老鼠长满了粗硬的毛,又有鼠爪,它却得用吞的;那个过程诸位试着领会看看,真难过欸!它为什么会有这种果报?是因为往世以恶毒 admin

2020-02-21

经过一段时间职场历练,对家的诉求,多少感同身受。从最开始比较不喜欢工作,到后来成为工作狂,再后来调整安排,边工作、边护持正法,基本可以兼顾,现在呢,也比较喜欢通过工作去和众生广结善缘,历缘对境修除性障,锻炼自己和众生互动相处的善巧方便,更可以顺便接引有善根福德的众生进入正法。当然,有些福报比较的菩萨,可以早早退休,全身心护持正法(比如:导师和台 admin

2020-02-21

《杂譬喻经》中有一个布施未来世得到富的故事:在过去居住在王舍城中的人民,多过着富裕的生活。王舍城里的人,依家产多寡分为九品,这九品各别居住于不同的乡里,彼此是不相互矫错杂居的。其中有个安乐富足的乡里名为一亿里,居住此里的人都拥有一亿以上的家产。当时有一位居士,很向往能住进一亿里内,为了达成目标,他总是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用各种方法存钱。就这样过 admin

2020-02-21

今天要跟家介绍的是《贤愚经》卷13中所记载的,有关于恶口得到的果报,以及因为忏悔而得到解脱这样的故事。经中的故事说: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常常用天眼通观看这世间,有谁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他就会前往度化。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商人带了一条狗,而这条狗趁着商人们在休息时,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食,于是它便被商人们打断了狗腿,并弃置在旷野之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