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就要开始跟家谈到菩萨修行的位阶,总共有五十二个位阶。这个位阶是从信(就是相信的信),信位开始的,所以我们今天课程的内容就是十信位单元。首先也许有菩萨会问:为什么要从信这个部分开始讲?我们常常在强调:世间尽管有许多的事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的宗教,也许讲到最后都会发现有许多的部分,是所谓迷信的成分,甚至有愚信盲信的成分在里面。佛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 admin

2020-02-18

一个小孩如果一开始没有受到好的教导,将来会因为一切的知见、习惯的错误,不只在校成绩不好,长到社会工作,也会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而无法与人在职场上共事,或者没有办法在职场上生存。同样地,如果我们一开始学佛时,接触到的是错误的佛法知见,就无法熏习到正确的佛法,往后即使每天跟着努力修学,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解脱功德,或者要断我见都不可能,更别说要亲证生命 admin

2020-02-18

因此,简择善知识须注意六点:第一点,善知识没有性别之分,善知识只有丈夫性,也就是菩萨性;世间法上色身所现男女相,在佛法的修证上,只要明心、见性,便可以离男女相,便能为众生宣说第一义谛法,这就是丈夫性,因此家选择善知识时,切记不可以着于男女相。第二点,善知识相貌没有美丑之分,美或丑是世间法才有的主观分别相,只要明心或见性便是庄严相,依止真心如来 admin

2020-02-18

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这个就是说,我们只要张开眼睛看看周围,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谓修行的人)往往都会看到许多的样貌,比方说,有些人就是一辈子就专注于作善事,有些人甚至进了一个僧团之后,一辈子就在僧团里面担任一些职事,但这些职事却始终都跟佛法的义理没有太的关系,那当然就是说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修行路。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可是如果我们 admin

2020-02-18

佛经主要是分成三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那这三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所以有时候会谈到三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 admin

2020-02-18

佛经主要是分成三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那这三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所以有时候会谈到三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 admin

2020-02-18

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是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既然学佛要了脱生死,那么佛法对于了生死的看法是什么呢?学佛要消除烦恼,佛法对于消除烦恼的看法是什么呢?就是家都很熟悉的摩诃般若波罗密!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密呢?我们简单的讲,就是说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密呢?就是到 admin

2020-02-18

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诸佛世尊唯以一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 admin

2020-02-18

同样的道理,现在印刷术很发达,印刷如来圣像时,如同前面所说应该印刷全身,而不能仅有印刷头部、半身、或者身上有残缺,这一点也要请家特别注意。如果如来圣像修补好了,才可以再拿出来显示及供奉。这样的修补及供养,应该自己来做不要假借他人;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及财力,应当劝请他人出资,自己出体力来配合,一起来完成此项功德。如果有人以遍满四天下的珍珠、财宝供养如 admin

2020-02-18

所谓的色阴,乃是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所成,也是借着四以及父精母血等缘而成;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不是真实法,未来一定会坏灭,所以有生必有死,没有人生而不死的。又这个色身是由不净的地所长养,是污秽不净的,既然是污秽不净,色身当然没有一处是清净的,犹如活动厕所一样。可是众生没有智慧,不知色身虚幻,所以非常宝爱这个色身,尽在这个色身表面作种种庄 admin

2020-02-18

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佛法既然这样重要,才不会被生盲者的法师所误导,那我们应如何来简择分别谁才是我们学法应当依止的真正善知识?我们要依下面佛陀的经论有几个层面来作探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知见,那就是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意思说,有名声、有广道场徒众,为众所追逐尊崇的法师,不是具有光明胜妙智能的真正善知识。众要依止佛陀开示的四不依的法理来作简 admin

2020-02-18

关于法界实相最重的错误邪知见,就是在舍报前被佛教界尊称为导师与法师们所建立的邪见。假名善知识,他们把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成是法界实相,当成是佛陀两千五百年前所教授、所要开示悟入的一代法教。这样如同生盲者,不见言见、未证言证,把佛陀一代法教,慈悲要开导众生悟入的法界实相,要众生亲证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真实如来藏心,错解成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 admin

2020-02-18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着祂的体性如实而修学 admin

2020-02-18

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般涅槃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 admin

2020-02-18

云何为色阴?所谓此四身,是四所造色,是谓名为色阴也。……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识阴。】(《增壹阿含经》卷28)这里所说的识阴共有六个识,因为色阴中只说了五色根,而六根中的心根(也就是意根),是识阴出生所依赖的助缘,并未含摄在识阴中,所以此处所说的识阴正是六识心。识阴六个识能熏习诸法,当然是能熏的心,但是因为意根有普遍计 admin

2020-02-18

譬如鬼神的宿命通,可能他只能观察到几世而已,阿罗汉他就能够观察到八万劫,因此他能够观察的时间、范围,当然是不一样;佛世尊就没有限制了,所以只有佛世尊才能究竟因果。又譬如说,有些法是唯证乃知,包括种种的智慧现观境界以及种种的禅定境界,这一些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此需要等待亲证之后才能够真正了知,并不是听闻别人的说法,或者解说就可以了解。难知的另 admin

2020-02-18

若我们误以识阴是常住且真实不灭的法,则一定无法取证解脱果,更无法成就乘佛菩提道的修学;因此对识阴如实了知,并确认识阴的虚妄无常性,对修学解脱道及乘菩提道的人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的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对识阴的出生与运作时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正教上的闻知与信受,建 admin

2020-02-18

】(《瑜伽师地论》卷30)我们从这一段论文就能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在修学佛法的历程当中所修学的处所,如果是有善知识在住持摄受,以及种种有智慧的同见同行修习者共同在修清净的梵行,依止在这一个有善知识的处所修学佛法,如果能够在这样的处所修学,对于法义尚未完全知晓的部分,善知识能够正确地为他们开晓经论中的真实内涵与修行次第;对于初学者,也能深入浅出地为他 admin

2020-02-18

这一种将意识界视为本识法界的想法,本身就已经是的错误了,这不是世尊的教法,乃是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啊!这就是不明白流转门的道理,就没有办法真正进入还灭门;不知流转则不知还灭,不仅二乘的解脱道是如此,乘的佛菩提道更是如此。例如,乘菩萨所现观的百法明门,即是双具观行原本无明之下百法的流转门,转依于如来藏的清净无生,进而能一一灭除彼法的还灭门。 admin

2020-02-18

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苦聚集。(《杂阿含经》卷12)在这边世尊开示了:我回忆起过去还没有成佛的时候,独自专静地思惟是哪一个的存在,而衍生出老、病、生、苦,也就是生老病死前面的法是什么?一心地观行、思惟;我知道有了此世的出生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