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此欲爱住地,乃是藏密等已经成就“报身佛果”之大法王、大祖师所不能断者,皆是执着淫乐之第四喜觉受故,皆欲常保淫乐第四喜之觉受者故。色界爱住地者,谓于色界法生爱不舍;所谓贪爱初禅等至位、等持位中之胸腔乐受,贪爱二禅等至位之制心不乱、住一识处,离于五尘,如是而生心喜勇动;贪爱三禅等至位中,住一识处离于五尘,所生心喜及以身乐;贪爱三禅等持位中心喜 | admin 2019-04-24 |
![]() |
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名为一念无明;一念无明从哪里来?从我见为根本而生。一念无明为什么名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烦恼出现,就导致众生的受生而轮回生死,所以称为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 | admin 2019-04-24 |
![]() |
阿罗汉不明白法界的真实相,不明白法界的根源,不明白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是还没有打破无始无明的圣人;所以在大乘中,虽然说阿罗汉是圣人,然却也是大乘别教法门中的愚人,在大乘别教中,还是排不到贤位的第七住位。可是,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曾相应到这个无明;乃至成为阿罗汉了,也还是不曾相应到这个无明。从无始劫以来,众生不过就是这么想:“我怎么样才可以不再 | admin 2019-04-24 |
![]() |
那什么是无明呢?我们来举因缘法为例,佛陀在《缘起经》中对于弟子有这样的开示:【佛言:“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缘起经》)意思是说,什 | admin 2019-04-24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概说”在前一集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佛法中的无明分为三乘菩提共摄的一念无明,以及唯有大乘菩提所摄而不共二乘与通教的无始无明。这一集之中,我们要进一步来探讨一念无明相关的问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称为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以我见为根本而产生的,包括我见与我执在内的无明。而我见与我执 | admin 2019-04-24 |
![]() |
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叫作烦恼障,所断的惑(惑就是烦恼)就称为见惑或思惑,思惑又称为修惑。无始无明则是所知障,所断除的惑是“尘沙惑”。无始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所以叫作无始无明;又因为无始无明的内涵,众生自无量劫以来都不曾相应过,所以称为无始的无明,从无始以来就是对它就是无明了。合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以及无始无明的尘 | admin 2019-04-24 |
![]() |
正元老师(视频开示文稿)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为大家介绍的题目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上集。什么是“一念无明”呢?一念无明就是二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所断的烦恼,因为一念无明也是阿罗汉跟辟支佛所断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见惑、思惑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我见、我执的烦恼。在《胜鬘经》里面也提到一念无明就是四种住地 | admin 2019-04-24 |
![]() |
正元老师(视频开示文稿)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为大家介绍的题目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上一集我们谈到“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只要众生有办法不再造作会招感后有生死的业,众生在这一世受报以后就能够得解脱。但是众生为什么会一再的造业呢?就是因为这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常住众生的觉知心中,所以众生在受业报的过程里面会不断的起惑造业,所以就必 | admin 2019-04-24 |
![]() |
”必须跟随平实导师这样的大善知识修学,建立正知见以后,在身口意行当中把意根找出来,确认意根的所在,才能少分体验意根的运作。意识与意根的基本不同,主要在于意识只作了别、观察、思惟、分析、归纳等工作,这些工作做完以后,再交给意根去作决定,作决定的永远是意根,但是意根未必完全依照意识所提供的讯息去作决定,意根往往依习惯而作决定。二乘解脱道的修行,先 | admin 2019-04-24 |
![]() |
”世尊又问:“你说的识是指哪一个识呢?”荼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所说的这个识,就是能说话、能觉知,能作种种事、能教别人作种种事,常常生起和大众平等生起的心,就是那个会造作善恶业而领受苦乐报的心。”世尊听了诃责说:“荼帝!你怎么知道我曾经这样的说法呢?你是从哪一个人的口中听闻到我这样说法的?你这个愚痴人!我从来不曾这样 | admin 2019-04-24 |
![]() |
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着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是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来入母胎了。意根在大乘佛法里又叫第七识末那识。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 | admin 2019-04-24 |
![]() |
(一)色藴什么是色蕴呢?色蕴是指人类的色身由四大物质(即地、火、风、水)所造成;是由受精卵汲取母亲血液里的养分,胚胎逐渐成熟;待从母体出来后,通过饮食,在身体内经由地、火、风、水四大物质的运作,消化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身体才得以滋养、成长。所以,人的色身不停地新陈代谢、每一秒钟都在变异中,正所谓念念变异、生住异灭。这样由出生到长大,由长大而变异、而 | admin 2019-04-24 |
![]() |
那同样的,声尘,声尘也函盖了声音的大小,它还有法尘,声音的大小高低。你藉由声音的大小高低,你才能知道它的旋律,才能知道它到底是哪种乐器产生出来的,或者说它是讲话的声音,它是打鼓的声音;如果没有这样的差别相,你就没有办法分别,这是哪一种声音。所以说,声尘上面因为有差别相,所以就显示出了法尘,那你就可以去判断,这是什么样的声音。同样的,香尘也是这样的道 | admin 2019-04-24 |
![]() |
法尘事实上不是只有五尘上面的法尘,事实上法尘函盖了心法跟色法,但是法尘的范围函盖很大,所以我们就用另外一个方式,来说明到底法尘函盖的范围有多大?法尘又有个名称叫作法处。我们用百法来说明,百法当中到底有哪些法是属于法处所摄的范围里面?百法当中第一个是心王,心王有八个识,八个识能不能归于法处?我们来看看,第八识祂不属于十八界,所以祂不属于六根六尘六识, | admin 2019-04-24 |
![]() |
我们大略解说如下:诸位贤者!假使内眼处——就是眼的胜义根毁坏了,身外的色尘便不被光明所照,就不会有想要见色的念头出现,眼识就不能出生。诸位贤者!若有内眼处不毁坏的状况下,外色便会被光明所照耀,意根心中就会有想要见到色尘的念头出现,眼识就能出生了。诸位贤者!内眼处——眼的胜义根,及色、眼识能够了知外面的色尘。诸位贤者!内眼处及色、 | admin 2019-04-24 |
![]() |
然而有情的内色阴,内色阴是指身体,是由谁来制造出来的?是一神教的天神吗?或是大梵天?或是父母呢?或是冥性、四大等法制造出来我们的色身呢?其实都不是,因为一神教的天神是否存在,早就成为西方哲学所质疑的大问题了;是无法被证实此状况是确实存在的,哲学界早已提出质问:“上帝在哪里,谁能找到他?”哲学界已确定:上帝只是人类想象创造出来的。所以近代早 | admin 2019-04-24 |
![]() |
一般学佛人初学佛时、或是久学而被未悟的大法师误导了,知见如同世俗人一样的执著意识觉知心自我,对于入涅槃就是灭尽十八界自我这个真实义当然无法接受、当然会大加反对。怪不得平实导师出版了《邪见与佛法》在书中详细揭示解脱道的真实道理以后,一直得不到诸大法师、诸大居士的信受与认同;甚至当年大陆还有大法师向徒众们说平实导师的说法是邪见、是邪魔化身为平实来破坏佛 | admin 2019-04-24 |
![]() |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上一次《三乘菩提——阿含正义》(一)之中,已经先探讨了“识阴不能去到后世”的原因,提到了在阿含诸经之中,常常可以看到“识,因缘故起。”(《中阿含经》卷54),说的是识阴六识都是“有缘则生,无缘则灭”的因缘所生之法,而不是常住不灭的。今天接下来探讨“五阴与五盛阴的差别”的这一 | admin 2019-04-24 |
![]() |
所谓的色阴,乃是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也是借着四大以及父精母血等缘而成;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不是真实法,未来一定会坏灭,所以有生必有死,没有人生而不死的。又这个色身是由不净的大地所长养,是污秽不净的,既然是污秽不净,色身当然没有一处是清净的,犹如活动厕所一样。可是众生没有智慧,不知色身虚幻,所以非常宝爱这个色身,尽在这个色身表面作 | admin 2019-04-24 |
![]() |
一会儿,一头满身臭秽的大猪,身体滴着屎尿,摇摇摆摆的晃过市集,众人此时皆掩住鼻口。佛陀看见此景,似有所感的再度露出怜悯地微笑。阿难在一旁看到佛陀的行止,感觉不同以往,即恭敬地向佛请示:“慈悲的世尊!刚刚您看到老人哀叹而怜悯一笑,现在看到摇摆行走的大猪,也露出相同的微笑,难道其中有何特别的原因吗?请世尊慈悲开示,以解答大众共同的疑惑。”佛陀 | admin 2019-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