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婬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地。高下不平。峻崖嶮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麤涩恶物。不可触近。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 admin

2019-04-20

二、常于众生,起慈心。三、永断一切瞠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戒偷盗。得成十种可保信法。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 admin

2019-04-20

二者读诵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光明,照行者身,与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 admin

2019-04-20

以色自壅者盲于道。专听邪声者不闻佛音之响也。吾是以笑之耳。世荣若电恍惚即灭。当觉非常莫与愚并。崇修德操。六度妙行。吾今反居。后日必造子门。言竟忽然不现。妇怅然而归。斋肃望慕。一国咸闻。王逮群寮靡不钦延。商人后果在门。状丑衣弊。曰吾友在内尔呼之来。门人入告具以状言。妇出曰。尔非吾友矣。释笑而云。变形易服子尚不识。岂况异世舍斯受彼乎。重曰。尔勤奉佛。 admin

2019-04-19

宝积经》卷72〈24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品〉:「彼人若从地狱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声。嘶破骡声。怱急声。怖畏声。高声浅声。小心常怖。数数战悚。其毛数竖。梦中多见火炽然。或见山走。或见火聚。或见釜镬沸涌。或见有人执杖而走。或见己身为鉾矟所刺。或见罗剎女。或见群狗。或见群象来逐己身。或见己身驰走四方而无归处。其心少信无有亲友。外道。有如 admin

2019-04-18

分别善恶报应经 原文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至兜儞野子输迦长者舍。在门外立。是时输迦长者家有一犬名曰商佉。常在门首。于是长者常用铜器盛以美饭。与商佉食。犬见世尊嗔恚而吠。尔时世尊谓商佉言。汝由未悟见我乃吠。作是语时。商佉转恶心 admin

2019-04-18

二国之间,有一树,名尼拘类树,高百二十里,枝叶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除愈,眼目精明。佛坐树下,时诸比丘,取果食之。佛语阿难:吾观天地万物,各有宿缘。阿难即前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何等宿缘?此诸,愿欲闻之,唯具演说,开化未闻。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若乐闻者,一心善听。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 admin

2019-04-18

在第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中,就说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实相心、真如等等。在第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诸经中,就说为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如来藏等等。您看,佛开示了这么多的名称,其实所指称的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佛所以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说明第八识心,一方面是对因缘还没有成熟的人隐覆密意来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要让佛弟子在证悟以后能够转依 admin

2019-04-17

83悲咒(拼音版)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圆满无碍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悲心陀罗尼也。”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 admin

2019-04-16

如果学人不努力将心意调顺柔软;则发脾气的机会依旧是存在;嗔恨心依然是强烈;责骂受不了;痛痒受不了;人家善意的责备;或无礼的辱骂;皆承受不了;是心意未善调柔;内持强硬的观点态度;即叫我执;严重的执著彼境是我所;身体是我有;即身心世界是我所有;调柔后的心态,有如是能力:能承认错误;具足惭愧为其一;能接纳批评;及自我批评为其二;能善于取舍建议;不定死所持 admin

2019-04-01

《八识规矩颂》颂文唐三藏法师玄奘作前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 admin

2019-04-01

觉囊派的教法,在西藏完全与众不同,主张「他空见」,自称为中观派,有别于中观自续派(红、白、花教)及中观应成派(黄教)。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有实际的本体「如来藏」,本体绝对存在,本体常恒不变。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包含在本体内,因此世人所感知的外境,都是本体所现起的影像;若离开本体,即无外境可言。而这本体本来「自有」,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虚妄分别是「他空 admin

2019-04-01

3月24日(农历二月初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逢此殊胜日,广做功德,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善根增长、皈命三宝、修学乘、早证菩提!回向佛法常兴、久住、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灾劫消弭、社会祥和、人民安乐、善根增长、干戈永息、世界和平!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释迦牟尼出生、出家、成道与涅槃之具体时间,经典以及相关史载不一,多认为佛 三摩地

2019-03-06

我的菩提路(第四辑) 【作者】陈晏平等合著 【出版日期】西元2018年6月30日 【书号】978-986-95830-5-3 【开本】32开 【定价】NT$300 书籍简介 中国禅宗祖师往往有所谓“见性”之言,所言多属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令人发起成佛之自性,并非《般涅槃经》中如来所说之眼见佛性。眼见佛性者,于亲见佛性之时,即能于山河地眼见自己佛 admin

2019-03-04

弥勒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必然要当转轮圣王。国王及满朝文武得知此事,惶恐异常,急欲觅得此子杀之。其父预感祸临头,即将弥勒藏于舅父家中。待其年龄稍长,舅父恐其难逃杀身之祸,即令其从佛出家修学佛法。由于从小生活在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出家 admin

2019-02-21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admin

2019-02-20

(详见附录:邪教和宗教渗透的定义和现状)近几年在陆,针对佛教内部来说,各地宗教部门和当地庙宇出明文禁止学习和传播的只有净空法师和藏传佛教。文案链接如下:政府机关、宗教部门、抵御净空思想的传播(陕西咸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河南孟津县统战部,贵州望谟县委,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http://www.sanmodi.cn/club/show-30.html关于防范和制止藏传佛教在我省非 admin

2019-02-20

 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或许并非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玄奘师,以《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等等著作震古烁今,被世人尊为第一义天。由此可知,佛法的正知见在于八识论,第八识如来藏(也叫阿赖耶识,阿梨耶识等等)不生不灭,所以才能有因果现象的如实运作,所以家学佛努力的精进成果才不会付诸东流,所以家也才可以经过三阿僧祇劫的佛道修行而成佛。而萧平实导师, admin

2019-02-14

他们得要在蕴处界等事相上,凭著断我见、断我执、断我所执而舍弃六尘中的各种劳累;但这种修行方法是与法界实相的真理无关的,而且也是一世便能成就的解脱果,与三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果不同,所以文殊菩萨评论说:“非是长修学;”说他们的修行法门,不是长久修学才能完成的佛菩提道圆通法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 admin

2018-12-27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四刷)悲依空性智而生起 假使有一天你眼见佛性了,你的品质很好,根本就是始终如如不动的;可是你看到旁边小孩子玩耍不小心跌倒了在那边哭,你心中都不会为他起悲,可是他掉眼泪的时候,你忽然发觉自己竟然会跟著掉眼泪,可是你一点悲都没有。你会跟他互相感应,可是你心中不会起悲 admin

2018-12-2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