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说业报差别经》言: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所作所为的行为,都是标准的畜生行为;如果再加上大妄语、毁谤正法、毁谤贤圣的话,那更是地狱的果报。而这些外道邪见混入佛法当中,误导的众生,那些众生很是冤枉;而这些冤枉的众生,被这些混入外道法的佛法当中的邪见误导,而这些外道所说的内容,完全违背佛法,完全违背真理,非常的荒唐;但是他们的恶行,仍然会被他们的第八识如来藏记持;如果他们舍寿之前,不去忏悔 三摩地

2018-07-22

这句话流传甚广,但是世人仅知济公的此句,却不知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致使前述谬说流传至今,招致口业,贻害非浅!----------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你看到人各有各的幸,也各有各的不幸,不明就理的人就会说:看,人和人是公平的吧!其实这不是人生公平的展现,只是告诉你,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善恶各有报;过去常行布施,今生就会广有资财;过去口业清净,今生凡有所说人都愿意相信,不会怀疑;过去专心持戒,不邪淫,不夺人眷属,今生眷属恩爱,不会旁生许多爱恨情仇的过节;有果必有其相应的因,没有无因的果,尽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种直心相:【若失国界、身命、财利,如是急事,终不妄语,亦不余言。】是说纵使说了老实话的后果,会像国王失去了国土,像一般人丧失了宝贵的身命,损失了财物,受到这样重大的不利益,也是不说妄语,还是要依正理直心实说。第三种直心相:【一切恶事:骂詈、毁谤、挝打、系缚,种种伤害。受是苦时,但自咎责,自依业报,不瞋恨他。】因为因缘果报是佛法的核心,别人能够有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有人得罪了他,心里就一定会恐怖,因为怕他 三摩地

2018-07-22

又譬如有些人喜欢妄语,能够颠倒黑白,后来别人知道那都是不如实语,就会对他有所戒心;未来世有因缘遇到了,就会觉得这个人非常不可靠,与他保持距离,更不用说会帮助他了。又譬如过去世曾经杀过人,使别人含恨而死,对方当然想报复回去;未来有因缘遇到了,就会反报回去;所以在世上,常看见有人对不熟悉的人没来由的就会起瞋,也毫无理由的将对方杀死的现象出现。诸如上面所 三摩地

2018-07-22

(4)犯妄语:常被诽谤和被骗。(5)犯两舌(挑拨离间):破坏眷属和得弊恶眷属。(6)犯恶口:常闻恶骂声和说话常引起诤讼。(7)犯绮语(说无意义的话):说正经话没人相信和所说的话无法实现。(8)犯贪心:贪财永不满足和所求不能如意。(9)犯嗔(凶恶毒狠):常被人找麻烦和常被人激怒伤害。(10)犯邪见:常生邪见家庭和心常自卑阳奉阴违。以上十恶业为造成众苦的主要原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业报差别经》言: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如果人人皆信佛教,皆遵守佛教的基础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那么人类社会将变得何等的文明与富足!是以佛法是可以利益现实人生的。佛教可谓世间至善的教育,佛法更是法界实相之至理。世界上一些著名人士曾经评价过佛教,譬如孙中山先生如是说:“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 三摩地

2018-07-22

)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嶮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麤涩恶物。不可触近。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尟少。以是十业。得外恶报。我们再仔细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现在末法时代仍然有佛法住世时,假使有人自称成佛了,那一定是不懂佛法的门外汉,都是大妄语人。(《法华经讲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165。)因此诸佛成佛都可以自参自悟,都有无师智,绝对不会在人间有佛法住世的时候成佛,这是大家在修学时要特别留意的重要知见。了解这个道理就可以避免被误导及笼罩。而同时一个世界,也不可能有二佛同时出世,因为这是不必要的,对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些人既不相信因果,当然也不相信在唯一能够让人成就解脱道以及佛果的当中,未证言证造大妄语业的话,会有无间地狱、阿鼻地狱长劫受苦的果报。他们非常的近视短利,所追求的只是今生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完全不愿意相信,眼前所得到的微小利益,和未来在三恶道中长劫所受的苦痛后果,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像这种以眼前的小利,换得未来长劫的大苦果,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最愚痴无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各位观众,如果您在外面经常听到有许多人号称他已经“成佛”的话,建议您要回头来比对佛经,去看看说这个是不是一个妄语的状况。讲完佛陀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佛陀的教导。我们刚才说到,佛陀就是众生的导师,所以佛陀的教法就是所谓的佛法。那么这个教导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基础来讲——佛陀教给大家的基础,比方说,什么是正确的因果观,我们应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这句话说「如来是真语者」,在事上当然是说世尊绝无虚妄语,但是在理上是讲什么呢?那就要先探究「如来」这两个字是讲哪个如来?是说应化佛这个如来呢?或者报身佛?或者是讲法身佛如来呢?当然是讲法身佛。法身佛就是无垢识,也就是因地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成佛后改名为无垢识;因此这句经文,佛说的这个如来就是指各人的第八识法身如来,同时也是说佛地的无垢识是真语者, 三摩地

2018-07-22

十三)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十四)八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香饰花,不观舞听歌,7)不睡高广华丽之床,8)过午不食。十五)十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香饰花,7)不歌不舞亦不观听,8)不卧高广大床,9)过午不食,10)不持金银财宝。十六 三摩地

2018-07-22

不要因为怕那些名师难堪,就不说他们误导众生的法有错;你不说,他永远会以为他真的开悟了,他就永远落入大妄语业里面;那他就不懂得要忏悔,那舍报时节到了该怎么办?你要为他们想一想啊!譬如印顺导师把七识、八识否定掉,说阿含没有讲七、八识;我在这些书里面把他指明:阿含有讲,是他读不懂。那这样,他未来就有机会求证真相;求证过了,证实自己讲错了,就有机会忏悔谤法 三摩地

2018-07-22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汝输毘陀灭摈驱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汝等莫说输毘陀是事过罪,何以故?是输毘陀前身,从无想天命终,来生此间。无想天寿五百劫,以是故说一念中知五百劫。输毘陀随心想说无罪。】(《十诵律》卷59)其实如果我们从这段完整的,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是因为这个输毘陀,他说他一念之间,能够知五百大劫中间的事情,可是声闻人都反对这件事情啊!其他的比丘就 三摩地

2018-07-22

就骂起来:你们好大胆!大妄语!可是诸位敢来唱和,这表示实义菩萨的第一步完成了。但是先别高兴,后面还有很多条件。实义菩萨的第一要件就是要能听受深义,深妙法义能够听受;因为一般人听了以后心里面就会害怕:听说正觉讲堂在教人家开悟明心见性,可是我不敢去啊!因为我的根器不好,哪有可能明心见性?去了可能会闹笑话,所以不敢去听。你敢来听深妙法而不退转,是初步成为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法中的参禅者之所以会悟错,亦是由于对五蕴的内涵不如实理解,于是错认五蕴中的觉知心(放下人间烦恼时的有念灵知以及时的离念灵知)为常住不坏我,将识蕴错认为真如、佛性,于是识蕴就成为识阴,由识阴遮盖了实相智慧光明,永远处于凡夫位中;若是错悟以后竟向大众宣称或在书中宣称开悟了,便成就大妄语业,必然下堕三恶道中。由此证实:不如实知五蕴内涵的人,对于真正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