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这个恶修集了世间的因缘譬喻语句以为庄严,认为自己的口才很好、世智聪辩,具备了这种能力,佛陀说这样的恶,最后他会诽谤真实的解脱道法,会诽谤真实的佛菩提道法的;因为他会认为他的言说能力、智慧能力,超出于教授他的善知识,超出于经典所说的言句,他这样会破坏修学佛陀的声闻僧团与菩萨僧团,会因为无知而造作了破和合僧、破佛的恶业,这个就是出佛身血,就是无间地 三摩地

2018-07-23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当然我们学佛很久的菩萨们都会知道,今生能够安居乐业乃至安身立命,都是往昔所修的福德,加上这一世的努力所造成的;往昔有常做布施的因,今生有努力工作赚钱的缘,造就了现在富裕安稳而能追求证悟解脱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众生都很好命,也是有很多辛苦的众生与菩萨们,都还是要为三餐奔忙,这时候太深妙的佛法对他们来说都只是风凉话,因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95集如何真实忏悔罪业?》孙正德老师(原标题:修福可以抵罪吗?) 三摩地

2018-07-23

很多人会说:「我也已经学佛了好几十年了,认真的说起来,我觉得现在的我跟几十年前比较起来,好像懂了一些事情,但是在实证上真的是没有什么进步,连想要念佛往生西方,心里也不是很有把握。」今天的节目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聊一聊,学佛无法进步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反过来看,为什么学佛会进步?大体上说起来,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齐步前进才可能作得到。这四个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归依三宝、修学佛法正知正见,并且随缘随分随力修集六度十善,护持三宝、护持正法,以此培植深厚福德。成佛之道资粮位的修集有二: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也就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好像民间一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试着想想看:若不是为了能够这样利乐众生,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那么广大的福德?乃至是可以函盖三千大千世界呢?所以从一般修福德的方式与目的,一直到这样子来修福德的方式,这要一般的众生,是如何能够了解以及信受呢?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章正钧老师(原标 三摩地

2018-07-23

错了!每天照顾你的是如来藏,妈妈也没有办法把你的伤口每天一点点的捏合;你们当妈妈的,谁有这个能力?众生真正的妈妈是如来藏,祂一分一分的帮你修补,把你伤口弄好;不论你平常怎么骂祂,祂都同样默默的为你做,这不是真正的爱语吗?菩萨说为众生做事是利行,可是你修学佛道,修学世间的种种技艺,是谁帮你修?也是如来藏。没有明心以前说:哪儿有?我都没有看到如来藏在帮 三摩地

2018-07-23

断了我见之后,才有能力去取证二三四果,也才有能力去求证大乘的证悟;如果没有以断三缚结为前提的话,那么修学佛法始终都只能停留在凡夫的外门修行。也就是说,佛法的实证以断我见为起点。-----《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8集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正伟老师主讲我们说断我见以后,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地说明一下: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也就是福德和智慧要修集,以达到四宏誓愿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可以让我们越来越快乐解脱,帮助自己和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以及福德和智慧都能增上。不了解佛教的人会以为佛教是厌世的或消极的,其实那都是错误的观念!佛教因为包含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也包含了大乘与小乘(或称三乘菩提:大乘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好像民间一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试着想想看:若不是为了能够这样利乐众生,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那么广大的福德?乃至是可以函盖三千大千世界呢?所以从一般修福德的方式与目的,一直到这样子来修福德的方式,这要一般的众生,是如何能够了解以及信受呢?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章正钧老师  三摩地

2018-07-23

等身体不好之类的!那往世如果有偷盗的业,相应的就是财富常常会缺乏,或者自己也常遭遇小偷!往世如果有邪淫的业,相应的就是此世的配偶不贞洁,可能配偶也会水性杨花或会外遇等!如果福德很好加上自己有发愿选择,那就会遇到菩萨眷属!那如果自己故意选择不好的眷属,那人生也会很痛苦!所以福德好又有智慧的菩萨,应该要选择受戒又心性好的菩萨眷属,如此人生会比较幸福!除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三界至尊的佛,对父母尚且都能这样的恭敬奉养,何况我们一介凡夫想要求明心见性,却不需孝顺父母、奉养父母呢?绝对没有这个道理吧!我们从社会新闻当中,常常可以看见,有些人不仅不孝养父母,甚至于苛求父母,或者父母的钱财,像这样的人,说是要来学佛,求明心见性,想要求解脱,根本就是缘木求鱼,不可能的事啊!因为人伦的基础尚且都无法作好,何况 三摩地

2018-07-23

发愿修学佛道首先应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然欲培植福德、广结善缘首先莫如皈命三宝、供养三宝。那么佛、法、僧三宝摄属哪种福田呢?关于这一点,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做了明确说明,佛说: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者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9-13)。具体解释如下:如来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因为,这个声闻缘觉本身,他虽然能够证得解脱果,他的福德非常殊胜,他的这个善法是清净解脱的;可是终究他最后舍报以后入于无余涅槃,他不能再自利利他,不能再自己去往前修佛道,不能再以自己的所得的功德来利益他人,因为消失在三界;所以,他虽然福德殊胜,可是却不如一位在家菩萨发菩提心要来修学佛道。因为,这位在家菩萨发菩提心要修学佛道,他是不畏惧生死的, 三摩地

2018-07-23

最重要是因为说,你今天既然要修学佛法,当然要依止于三宝而修学,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受持;你要成为菩萨,那当然你一定要求受菩萨戒。还要行十善。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如实、有意义的话,不欺诳;不贪、不瞋、不谤菩萨藏。对于这个十善业,为什么也是修集福德资粮呢?我 三摩地

2018-07-23

不能孝养父母者,如对父母苛求或瞒骗欺诈父母所有财物,而想求解脱者,学佛必不相应。对于师长不能奉事者,则学法不得力;因信心不足,不能奉事而有慢心,师长虽有传授,不能如法修学。慈心不杀是为断后有之种子。真如佛性是菩萨所修所证,菩萨从大悲中生,故菩萨见道后,生生世世在此世间乃至十方一切世间自度度他,免不了有五阴在世间活动。既然有五阴在世间活动,而今生多行 三摩地

2018-07-23

你要离苦,你一定要有智慧,发起智慧以后来修学真实清凉的法!真实清凉的法就是能够出生五蕴十八界的法,祂就是你学佛开悟所要证的标的;祂是心,祂是众生本来具有的。那么这个十住位的修学,我们就先说到这里。下一集将由正伟老师再为大家解说十行位菩萨应该修证的内容。阿弥陀佛!(原标题:修集智慧资粮)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什么是真实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在修学佛法中菩萨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是什么?所应该实证的内容是什么?都能够因为接触到善知识写的书籍而能够经由阅读思惟,乃至能够拣择机会来熏习正法,进入佛法真实修证之门!所以在布施中以法布施最重要。初住菩萨经由财 三摩地

2018-07-23

发愿修学佛道首先应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然欲培植福德、广结善缘首先莫如皈命三宝、供养三宝。那么佛、法、僧三宝摄属哪种福田呢?关于这一点,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做了明确说明,佛说: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者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9-13)。具体解释如下:如来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