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印顺法师以这样的话劝勉学佛人,当然没有错。但他接着批评说:禅者无法体会大乘菩萨的精神,未能理解人乘的菩萨行才是大乘佛教的本意,且因急切追求开悟解脱,其实是回复重视自己解脱的小乘佛教。至于说‘倘未能了道,将披毛戴角还’更是不解佛教因果理则。以上这一类的话,散落在《妙云集》之中,我虽没有重新勘察出处逐字引用,但读过印顺法师著作的人对此类思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佛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第二种人是愚痴无智而无法修学佛法的众生,再怎么教导都无法理解佛法的人。第三种人适合修学人乘善法,他们愿意受五戒,但是心中对众生并无悲心,不肯发愿为众生的救度而努力,只想保住后世的人身而已。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佛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第二种人是愚痴无智而无法修学佛法的众生,再怎么教导都无法理解佛法的人。第三种人适合修学人乘善法,他们愿意受五戒,但是心中对众生并无悲心,不肯发愿为众生的救度而努力,只想保住后世的人身而已。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学佛人的福报问题:现代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虚名确实可以带来现实利益,学佛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为求佛法,自甘寂寞,自守清净,除了一些不该为的求财机会外,求正财之机会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为弘法之典范也(易摄受众生),后学知之,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浪费时光,而现实确实需要一定的资财供养眷属基本生活之需,供养三宝护法弘法之用等,如何处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要有闲暇的福德,《亲友书》中说有八种身是无闲暇,生在这八种无闲暇中的任何一种,则不能学佛,虚度一生光阴。此八种是:一、执邪倒见:不相信有前后世,不相信有因果,更不相信有因果的所依、万法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本来就在,不相信有三宝,不相信末法时期仍有住世,对于有就有证悟之机缘这回事不肯信受,或者具断常二外道见者,具四倒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众生长夜无明,他们不能了解什么叫做众生相,所以我们应当要让众生了解;特别是已经在修学佛法的人,要让他们了解「我相、众生相是轮回的根本」,他们了解以后才能离开众生相。可是你想要救护一切众生离开众生相,在诸家大师都说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的时候,都在引导众生落入众生相中的时候,都不肯改变我见邪说的时候,你还能当滥好人吗?当不了的!除非你不想救护众生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种过失,不但一般学人常有,大师们也同样会有这种过失,因为他们以前常这样说:“开悟的事,没有十来年、三十年,绝对不可能啦!”意思是萧平实才学佛多久、参禅多久就悟了,一定有问题。一般人不知究里,听了就信:“既然这样,我就跟着我师父努力三十年,那时再看能不能开悟吧!”就被误导而成为“于己身中生于轻想”的人。第二、要注意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要讲随力施与呢?因为你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你的存在毕竟比那个来跟你乞求财物的世俗人重要啊!你懂得修学佛菩提道、修学解脱道,他们不懂;他们跟你乞求了财物去,只是为了生活比较好过,或者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已。乃至有的人来跟你借钱、讨钱,他并不是真的生活难过,而是挥霍无度!所以常常要向你借钱花用、饮酒。所以你们布施时应该要有正确的知见:随力施与。不必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原标题:心得决定修学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这佛道毕竟如来已经显示无遗,将善知识于人间出现的时节因缘都安排好了,可是这世间人却是不断地怀疑三宝,乃至有的很愚痴的人,竟然会相信三宝中没有大乘法,轻易地毁坏大乘法,将实相法从佛法中剔除,这样的人即使身上穿的是袈裟,也无法真正受用如来的任何一分的功德,所得到的福报都是从如来那儿偷窃来的,将来就是要在无尽的时空里去偿还这广大的福德,所以今天不信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你有你的福德,何况你还礼敬过佛,跟诸佛供养过,所以你还是和众生有许多特别不同的种子,这些与佛结缘过的功能性的种子能保证你未来学佛的道路。不过就只有这样而已,我们不需要膨胀我们自己,因为要到你成就佛果的时候,你才可以说,你所用功加行的、你所修行的,终于毕竟了,可那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而我们来看看这法界,当以众生心为心的时候,即使你到成佛位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有人就是愿意,那你说,我们学佛的人还会比他差吗?不会啦,所以呢,因为我们比别人多懂许多智慧,所以我们要以智慧来作善抉择。同时我们这个智慧不是提供你用来做这种世间种种利害凭借的选择工具,绝对不是如此!这些世间的东西,你要让给别人,因为这是他们在三界中唯一的快乐,你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去剥夺人家的快乐。你看人家生活过得很高兴很快乐,你不要劈头就告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说,你能帮什么忙?可以呀,你就是从你转依的如来藏开始,慢慢的话,遇到有因缘,可以说法时,你就替他们多多庄严种子,让他们至少在你成佛的时候,都已经开始修学佛法。不要说,从现在开始到你成佛这之前,你所遇过的众生,结果最后这些人到你成佛的时候,跟学佛还八竿子打不在一起。你要开始想,你遇到的人,一定是跟你有因缘,因为呢,佛法说会被你遇到的这样的众生,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佛,将来可以成佛;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得到也才会心安理得啊!而对于以前的恶业,将来会产生的恶果,也当作是还债来想,乃至想想世间人说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肯诚心忏悔,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些神就会跟着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戒,这个是「不共二乘戒」,唯有大乘佛子真正能发、能持的殊胜戒,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到底有多少的神在你旁边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大家就都已经知道了。如果今天你更证得明心的功德,那这样神的数目已经更数不清了。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修学佛道上没有机率,没有叫作赌运气,而是叫作完全了解,必须百分之百了解,佛道上没有几成、几成的机率问题。如果不是这样,那个东西就不叫「亲证而得」,你只有「证」到那个,不算是「得」,你要能转依才叫「得」。因为你没有转依如来藏的这些体性,你还是会失去的。可是如果你现在还在往转依的路上走,那这种「得」还是距离你很遥远,「证悟」的本身是要包含这些的,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陀来称赞你,还是希望佛陀看到你这么喜爱而指责你呢?但是很明显的,佛陀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爱乐的。然而众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很喜欢,所以你要容忍众生,不要和他们去争夺、去抢,你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想,众生有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受戒这件事情呢?有些人在听到了说学佛以后要受菩萨戒,他就吓了一跳,想说:如果我受了菩萨戒以后,那岂不是被一条大绳子绑住了?从此我就不得自在了嘛!所以他就不想再学佛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心态,其实他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菩萨戒其实就是菩萨的身口意行的准绳。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