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着祂的体性如实而修学,不但证得了二乘无学阿罗汉果,也证得了大乘无学佛菩提果,而究竟佛道。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候,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佛法可以说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劝人修福很好,学佛的初期应修福,所以菩萨六度以修福为首要。乃至菩萨进入初地也以布施波罗蜜为主要修行法门,修福很重要。但是我们劝人修福应当观察我们所敦劝的对象,如果他已经进入到修慧的阶段,已经学会参禅的功夫,已经在参究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劝他再去修福。应该暂时放过他,让他专心去参禅或体究念佛。我们劝人修福应当要常劝,但是更应预防被魔所利用而耽误别人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很多人会说:我也已经学佛了好几十年了,认真的说起来,我觉得现在的我跟几十年前比较起来,好像懂了一些事情,但是在实证上真的是没有什么进步,连想要念佛往生西方,心里也不是很有把握。我们反过来看看,为什么学佛会进步?大体上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齐步前进才可能作得到。这四个条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脚,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中,可能要飞个五分钟、十分钟才发现,这时就再提一下忆佛念,专注在忆佛的净念当中;这样来来去去,渐渐地就舍离了对五尘的攀缘,而能够收摄心识安住在忆佛的念上。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91集什么是九住心?>正珍老师(原标题:念佛修定的秘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5集禅宗就是禅定吗?>正伟法师(原标题:什么是以定为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学佛人都不能证得初禅正定,是因为不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去消伏性障;像有些是迷于以盘腿打坐的方式来追求一念不生,这样纵然他的腿坐断了,还是无法和初禅相应。初禅的相应一如欲界定,如果忽略了十善业的基础,那就不可能证得的。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也要有这些正确的知见。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5集禅宗就是禅定吗?>正伟法师(原标题:禅宗就是禅定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2集略谈妄想散乱心的种类》何正珍老师(原标题: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修学佛菩提道要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这个金刚心,也不可以离开世间一切作务。正如同《大般若经》当中佛陀有这样子的开示,佛陀告诉善现尊者说:【(佛告善现:)非异世俗别有胜义。所以者何?世俗真如即是胜义。诸有情类颠倒妄执,于此真如不知不见;诸菩萨摩诃萨为益彼故,随世俗相显示诸法若有若无,非随胜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六十三)佛陀告诉须菩提尊者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神通不是菩萨主要修行的项目而是选修,菩萨主修的项目是智慧法门,神通乃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的副产品。所以在《景德传灯录》有一则公案如是记载着:【时有西天大耳三藏(法师),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菩萨看到好看的风景或人事物,不要就一直贪要看,就像我们男性菩萨看到美女,就不应该起贪心一直看!这样就变成色瞇瞇了!定力一定不好!应该要学佛陀教导的,我们不要放逸一直观看美女或美景或任何东西,心里也不要升起贪爱烦忧!不要看到什么东西就一直忧虑,也不要升起恶念头,邪恶的念头和烦恼都不要有,应该这样努力修定力,来防护自己的眼根!那耳鼻舌身及意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的人在学佛的过程里面,布施、起造佛寺、供养三宝、救济、劝募,做各种的福业,一直都很顺利。当他有一天开始修禅的时候,种种的逆境就出现了,家庭、事业、人际关系,都出现问题。这就表示这个人修学第一义的福报还不够,必须还要再去修各种福业,然后才可以来修禅。一个人如果接触到真正的禅法,也能够学会参禅的功夫,在这些过程里面,并没有什么障碍,那就表示这个人有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7集何谓一心不乱?》正源老师开示(原标题: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集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的修证之一)》正德老师(原标题: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众生不了解,往往将见闻觉知的意识误认为自己,反而将真正的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意根--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众生我见的我;可惜的是不但众生都不知道,甚至连正在学佛的佛子们也不知道,乃至连佛学大师的印顺法师都跟著误会了。那么外面学佛的人听了我这个说法,可能就会向我:你说意根末那识就是真正的众生我,可是当我睡著无梦的时候,明明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1集什么是九住心?》何正珍老师(原标题:意识心安住的过程---九住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们从这一点就可以很清楚体会到,修学佛法如果学错了法门、入错了门、拜错了师,不知道要以佛陀为师,以善知识为师;邪师所教导的邪知见,必将让我们成为外道——外于本心而求道,欝头蓝弗这一个不幸的例子,正是最好的明证。好,我们简单地作一个归纳:众生因为我见、身见的关系,每一天早上睁开眼睛、张开耳朵就根尘触——眼根触色尘有眼识出生,耳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楞严经》卷六)所以,他的果报非常严重,学佛人不得不慎。如果学佛人修学佛法以及修集福德为先,以后成就大妄语而下堕三恶道,岂不是很冤枉吗?然而,神通境界之高下,不仅与行者定境有关,所证的智慧有关,而且与所证的三乘无漏智之差别而有种种不同。譬如有初禅功夫的人,乃是将欲界最粗重的男女贪断除,因而发起色界的初禅,当然会知道下地欲界里面的种种差别;所以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神通不是菩萨主要修行的项目而是选修,菩萨主修的项目是智慧法门,神通乃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的副产品。所以在《景德传灯录》有一则公案如是记载着:【时有西天大耳三藏(法师),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