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原标题:买菜遇摊主缺你斤两,学佛人该争还是该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为菩萨来宣说菩萨所应该成就的普贤行愿;它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实例,来宣说:菩萨从信位开始修学佛菩提道,要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成就佛道,就是普贤行愿。所以,以菩萨本身而言,最重要就要了解说:到底我要修佛道之前,到底要修学什么?修学佛道最重要就是要先完成菩萨的五十二阶位。五十二阶位里面前面的信位,最重要就是要长养信根,长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7集何谓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孙正德老师 (原标题:何谓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7集何谓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孙正德老师(原标题:世间智、出世间智、世出世间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往昔曾经于诸亲友作过很多伤害的事,成为冤亲债主,这些冤亲债主都会成为修学时的障碍,因此修学佛法时,要用各种忏法真诚忏悔,如大悲忏、三时系念、八十八佛忏、水忏、梁皇忏等等方法来忏悔。第二,对治力,要经常读诵,胜解经义,依教奉行,多持〈楞严咒〉、〈大悲咒〉,造立佛菩萨圣像,于佛菩萨前多作供养,多持念佛菩萨圣号,求证空性心如来藏,而入内门修习甚深佛法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诵念出来而已。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5集什么是法(五)-内法与外法(下)>余正伟老师(原标题:这个世界虚妄不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要进入初地开始的修道的前提在三贤位,就是我们一般的说学佛人所要重视的地方。你今天发大心说要学佛,就要认清楚佛法是什么?我们说从佛法两个字要知道,佛法的意思就是成佛的法门。成佛的法门,不是就只有解脱于三界生死的法门这么单纯;因为如果是解脱于三界生死的法门,那个称为罗汉道。罗汉道的意思就是:自己想要了脱自己的生死而已,那这样的法就不称为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0集三缚结的内涵>正旭老师(原标题:三缚结--一切烦恼的根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弥勒菩萨要说菩萨得要有菩萨的咒陀罗尼呢?那纯粹就是因为有情毕竟就是从刚开始学佛,毕竟就是很难以完全离开了所有一切的欲求跟希望的;所以如果碰到适当的时候,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帮有情解除灾患,乃至于说度他入门,那菩萨是可以偶尔用这些方式来帮助众生的。再者也是要看菩萨本身的愿力,比方说,如果菩萨的愿力是要接引许多广大的初机学人,也许对于初机学人来说&m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5集佛教的典籍真是难懂难读的吗?>正圜老师主讲(原标题:三藏教指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时常有跟人家讲说:我要学佛!学佛!可是学佛有的时候,遇到有些菩萨就会讲:学佛、学佛是宗教!我对宗教没有兴趣,可是问题来了,问题说如果我们今天说,对宗教没有兴趣,可是到底什么是宗教呢?这个议题是要去研究的,研究说到底什么是宗教?宗教的范围、宗教的内涵、宗教的定义是什么?所以说在讨论生活与佛法之前,我们可能就要先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宗教?我们来看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并且要持守五戒十善,去除恶业的障碍,累积修学佛道的资粮。因为无论是想要解脱,证得声闻果或缘觉果,还是菩萨的佛果,都是要修十善业的,所以说十善业道也是修学三乘佛法的基础。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马鸣菩萨又特别提醒,许多学佛人常有的,对觉以及不觉的错误知见。他说: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大乘起信论》)这个意思是说,有许多凡夫在修学的时候,忽然觉察到自己前念生起了恶念,所以立即提起正念,让恶念不再生起,虽然一般人都称为这样子就称为觉,但是因为这个时候其实并没有找到自心如来藏,所以仍然不是佛法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三种信是什么信呢?叫做解信,你不只是仰信而已,你崇仰这个贤圣,而且你还要了解这个贤圣或佛菩萨,他所说的内涵,这个内涵符不符合事实?符不符合正理?如果符合事实,符合正理的话,你透过如实的了解,如实的胜解,因为是有这个如实的了解,符合佛在经典讲的,现前的观察事实,甚至符合逻辑的推论,甚至也符合经典记载的至教量、圣教量;这就是进入到解信的阶段,我们学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时就已经确信佛法绝对是超乎人类科学与哲学的范畴,对于向来喜欢哲学的我,更是相信在佛法的领域内可以解决哲学家们所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所以打从内心里强烈地生起了喜欢学佛的心念。自从有了接触佛法的因缘之后,就一心一意想亲近佛寺学佛,开始少与朋友往来;有一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一位好朋友生了重病,于是与另一位朋友一同去探病。在朋友家里聊天时,话题谈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对一个潜心学佛求证解脱觉悟的人来说,生天还是学佛八难之一,因为到了那个地方,只会顾着享乐,哪里还会顾得上学佛。等想到要学佛的时候,下生人间一看,贤劫千佛都已经一一入涅了,想学佛都无佛法可学了,岂不可惜。再者,佛菩提道一直进修,入地以后,具有道种智与大福德,可以在欲界天当天主,到三地满心后,具足四禅八定五神通,如果他发的愿是生生世世在天界度众,那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举这些例子,其实就是要引导大家,来思考看看:放下!放下!说得容易,可是为什么做起来不容易?------《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9集什么时候该放下(一)>叶正纬老师开示(原标题:“放下”谈何容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无法进步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反过来看,为什么学佛会进步?大体上说起来,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齐步前进才可能作得到。这四个条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脚,一定要齐头并进;哪一支脚长一些或短一些,这一把椅子都会摇晃不稳,我们一坐上去就会摔下来。学佛要进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须要在正确的佛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