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需要提醒菩萨一点的是:四宏誓愿几乎是每个学佛的人都会发,可是他却不一定知道这个四宏誓愿已经蕴含了我们从菩萨发心,乃至成就佛地果位所需要具足的全部的ㄧ个大纲要领。我们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信受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信受一切众生依于如来藏有无量无边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依五蕴所造作的身、口、意行而往生于或者是无色界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欲界五欲中享受,所以贪爱欲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你为什么打我?很痛欸!我就跑出来了。你向他说:这个痛既然也是无我,你干嘛生气?所以你挨我这么一巴掌,算是活该!他 三摩地

2018-07-22

声闻人的解脱道中,最重要的是对于五蕴内涵的如实知,然后才能修学五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即是四圣谛中的苦灭道谛,所以对于五蕴如实知,才是一切修学佛法者的首要之务,因为声闻道是佛法的初阶。五阴又称为五取蕴,蕴是积聚的意思,阴是遮覆明性的意思。人类的蕴有五种: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略述如下:一、色蕴:色蕴的生出,是由于不生不灭的阿 三摩地

2018-07-22

(原标题:重要知见(二)——学佛人应该懂得业的因、缘、果) 三摩地

2018-07-22

一、什么是业障?业障大致有哪些?业障通常指的乃是因为过去、现在的种种业行熏习势力与果报现行,而对于修学佛法的增上产生了障碍,名之为业障。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业障,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我要来跟各位菩萨谈一谈“学佛与三归五戒”。什么叫作学佛呢?有些人会认为说,这个题目很简单啊!学佛不外乎吃素、到处拜忏、念佛,或者是去救济贫困的众生,乃至于打坐修禅定,其实真正的学佛并不仅于如此。吃素,有很多人是因为色身的健康因缘,乃至有的人只是为了发愿,即使是真的慈悲众生,然后来吃素,那也只是学佛的一个基本的心态而已。至于有些到处拜忏 三摩地

2018-07-22

大众若不信,那么,请以此试问:有什么经典可以贬如来而尊咒语?有什么咒语的威德力可超胜于究竟佛?有什么咒语能令出家法师娶妻生子、破邪淫戒而自以为无罪?若依正统佛法,则诸佛如来无上正等正觉,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乃至无量陀罗尼亦皆晓了!岂可任由喇嘛教外道,伪造邪淫法之六字(假言)阴咒而贬低如来智慧?检视一位弘法者是否为恶知识,可检察他弘法的内容是否支 三摩地

2018-07-22

很多人在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通常学佛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是为了要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呢?无非是因为死亡的那个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那个苦痛;讲到这个学佛要了脱生死,说因为对于死亡的恐惧有苦,然后想要来学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骨肉至亲、深交好友,末了结局不过如是草草,更别说素不逢面之人;人生啊!人生啊!有何可恃!有何可以记挂!有何可以筹量!是以当发露恶行,总为过往无量劫来意识心之造恶来忏悔,以无量劫之不尽,能获诸佛菩萨之怜悯而得一时受苦之,当知此即是莫大恩典,当知此即是自省因缘!当知冤亲债主忍受饿鬼道上之无穷痛苦,每日之一时受苦,俱盛过凡夫之终日、终月、终年、乃至有 三摩地

2018-07-22

地球人类和其他类众生相比,有着心性刚强、博闻强记、思辨严密、有苦有乐的特点,很适合学佛修行。是以在各个小世界内,最后身菩萨都是在南瞻部洲(地球)示现成佛,说法度众。人类是胎生,需要借助父母的因缘,有入胎、住胎、出胎的过程。生而为人者,多为前世能持五戒,积德行善,奉公守法(行中品十善)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一者,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种是发了菩提心——也就是发四宏誓愿——想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可是发心之后,当他开始修学佛法时,听到开示说:想要成佛,得要无量数劫苦行来修道,才能获得佛果。他听了,脚底凉了:那还行吗?人生已经够苦了,还要去修苦行?苦上加苦,我才不要呢!闻已生悔。虽然他仍然在佛门中继续修行佛道,可是他心中已经不太真实修证佛道了;只是应付应付,表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了父母才能有这个色身来修菩萨行,我们欠恩于父母,要懂得报恩;可是师长教导你出离生死乃至证得佛菩提果,我们也可以转而帮助父母修学佛菩提,乃至亲证解脱果或佛菩提果,所以在佛法中师长反而比父母重要。假使有因缘,供养善友也是好事;当你有了资财之后,对于引你进入佛门、引你进入最胜妙了义的善友,却不愿意有一些供养,就没资格当菩萨了,所以当实义菩萨的第三个条件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学佛人一般在家课诵用功或参加,常会诵念回向发愿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其中三障指的是哪三障?意涵是什么?三障,一般指的是烦恼障、业障、报障。如《佛说佛名经》有这样的圣教:所言三障者:一曰烦恼障、二名为业障、三是果报障。(《佛说佛名经》卷1)《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也说: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大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2集佛教相信阎罗王吗?>正钧老师主讲(原标题:阎罗王在这个世间到底是扮演什么角色?) 三摩地

2018-07-22

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呵责这些二乘人。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而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佛的引导之下,渐渐的一位又一位的证悟了如来藏。此时所有的佛一起听闻般若教法,但是各自依着自己的因缘,得到了自己的见解。譬如,大乘的菩萨知道,佛在般若经里面所说的空,就是本心、如来藏、空性;可是二乘的人听闻了之后,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 三摩地

2018-07-22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缚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缚结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十信位之修证,虽说是学佛的初级阶段,也不是容易修的!2、十住位之修证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二住位修诸戒法戒相,坚持不犯。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要成佛,最重要就是要明心见性,这是成佛的最基本门坎;若无此基本门坎,永远在外门修学佛法,永远进不了内门修行。因此,学佛人要弄清楚,进了佛门究竟要当哪一种达人:是当世间法的达人呢,还是要当出世间法的二乘达人,或者是当世出世间法的达人。如果你喜欢当世间法的达人,就会在六道里不断地轮回,不断地生死,根本无法出离三界。如果你发愿当出世间法的二乘达人,我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