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佛菩萨才会反覆地告诫:有志于菩萨道修行的菩萨们,千万千万要戒瞋,因为瞋的危害太大了!瞋是一个很大的性障!所以就是说,修行上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大家要对治瞋。这个瞋的对治,恰巧就是菩萨六度修行里面的其中一个,叫作忍辱度的内容。 ------正觉电子报第139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5集陀罗尼-咒语>叶正纬老师 admin

2020-02-21

那在前面几个讲次里面,我们曾经跟大家说忍辱度的内涵:第一个内涵,就是所谓的世间忍的层次,而世间忍有绝大部分,都是在对治瞋对治瞋并不容易,因为你想想看,众生都是这么自私自利,可是却不断地犯瞋的心行,来伤害自己而且不肯改过(也很难改过)。这个就是告诉你,要对治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样的它得要有一些方法,这个方法,佛菩萨在忍辱度里面,有教给我们一些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佛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佛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 admin

2020-02-21

另外对于瞋恚重者修慈悯观,瞋恚重就是对于众生,在摄受众生的过程里面,有违逆的境界就不能安忍,不能安忍就会起瞋,所以佛陀说,瞋恚重者应该要修慈悯观,对于众生要修慈悯,以种种的法要来修慈悯,让他能够对治瞋恚的烦恼、瞋恚的这个习气。多愚痴者要修缘起观、因缘观,也就是对于这种法义上,没办法去了解的这样的一个弟子众,让他修缘起观、因缘观,透过因缘辗转发起的过 admin

2020-02-20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佛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佛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 admin

2020-02-04

不过,在对治瞋习这一个部分,我们要很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菩萨行者,不可以随便对人起瞋,因为“故瞋”是菩萨的重戒。如果说,你这一个瞋是对自己瞋,什么叫对自己瞋呢?就是说:我这件事情怎么又做不好了!我事先应该怎么样。所以这样的一个瞋,它是有一个检讨改进的效果。但是,如果这个瞋是一向对著别人的话,那就是一个不好的重戒的行为可能会呈现。接著我 admin

2018-08-13

乐于布施者就是因为有慈愍心,慈愍心来看待众生;慈愍心本身就是在对治瞋,所以既然能够发起这个慈愍心,就是能够安忍、能够接受众生在三界中生死苦而不能出离,需要菩萨来摄受,所以他能够毁坏这个瞋。同时能够毁坏这个痴,痴的意思就是说,不知道在生死中受苦的道理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解脱?那么这位乐于布施的菩萨,他已经能够实证自心如来,能够知道一切法的根源,都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佛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佛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 三摩地

2018-07-23

见到这一件事实之后,是不是起瞋欲加以苦,欲生损害的念头就又淡薄了一点呢?此外,还有三种慈心观,也就是众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的观行,也可以作为对治瞋恚的参考。不过这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就不多作说明了。总而言之,就是要离瞋的过患,得到离瞋的安隐。难道你不是这样想吗?可是问题是:说归说,做的时候有时候往往就是觉得力不从心,有时候甚至还会在心里面总感觉有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40)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憍尸迦!您知道吗?有一个从没见过的夜叉鬼,面貌非常的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您的宝座上,我们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他长得如此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天王您的宝座上,我们都非常的生气恼怒;但是很奇怪的是,随著我们的瞋恚心越来越炽盛时,那个夜叉鬼的面貌却是越来越端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这时候释提桓因就告诉三十三天的天众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佛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佛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就无上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佛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佛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对于瞋恚重者修慈悯观,瞋恚重就是对于众生,在摄受众生的过程里面,有违逆的境界就不能安忍,不能安忍就会起瞋,所以佛陀说,瞋恚重者应该要修慈悯观,对于众生要修慈悯,以种种的法要来修慈悯,让他能够对治瞋恚的烦恼、瞋恚的这个习气。多愚痴者要修缘起观、因缘观,也就是对于这种法义上,没办法去了解的这样的一个众,让他修缘起观、因缘观,透过因缘辗转发起的过程里 三摩地

2018-07-23

不过,在对治瞋习这一个部分,我们要很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菩萨行者,不可以随便对人起瞋,因为故瞋是菩萨的重戒。如果说,你这一个瞋是对自己瞋,什么叫对自己瞋呢?就是说:我这件事情怎么又做不好了!我事先应该怎么样。所以这样的一个瞋,它是有一个检讨改进的效果。但是,如果这个瞋是一向对着别人的话,那就是一个不好的重戒的行为可能会呈现。接着我们来看,如果说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如何对治瞋恚,这里简单说明如下。首先,我们要观察到瞋心的过患,从而可以减损我们瞋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消除掉。《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