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煖等四法依四寻思四如实智初后位立,四寻思者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如实遍知此四离识及识非有,名如实智。名义相异,故别寻求;二二相同,故合思察。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煖位。谓此位中创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得名;即此所获道火前相,故亦名煖。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谓此位中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若作是观(一切法唯假)名为正观。彼于虚假所依处所实有——唯事拨为非有,是则一切虚假皆无,何当得有一切唯假、是为真实?由此道理,彼于真实及以虚假,二种俱谤都无所有。由谤真实及虚假故,当知是名最极无者。如是无者,一切有智同梵行者不应共语,不应共住。如是无者能自败坏;亦坏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若作是观(一切法唯假)名为正观。彼于虚假所依处所实有——唯事拨为非有,是则一切虚假皆无,何当得有一切唯假、是为真实?由此道理,彼于真实及以虚假,二种俱谤都无所有。由谤真实及虚假故,当知是名最极无者。如是无者,一切有智同梵行者不应共语,不应共住。如是无者能自败坏;亦坏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依四种寻思而定加行位之四位层次:暖、顶、忍、世第一法,故名四加行(密宗之四加行是邪见,不是佛法,详见平实导师所著《狂密与真密》之开示)。大乘见道必须具备之四善根是暖、顶、忍、世第一法,修这四法就是加行道。此四加行总名顺决择分,是随顺大乘正法之熏习,于疑惑中,心得决定,力能拣择;顺此决择之能力,能决疑择法。决疑即是正见,由于此见而有随顺正法之决择能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已成就十信位修习对于三宝以及因果具有信心而进入住位的菩萨,经过初住位到五住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资粮的修集后,进入六住位中,一方面先要证得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另外一方面,才能够经由般若中观的熏习建立知见,再藉着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成唯识论》卷九),这大乘四加行的寻思与现观,在六住位满心时,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已成就十信位修习对于三宝以及因果具有信心而进入住位的菩萨,经过初住位到五住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资粮的修集后,进入六住位中,一方面先要证得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另外一方面,才能够经由般若中观的熏习建立知见,再藉着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成唯识论》卷九),这大乘四加行的寻思与现观,在六住位满心时,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修定的时候,想着眷属、资财,或者受邪知见所惑,这些寻思,其实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碍,当然更加是没有办法修定。第四是粗重心散乱。前面一种邪缘散乱,是依着外境种种相而来作的分类,让自己迷失在想阴当中,没有办法安止下来修定。但是如果修定有了一段时间,自己产生了轻安喜乐,对于这轻安的喜乐产生了执着、产生了自满,觉得自己高于他人,或者另外相反的一个状况,觉得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寻思无限活计,毕竟难逃死王。不如及早念佛,临终定往西方。难免衰残老病,休夸气力强盛。朱颜能得几时,白发忽然满镜。有限光阴尽来,无常杀鬼催并。不如及早念佛,悟取弥陀自性。任你千般快乐,饶君万种方略。何由永固此身,谩说长生妙药。非久形神脱离,争容顷刻停泊。不如及早念佛,净土方为安乐。无常终是到来,三界众生可哀。如入宝山相似,自甘空手而回。弥陀全体呈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十一篇:蔡青利见道报告蔡青利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一心顶礼恩师平实菩萨回忆儿时,自懂事以来,便经常抬头望著天际……寻思著:“我从何处来?为什么要来?以后又要去哪里?”小时候乡下住家的厕所是在屋外六十公尺处;从厕所的小窗望出去,便可见远处高低隆起的墓地。我每每起身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五灯会元》记载: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问六祖:“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六祖道:“寻思去!”因此,六祖顺世后,希迁禅师便每日于静处端坐寻思,寂若忘生。当时,六祖会上有位首座和尚,看到希迁禅师这等样子,就问:“六祖已经圆寂了,你在这里空坐干什么呢?”希迁禅师道:“我禀承六祖的遗诫,坐在这里寻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谪官在黔南道中,昼卧觉来,忽尔寻思,被天下老和尚谩了多少!唯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亦作“慈悲”)也,不胜万幸!”山谷居士悟道后,惟清禅师亦曾寄诗偈祝贺,偈云:“昔日对面隔千里,如今万里弥相亲。寂寥滋味同斋粥,快活谈谐契主宾。室内许谁参化女,眼中休去觅瞳人。东西南北难藏处,金色头陀笑转新。”山谷居士和云:“石工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反覆寻思。毕竟是个甚么道理○山僧五岁出家。在上人侍下。见与宾客交谈。便知有此事。便信得及。便学坐禅。十六为僧。十八行脚。在双林远和尚会下。打十方。从朝至暮不出户庭。纵入众寮。至后架。袖手当胸。不左右顾。目前所视不过三尺。初看无字。忽于念头起处。打一个返观。这一念当下冰冷。直是澄澄湛湛不动不摇。过一日如弹指顷。都不闻钟鼓之声。十九在灵隐挂搭。见处州来 | admin 2018-07-19 |
|
|
法眼下谓之箭锋相拄,更不用五位君臣、四料简,直论箭锋相拄,是他家风如此,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若向句下寻思,卒摸索不着。法眼出世,有五百众,是时佛法大兴,时韶国师久依疏山,自谓得旨,乃集疏山平生文字顶相,领众行脚,至法眼会下,他亦不去入室,只令参徒随众入室。一日法眼升座,有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云:“是曹源一滴水。”其僧惘然而退,韶在众,闻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若拟议寻思,千佛出世,也摸索他不著。若是深入阃奥,彻骨彻髓见得透底,盘山一场败缺;若承言会宗,左转右转的,盘山只得一橛;若是拖泥带水,声色堆里转,未梦见盘山在。五祖先师道:“透过那边方有自由分。”不见三祖道:“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若向这里道,无佛无法,又打入鬼窟里去。古人谓之解脱深坑,本是善因而招恶果。所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拟议则髑髅前见鬼,寻思则黑山下打坐。明明杲日丽天,飒飒清风匝地。且道古人还有淆讹处么?”试举看。举,庞居士辞药山,山命十人禅客,相送至门首。居士指空中雪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时有全禅客云:“落在什么处?”士打一掌。全云:“居士也不得草草。”士云:“汝恁么称禅客,阎老子未放汝在。”全云:“居士作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尔著作道理,拟议寻思,直是难见。渐源云:“正好著力。”看他悟后道得自然奇特。道吾一片顶骨如金色,击时作铜声。雪窦著语云:“苍天苍天”,其意落在两边。太原孚云:“先师灵骨犹在。”自然道得稳当。这一落索,一时拈向一边。且道作么生是省要处,作么生是著力处?不见道:“一处透,千处万处一时透。”若向不道不过处透得去,便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我从此一时休去,自己财宝,随身受用,可谓快活;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不见一法生灭相,不见一法去来相,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但自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无可疑虑,莫寻思、莫求觅,心性本来清净。故华严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又净名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无事。去!莫 | admin 2018-07-19 |
|
|
拟议寻思隔万山。问正当上元。水牯牛在什么处。师云。铁棒打著疮痕露。乃云。拨尘见佛。未免眼里撒沙。闻声悟道。亦是耳中著水。直得生佛无阶级。空界悉等平。净裸裸绝思惟。赤洒洒没可把。犹未离这边事在。更须挥金刚宝剑斩断謷讹。拈杀活拄杖打破得失。亦未明向上一窍在。傥或具大丈夫意气。有烹佛祖钳锤。直下向那边承当得。却来这里横三竖四坐一走七。荷负宗乘提持祖印。有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更不容拟议寻思。开口便说。亦不复周由者也。假使善财入弥勒楼阁。尚资敛念。普眼入普贤妙境亦借威神。只如今直得八穴七穿四通五达。一处透千处万处通明。一光明千光万光普照。且到家一句作么生道。风前有路超调御。鼓腹讴歌乐太平。复有颂云。本是山中人。无能唯守拙。岂谓有虚名。远达丹凤阙。降敕住天宁。竹舆星夜发。今朝亲到来。一句无言说。别别。金色头陀曾漏泄。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直下便是不通拟议寻思。还有作家禅客么。试出众证据看。僧问。如何是临济下事。师云。一刃两段。进云。如何是云门下事。师云。三句纵横进云。如何是曹洞下事。师云。五位君臣没分付。进云。如何是沩仰下事。师云。进前退后绝商量。进云。那一句如何。师云。何不问法眼下事。僧礼拜。师乃云。灵山提密旨。独有迦叶亲闻。少林演妙诀。唯许神光担荷。只为机机相副箭箭相投。用处声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