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愿我得菩提后,仅仅宣说一句法要,亦能使——远离智慧众生听闻胜妙智慧法语;入歧途众生听闻正道法语;希求如虚空般智慧众生听闻无所得智慧法语;欲求清净六波罗蜜多众生听闻圆满清净六度法语;未圆满四摄者听闻圆满四摄法语;希求四梵住众生听闻平等四梵住法语;菩提法未圆满众生听闻圆满出离心法语;不修智慧、有嗔恨心众生听闻大海手印法语;于无生法生希有心众生 admin

2020-07-30

  所以只有名(就是我们有佛法的名相)是没有用的,因为不知道它详细的内容,还是不能了解真正的佛法;所以才要进行观行,也就是要对于佛法中的名相,能够在现象界里面、在生命里面详细地观察它的内容,这个详细观察它的内容而能够了知,就是了知到它的义;然后了知它的义之后,还要知道它的自性,每一个名相它的自性是什么?然后它的差别相是什么?所以形成了名、义、自性、差别 admin

2020-07-17

  在修定的时候,想着眷属、资财,或者受邪知见所惑,这些寻思,其实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碍,当然更加是没有办法修定。第四是粗重心散乱。前面一种邪缘散乱,是依着外境种种相而来作的分类,让自己迷失在想阴当中,没有办法安止下来修定。但是如果修定有了一段时间,自己产生了轻安喜乐,对于这轻安的喜乐产生了执着、产生了自满,觉得自己高于他人,或者另外相反的一个状况,觉得自 admin

2020-06-08

  三缚结应依前说的四加行来断之,依四寻思修四如实智,实证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相,由煖位、顶位、忍位而世第一法,如此断除三缚结,就成为大乘别教中的六住位贤人,也是声闻教中的初果圣人,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即可得证解脱果。然而二乘圣人已证得解脱,为何还是被佛称为愚人?因为,不知不证空性心如来藏——涅槃本际,般若智慧无法生起与开展故。所以,必须发起 admin

2020-06-08

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李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 admin

2020-03-26

但是他的体性却是甚深微妙、寂静微细,虽然就在有情的身上,但是却非常的难以察觉,并不是世智聪辩的人能够用寻思可以测知的境界,而是只有七住位以上的真实义菩萨才能够自内所证的智慧境界。当七住位以上的菩萨找到自身的如来藏心之后,就能够时时现观他的体性以及作用,也能够确定他是不生不灭的,是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不曾有一刻中断过,所以说他是实相法界,是本不生 admin

2020-02-21

于彼随法多随寻思。多随伺察。如是名为由意乐故令业成重。由加行者。谓于彼业无间所作。殷重所作。长时积集。又于其中劝他令作。又即于彼称扬赞叹。如是名为由加行故令业成重。由田故者。谓诸有情于己有恩。若住正行及正行果。于彼发起善作恶作。当知此业说名为重。与彼相违。说名为轻。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二其有恩者亦有五种。一母。二父。三妻子。四奴婢仆使。五朋友兄弟亲属 admin

2020-02-21

当知此中依所追求、所寻思、所染著事,有四种爱乐。谓未来所爱乐事,即所追求;过去所爱乐事,即所寻思;现在所爱乐事,即所染着,此复二种:一、所爱乐事,二、从彼所生所爱乐受。】(《瑜伽师地论》卷14) 大意是说,众生所贪爱的境界就是源自于五尘境,对于这五尘境界及其上面的法尘境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知及贪爱执取;除了对于现前境界的贪爱之外,也贪爱未来的境界, admin

2020-02-21

当知此中依所追求、所寻思、所染著事,有四种爱乐。谓未来所爱乐事,即所追求;过去所爱乐事,即所寻思;现在所爱乐事,即所染著,此复二种:一、所爱乐事,二、从彼所生所爱乐受。(《瑜伽师地论》卷14) 大意是说,众生所贪爱的境界就是源自于五尘境,对于这五尘境界及其上面的法尘境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知及贪爱执取;除了对于现前境界的贪爱之外,也贪爱未来的境界,因 admin

2020-02-21

那为什么说修习念佛法门,不论是持名念佛或是无相念佛,除了能对治昏沉外,也能对治掉举和散乱这两个大随烦恼呢?在上一集节目中,我们已经引《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的定义说:掉举者:谓因亲属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或随忆念昔所经历戏笑欢娱所行之事,心生諠动腾跃之性。(《瑜伽师地论》卷11)弥勒菩萨同时也说掉举是:于亲属等,所有寻思;于曾所经戏笑等念,及于彼 admin

2020-02-21

顺障法是随顺五盖而引生的种种障碍修道的心行法相,例如随顺贪欲盖就会生起耽着净妙境界的心行,随顺瞋恚盖就会生起瞋恚的心行,随顺昏沉睡眠盖心中就会生起黑暗相,随顺掉举恶作盖心中就会寻思家园美好、眷属美好乃至追忆往昔欢乐嘻笑等事,随顺疑盖就会生起无前世、无后世等三世因果的邪见分别。而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就是要从这些随顺五盖而引生的种种障碍修道的心行中出离,进 admin

2020-02-21

弥勒菩萨的根本论《瑜伽师地论》中定义说:掉举者:谓因亲属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或随忆念昔所经历戏笑欢娱所行之事,心生諠动腾跃之性。(《瑜伽师地论》卷11)说掉举是因为修行人正在修清净行之时,心中却怀着染污贪欲,或者寻求思念自己的亲人眷属、妻子儿女;或者对于所处居处和周遭环境的染净,以及自己色身的盛衰离合,感生欣喜忧戚,因而心中不断筹量思虑;或者寻 admin

2020-02-21

但是他的体性却是甚深微妙、寂静微细,虽然就在有情的身上,但是却非常的难以察觉,并不是世智聪辩的人能够用寻思可以测知的境界,而是只有七住位以上的真实义菩萨才能够自内所证的智慧境界。当七住位以上的菩萨找到自身的如来藏心之后,就能够时时现观他的体性以及作用,也能够确定他是不生不灭的,是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不曾有一刻中断过,所以说他是实相法界,是本不生 admin

2020-02-20

但是他的体性却是甚深微妙、寂静微细,虽然就在有情的身上,但是却非常的难以察觉,并不是世智聪辩的人能够用寻思可以测知的境界,而是只有七住位以上的真实义菩萨才能够自内所证的智慧境界。当七住位以上的菩萨找到自身的如来藏心之后,就能够时时现观他的体性以及作用,也能够确定他是不生不灭的,是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不曾有一刻中断过,所以说他是实相法界,是本不生 admin

2020-02-19

所以只有名(就是我们有佛法的名相)是没有用的,因为不知道它详细的内容,还是不能了解真正的佛法;所以才要进行观行,也就是要对于佛法中的名相,能够在现象界里面、在生命里面详细地观察它的内容,这个详细观察它的内容而能够了知,就是了知到它的义;然后了知它的义之后,还要知道它的自性,每一个名相它的自性是什么?然后它的差别相是什么?所以形成了名、义、自性、差别 三摩地

2018-08-16

但是他的体性却是甚深微妙、寂静微细,虽然就在有情的身上,但是却非常的难以察觉,并不是世智聪辩的人能够用寻思可以测知的境界,而是只有七住位以上的真实义菩萨才能够自内所证的智慧境界。当七住位以上的菩萨找到自身的如来藏心之后,就能够时时现观他的体性以及作用,也能够确定他是不生不灭的,是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著,不曾有一刻中断过,所以说他是实相法界,是本不生 admin

2018-08-16

所以我们在上一节有介绍到,我们用四寻思的方式,来对五阴进行寻思;可是在寻思的过程里面,有所谓属于它的自性,还有自性的差别,种种的分辨。可是不是只有这个部分。譬如说,我们也举例,我们要去寻思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什么是善行的自性,什么是恶行的自性,还有它种种的差别。可是不是只有如此,我们还要寻思:当我们在观察所谓的善恶行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善行、恶行 admin

2018-08-10

但是他的体性却是甚深微妙、寂静微细,虽然就在有情的身上,但是却非常的难以察觉,并不是世智聪辩的人能够用寻思可以测知的境界,而是只有七住位以上的真实义菩萨才能够自内所证的智慧境界。当七住位以上的菩萨找到自身的如来藏心之后,就能够时时现观他的体性以及作用,也能够确定他是不生不灭的,是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著,不曾有一刻中断过,所以说他是实相法界,是本不生 三摩地

2018-08-10

我们说的寂静并不是说他都不讲话、他都不出声,而是说外五尘以及一切的恶寻思、随烦恼,已经不能够轻易地扰动了他的心思;当有这一些恶寻思、随烦恼的现起的时候,有著这样寂静力量的学人,他也只会静静的看著。尤其是,如果又有大乘见道的功德,在十住位的修行,从初住到十住,都能够依著诸法如幻的这样的一个心念来看眼前的事物,对于会再造下粗恶的身口意业,已经不是这样的 admin

2018-08-06

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云何名为最极寂静。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云何名为专注一趣。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云何等持。谓数修数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3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