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见是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这样的见解是我见。五阴,它是虚妄的,但是它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因为有这样不同的功能,众生才会把它当成是真实的我。五阴的功能:第一个色阴,色阴主要是五根,能用五根去触五尘,因此色阴的功能是触。受阴,受阴是能领受苦乐或者是不苦不乐,这样的一个受,说是受阴。想阴,想是了知;不管有没有起语言文字的了知,都 admin

2020-02-19

是弃舍的意思,也是弃舍三种烦恼。那么到底是弃舍哪三种烦恼呢?这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一个是我见,第二个是戒禁取见,第三个是疑见。先来说我见,我见是认取五阴中的一阴为常住不灭的我,有了这样的见解,落入了我见。第二戒禁取见,是对于什么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解脱不清楚,想要施设种种的戒禁来求得真正的解脱,这样的见解是戒禁取见。(戒禁取见是施设 admin

2020-02-19

这个咒陀罗尼讲到的部分,是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令彼章句皆悉神验无所唐捐。这个部分,诸位菩萨看到了弥勒菩萨的讲法之后,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啊!因为,菩萨的咒陀罗尼开始讲到了能除有情灾患,这里表示说,这一类型的陀罗尼,它的目的是在透过一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有情解除灾患;而这个所谓的方法,是透过名相跟章句把它串联起来。比方说,一句 admin

2020-02-19

那当然是说,另外一个要给大家的建议,是因为佛法跟一般人所认知到的世间法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真正的佛法,绝对不会像一般的世间法这样子广为大众所欢迎拥戴。因为,一般的众生都是具足了贪瞋痴的,那么这一些的众生,大家所爱乐的法,如同大家在演艺圈里面所看到的粉丝追逐明星一样;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你可以想像到,这样子所讲的佛法,一定不是真正的佛法。〔编按:因 admin

2020-02-19

因为这个佛典故事里面有特别提到咒(即陀罗尼)这个字,我们觉得有必要让大家了解陀罗尼的义理,所以旁征博引了一下。我们上次讲到的是《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到:菩萨要具有四种的妙陀罗尼,也是菩萨的法陀罗尼、菩萨的义陀罗尼、菩萨的忍陀罗尼,然后最后一个是菩萨的咒陀罗尼。这每一种陀罗尼,弥勒菩萨都特别冠上菩萨这个字眼。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菩萨所独有的。我们上 admin

2020-02-19

什么是一切菩提行缘?是平常如何跟众生解说三乘菩提,这些行为的缘起,都叫作一切菩提行的因缘。也是说,日常生活和众生接触的过程中,告诉众生什么是三乘菩提,当众生想要修证三乘菩提时,也善巧方便地教导他们,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证得三乘菩提,这些都叫作一切菩提行的因缘。意思是说,想要修证三乘菩提,必须要有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也是说,想要修证三乘菩提,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经》卷7)我们先看看这个部分。我们说当然在《优婆塞戒经讲记》里面,平实导师对于这个里面的内容有非常详细的解说,所以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如果可以的话,请大家一定要尽量有这个,手中要请一本平实导师这个讲记的法宝,自己逐字的研读,这样才会有真实的受用。所以我们在这里的解说应该是完完全全都是按照着平实导师所讲解的内容略加补充,让大家容易了解 admin

2020-02-19

只有声闻戒有所谓的舍戒,而且舍的还是声闻戒而不是舍菩萨戒;所以有比丘、比丘尼,舍戒还俗的事相。那么假如菩萨真的是自己舍戒,意思不是说他不再想要当菩萨了吗?不应该会有这样的事嘛!因为菩萨是尊贵的,因为好不容易自己心得决定发了菩提心而来受菩萨戒,怎么还会有学佛人愿意开倒车的呢?而自失善利,乃至于说是被人家误导而舍戒的。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 admin

2020-02-19

受善戒既然得无量福,犯戒会比平常人所造的罪更重,这是相对的。权力大时义务也增大,因此持戒以后必须要很小心、很严谨地受持,千万不要毁犯。所以佛说:【若离戒受有功德者,一切恶兽狮子虎狼应得功德,然实不得。以是因缘,受善戒者得无量福,受恶戒者得无量罪。】(《优婆塞戒经》卷七)正由于这个缘故,佛在别的经中说出许多种不该犯的恶律仪。律仪是指心意在身口上表 admin

2020-02-19

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是要成佛----成佛菩提,也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经》卷七)也是说,这样的戒,不管是恶戒或是善戒,时不具足,支不具足,不得戒。时是先有一个时节受了戒,这是时具足。支是说,得要有身口意三法都具足受。若有人卧病在床无法表示意思的时候,连开口说个能持都没办法,我们如果帮他传戒,这样依旧是不得戒的。当我们问他说:不杀戒,能不能持?他无法回答:能!也是说,能持的意思表示不出来,这时候口 admin

2020-02-19

但是当他们批评佛教出家人犯戒的时候,我们可以质问他们:你们有没有受比丘戒?有没有受菩萨戒?有没有遵守佛法的戒律?或者你们有没有在传戒法?或者在持戒法呢?大家可以先问他们这一点,一定是要先受了戒以后才能有戒可以犯的,但他们从来都不受戒,连一戒都没有,当然不犯戒,那根本都还在解脱的门外混,哪能跟佛门持戒的人相提并论?问题在这里:有戒可犯才是佛门的出家 admin

2020-02-19

今天我们将延续上两集的题目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上两集我们有提到道与业之间的差别,也是说,作和无作的戒罪差别。我们也作了总纲的说明身三业和口四业既是道也是业;也提到如果只是在意业上面有贪、瞋、痴,那只有业而没有道;也说明了戒罪并不破坏世间的真实道理。上两集我们也介绍了,我们之所以有有作罪,这是因为有身行、口行的造作而成的缘故,也由于这个因 admin

2020-02-19

世间上不可能有人可以把坏跟蛋两个字一起说,一定是两个字前后次第而说,也是说二字不得一时,这两个字在同一时刻始终不会和合为一:当我们讲坏字的时候,蛋字还没有出现;当我们讲蛋字的时候,坏字已经过去了,两个字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和合在一起,所以坏蛋这两个字的骂人意思,其实不可以说是能够成的;这是我们在修忍辱度的时候,必须要观行的功课。但是即使如此,如果有 admin

2020-02-19

简单来说,这里的一段经文所说的,是要我们来修除性障。而性障的消除,之前也跟菩萨们提过了《大般涅槃经》说过了: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而我也跟菩萨们提起了,一切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一些客尘烦恼、这些性障生起的这些过咎要现前的时候,你要记得这一段经文,你要记得:第一个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先能够安住在忆佛念,不要去打开门户,不要门户洞开让客尘进来成为你烦恼 admin

2020-02-19

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受菩萨戒这件事情?有些人在听到了说学佛以后要受菩萨戒,他吓了一跳,想说:如果我受了菩萨戒以后,那岂不是被一条大绳子绑住了?从此我不得自在了嘛!所以他不想再学佛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心态,其实他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菩萨戒其实是菩萨的身口意行的准绳。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是因为身口意行不 admin

2020-02-19

佛说:在家菩萨如果知道这两种方便法门,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他人;如果只有其中的一种,没有办法自利,也没有办法利他了。所以说,在家菩萨不太容易当喔!各位如果想要容易当个菩萨,应该赶快去剃头当个出家菩萨吧!不仅可以受人恭敬供养,也可以免去许多以在家身弘扬正法时所遭遇到的困厄。但是,如果您还是想要当个在家菩萨,得要有心理准备:譬如像平实导师弘法二十 admin

2020-02-19

如果世间法的工巧明不好,想要证得一切种智很困难;因为工巧明是世俗智,世俗智好的人,佛道的进展会比较快。如果工巧明好的话,纵使因为心性直爽而常常被人骗去钱财,那也无所谓,顶多骗上三回、五回,大不了十回,也会学乖;但是这种人的工巧明大多很好,工巧明好的人,善于了知世间事,这种人在道种智的修证上面会比较迅速,道业也比较容易成。当然,这不是一世、两世 admin

2020-02-19

现在我们从第三辑第74页,继续为大家说明:菩萨的世间乐与出世间乐。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菩萨若能自具如是二乐、二福化众生者,是则名为自利利他。(《优婆塞戒经》卷2)这段经文延续上一集,继续在讲菩萨的自利利他,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啊!利益有 admin

2020-02-19

第三个为法,是从受戒本身的目的来作思惟,因为受戒是为了要求证三乘菩提诸法。我们要去观察诸佛传授给我们的法,包括戒、定、慧三学,都是清净无染的佛法,能够让我们得到现在世与未来世的利益,可以让我们逐渐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而受戒是成三乘菩提的基础,以最基本的五戒来说,它可以让我们保住人身,而能够生生世世有修行与提升的机会;而菩萨戒则可以让我们在佛菩提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