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都需要靠福德来支撑。福德又像是碗,智慧是水;碗越大,水可以装的越多。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 三摩地

2018-07-23

在四圣谛所建立的知见是这样的:菩萨知道五蕴的出生是苦,因为有五蕴的出生,所以才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而五蕴本身:色蕴是四大所成的色身,四大一向是变异无常的。而受蕴指的是眼根触色尘,耳根触声尘,鼻根触香尘,舌根触味尘,以及身根触触尘,意根触法尘,触这六尘所生的受,那么触这六尘所生的受也是无常变异的。想蕴指的是,六根触六尘中所生的种种想,种种想 三摩地

2018-07-23

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 三摩地

2018-07-23

而如果当我们觉得很辛苦或很不顺的时候,也不必气馁!因为世间上还有比我们更辛苦更可怜的人,比我们福报更差的众生,例如非洲或偏远穷困的地带,也有许多难民非常地可怜!还有许多众生在三恶道受苦,所以我们在人间所受的苦没那么可怜了。另外当我们福报很好的时候一定也要努力积极地行布施和持戒,因为如果不趁早累积福德,也许有一天风水轮流转,换我们受苦了。所以不管修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平实导师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的说明,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平实导师还说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不会酸溜溜的,也不会谄媚和嫉妒别人,甚至别人一提到他会觉得他是位大 三摩地

2018-07-23

一、福田简述田是生长的意思,如同田地下种及耕耘以后,未来会出生果实;福田即为可生福德之田,被下了善业种子以后,未来世会出生可爱的果报,所以未来世能造福于种田者。二、福田种类福田分为几类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增上班的《瑜伽师地论》课程讲到供佛的功德很大,葛格我听了觉得不跟大家分享实在对不起大家!所以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简单跟大家略说介绍:可参考《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上跟我们讲供佛的时候算你是供养佛像,或是佛塔,或是佛舍利,都跟供养应身佛是一样的功德。(应身佛是指供养佛本人,例如在两千五百年前供养当时的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教导我们供佛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一念心起想要布施,在这一念施心中已经把悭心布施出去了,布施到解脱的彼岸,这布施度已经成了。能起这个心念去布施,是奉持佛所开示、传授的菩萨戒来利乐有情,所以在这一念之中具足了戒法。起这一念布施之心而能安忍无失,是忍波罗蜜;能如教而行,常常起一念施心而施,是精进不退;能够心得决定而不反悔、也不退转,永不会起悭,这样一念施心的决定不移,这也 三摩地

2018-07-23

住于不调伏心,会产生一个现象:不离爱见,行于邪见,起于贪欲、嗔恚,这是愚人──没智慧的人。可是如果住于调伏心,又变成声闻人;因为调伏了自己以后,舍报了要入无余涅槃去了,所以说是声闻法。所以菩萨不应当住于调伏心、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才是菩萨行。可是你如果没有证得如来藏以前,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这是什么境界。但是亲证如来藏以后,你想想看:如来藏会不会住于调 三摩地

2018-07-23

国王听了非常的生气,说:「我今天要试试妳到底是有自己的善业力?还是根本没有自己的善业力?」命令左右,在王城中,寻觅一位最低下贫穷的乞丐。使者奉了国王的教召,即便推敲寻觅,终于找到了一位最低下、最贫穷的乞丐,带到王宫来晋见国王。国王见后许可,即把善光公主交付予穷乞丐为妻,并对女儿说:「若是妳自有善业力,不须依靠父王的话,从今以后,未来生活所发 三摩地

2018-07-23

是说,大乘的表现是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有悖于此者应不是大乘。具体到现代禅与印顺法师菩萨道的争论,我们判断的依据将是《妙法莲华经》对大乘的这一表述。在现代禅与印顺法师的相关争论中,双方的焦点在于菩萨的资格问题。也是说,究竟行大乘菩萨道的主体应当是法眼清净的菩 三摩地

2018-07-23

众智是了知众生根性及共相智。共相智是类智,前面已经说过了。了知众生根性,是比较困难的智慧。我以前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性与因缘,一心想要把了义而且究竟的妙法传给别人,所以在禅三时统统有奖,也发生了总共三次退转的事件,而且都反咬我一大口,特别是这一次,比以前两次更严重,那真是惨痛的经验。所以我后来开始观察众生的根性,特别是在禅三小参时,借着你们 三摩地

2018-07-23

众智是了知众生根性及共相智。共相智是类智,前面已经说过了。了知众生根性,是比较困难的智慧。我以前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性与因缘,一心想要把了义而且究竟的妙法传给别人,所以在禅三时统统有奖,也发生了总共三次退转的事件,而且都反咬我一大口,特别是这一次,比以前两次更严重,那真是惨痛的经验。所以我后来开始观察众生的根性,特别是在禅三小参时,借着你们 三摩地

2018-07-23

以此逆向操作的方式,期能快速在此世以后,能远离贫穷匮乏的业行,古德有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有智的学佛人,当以此来检视自己的处境与行为,以智慧来面对环境及转变自己的命运。再者,一般的在家学佛人,尤其是菩萨道的行者,还是得兼顾家中的生活、照顾一家老小,因此确实需要一定的收入作为基本生活之需而长养道器;因此, 三摩地

2018-07-23

此八种是:一、执邪倒见:不相信有前后世,不相信有因果,更不相信有因果的所依、万法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本来在,不相信有三宝,不相信末法时期仍有住世,对于有有证悟之机缘这回事不肯信受,或者具断常二外道见者,具四倒者……等,皆是执着四倒邪见者。二、生于旁生道:旁生普皆愚痴,故无法修行,除非生于龙族中,又值遇善知识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与大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佛陀的记忆,功德、福德更大了,因为他们现在都误以为释迦佛的证量与福德是不如湿婆神的,所以他们现在把释迦牟尼佛收编成印度教的四大神之一。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佛陀有什么伟大功德了,不知这 三摩地

2018-07-23

三贤位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其中的十住位又叫作「十发趣」;十发趣,意思是说有十个层次让你发起那个心: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的解脱道;这叫做十种发趣,也是十住心。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 三摩地

2018-07-23

”〗讲记:佛说,修学大乘菩提以四种法作基础,要依这四种法为基础,才能成大乘菩提:第一要不贪财物,如果来到同修会学法,还想从同修会里面得到世间法中的利益,那叫做贪财利。有没有这种人呢? (大众回答:没有!)很多人说没有,想想应该是没有吧!不可能有嘛!会有人这么笨吗?来到这里本来是要学了义法的,还在同修会中贪什么财利呢?但是有!从我们出来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想要具足四个信分的法,共有五种法门可以成。既然修这五门能成信分,表示见道之前都得要修习这四种信分。既然是还没有见道的人所应当修习的五法,当然是外门修习这五种法门啊!换句话说:在见道之前,凡夫菩萨们都得先从外门来广修六度万行。有哪五门可以修得信分呢?这五门是施门、戒门、忍门、精进门以及止观门。可是这里的忍门并不是只有众生忍的忍辱法,而是比 三摩地

2018-07-23

语译:善生菩萨问:世尊啊!菩萨摩诃萨要想自利也能利他,应该要具足几法才能做得到?如果能自利而不能利他,想要成佛道会很困难、很缓慢;如果自利也能利他,会很迅速;因为在利他之中也能自利,自己的进步一定会非常迅速,所以应该要追求自利、利他兼俱,所以善生童子为我们问了这个问题。佛开示说:应该具足八法才能自利也能利他。这样子成佛很快了。有哪八个法呢?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