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部分的人,一生当中都在追求安居乐业,想要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也许要五子登科,也是要有房子、车子、银子、妻(夫)子、孩子;但也因此奔波忙碌、辛苦一生。而不论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到老的时候,才发现人终究还是会死,所以开始追求安身立命之道,于是走入了佛法修行想要悟道解脱、明心见性。如果这一生不想要悟道解脱,只想要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那还是要有基本当人的福 三摩地

2018-07-23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是要明瞭「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所谓「欲为不净」是说,因为修福生到欲界天,很容易会沉迷在天界的胜妙五欲当中,一直到把往世所修的福德都享用完了,那时候只剩下以往所造的小恶业要受报,所以会因此又下堕恶道受苦去了,因此世尊提醒我们「欲为不净」。在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男女欲,是像人间一样要两两相交,但是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进一步来说,算能够离欲发起四禅八定,升到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也还是「上漏为患」,并不是真正的解脱境界。譬如在人世间想要离欲而修学四禅八定的外道人,只要他们能够远离淫欲,而且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再加上把五盖性障都降伏了,可以出生到色界的初禅天去,远离欲界的一切苦恼。出生到色界天的天人,全都是中性身而没有男女根,所以表示他们已经完全离开了欲界男女欲的 三摩地

2018-07-23

到回向心的时候,是说因为对佛菩提道已经能够信心坚定不退,原本是一直积极在世间五欲上用心,到了这个时候,能够回转过来——心向佛道;而在善法上所作的福德,也会心心念念、坚定的回向给佛菩提;这是对佛菩提具足了回向心。到回向心的时候,各位可以发现回向表示说自己所关注的部分,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人天福报。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 三摩地

2018-07-23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是意识 三摩地

2018-07-23

「若复有人,修严房室屋宇殿堂施佛及僧,功德众多行相云何?恒离惊怖身心安乐;所得卧具细软最妙;衣服严身香洁清净;人间天上五欲自在;剎帝利婆罗门大姓种族,及长者居士宰官商主,聚落城邑国王大臣,随愿满足皆悉成。若于转轮圣王,随其福力,一洲二洲乃至四洲,王化自在。若于六欲诸天、四王、忉利,乃至他化自在,愿皆成,随意生彼。若复有人由前福力,于色界诸天,梵 三摩地

2018-07-23

绮语是什么样意思呢?绮语,它这个绮字,本来是一个丝绸品,上面有非常美丽的花纹。所以引发出来,凡是一切邪僻不正的,或者会涉及男女私情的、会增长世间贪爱的这样的一个话语,都叫作绮语。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它对于绮语有作了十种的分类,它是这样的分类:第一种的绮语情形是非时语;所谓的非时语,是这个话不应该是在这个时间说的,但是我们不会看时机,然后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我们对一个人是非常非常的怨恨,这样的一个怨恨的念头,是在我们的心中,乃至于说,我们对这样的一个怨恨,我们产生了恨不得要把他给杀了!但是我们没有说出口,我们也没有去做,所以这样的一个失控的念头,它并没有造作出很大的恶业,因为没有造成这样的事实,所以这只是一个心念的一个流转,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个负担;但是如果脱口而出的话,会造下了很重的口业,乃至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人常说有钱好办事,在菩萨道修行的路上,也一样有这个道理——有福德好成。我们之前学习过,福德有很多种,有钱财经济上的福德,身体健康上面的福德,眷属和睦上的福德等等。拿第一项——钱财经济上的福德来说,修行人虽然不看重钱,所谓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需要有这些粪土来滋养莲花。贫穷的人为三餐奔忙辛苦,每天烦恼的事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摩地

2018-07-23

慧心是所谓的,我们用粗浅的话来讲,是我们愿意去闻熏、听闻、熏习,并且思惟法义,这个叫慧心。也许有的菩萨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慧心呢?这个最主要是各位菩萨不妨仔细想想看,看看周边是不是有那样的众生有情,当你跟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往往掩耳然后跟你说:不要再跟我说这些大道理了,你只要告诉我答案好。的的确确众生的根性有千万种,是有一些众生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是说,如果想 三摩地

2018-07-23

前面说过,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佛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福?什么是慧?更深一层的来说,智慧是证得法,而福德是次法。要完成实证一个法的亲证,之前所需要的条件那是次法;没有准备好那个福德——那个次法,所以那一个法—那一个智慧—我们没有办法亲证。譬如说,我们如果现在想学会无相念佛这一个法,除了我们要在法上的用功、用心之外,还需要许多的次法。无相念佛叫作法,是一个可实证的法,它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而不成。若有比丘不著利养,便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若欲成此三法,当发善心,不著利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13)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如果贪著利养,将无法获得贤圣的戒律、贤圣的三昧以及贤圣的智慧,为什么贪著利养无法获得这三个法呢?有必要深入探讨。首先谈贪著利养不得贤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修正身口意的行为!而佛道的修行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是要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是说菩萨的修行目的是要成佛,要福德和智慧修集,要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一起成佛道!在佛道的过程中,我们会熏习很多知见,但学佛不是只是学知识而已,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这些正知见!譬如我们都知道要吃素,因为吃素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菩萨修学六度波罗蜜是以布施为首要,佛道的成必须福德与智慧圆满,因此布施是成佛之重要因缘。我们布施时,应该也要持戒不犯众生,让众生对我们无所畏惧。如果一个人一只手常常布施救济众生,另外一只手却同时在作伤害众生的事,譬如杀害众生、偷盗乃至常常侵犯他人的眷属;那这个布施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善人,因为他身口意行不一致,很可能他的布施只是心血来潮,或是另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里面,佛陀说实义菩萨,要怎么样来教导在家菩萨这些不放逸法的内容,我们一项一项地来为大家解说。首先在中佛陀说要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对于这一个内容是在家菩萨要修习布施,也是说,对于在家菩萨而言,有恩于自己的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应当在生活中能够给予尊重、恭敬、供养、承事其所需,也是要知恩报恩。因为在报恩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实义菩萨必得要实证,而且要清楚地举出教证解说,同时不会有矛盾,才能成四摄之首的布施法事。实义菩萨应当要以摄受,摄受是指四摄法首要的法布施,为什么说要以来摄受?什么是呢?指的是能够亲证的真实清净解脱法,而不是方便的二乘解脱法;因为二乘的解脱法,它只是解脱于三界生死,解脱于三界生死并不是成佛,它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实证的一些功德法上有所涉猎,并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都活在很可怜的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的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的!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只有少数人是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因为俗话常说八成的资产集中在两成的人手中,现在可能是九成的资产集中在一成乃至更少人的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辛苦的人们只会越来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宣讲《妙法莲华经》时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百福是在修十善中的每一善时,同时都要加上十种思惟,也是十善的一一善各有十种思,所以称为百福。《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第19〉: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平实导师为大家详细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地说明如何付诸实行才能成百福的功德,平实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