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世间人往往会认为,这个烦恼的起源,是因为在这五项里有所匮乏引起,那么我们就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让它们每一样都能够满足,这样不就能远离烦恼了吗?的确,这个看起来,好像是远离烦恼的一种方法!可实际上,这并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如果按照佛陀指引的智慧仔细去思量,就必须要看看,这个烦恼的根源到底来自何处?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匮乏呢?这个匮乏很显然的,都是因为有了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人往往会认为,这个烦恼的起源,是因为在这五项里有所匮乏引起,那么我们就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让它们每一样都能够满足,这样不就能远离烦恼了吗?的确,这个看起来,好像是远离烦恼的一种方法!可实际上,这并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如果按照佛陀指引的智慧仔细去思量,就必须要看看,这个烦恼的根源到底来自何处?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匮乏呢?这个匮乏很显然的,都是因为有了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走错路的修行人(我们说走错路,是没有依照佛陀的开示,正确的去找寻修行道路的这些修行人),面对关于三世联系问题时,必然会存有下列疑问:第一个,三世既然有所联系,死后就不能完全是灰飞烟灭;第二个,三世之间如果有因果存在的话,既然因果昭昭不爽,可能就有某一种所谓的业果报系统,能够自然的帮我们做因果酬报的工作。走错路的修行人,不肯依照佛陀开示的方式,正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子怎么说,除了护持正教修集广大福德之外,还要来修除性障,才能够修四加行的观行呢?因为如果说一个菩萨没有伏除性障的话,他在作观行的时候,他一定没办法专心的在法上用功,他一定会落在事相上,落在性障上面;然后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事,不管是家庭的关系,或是在工作的场合里面的关系,乃至进入了菩萨的僧团里面,也会跟其他的菩萨产生扞格。也就是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各位佛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若我们怀揣着我见,以我见为主导的思想在积累福德,那又如何让这份福德成为我们求道的增上缘呢?道是什么?我们在自我的指引下又去向何方?譬如在做护持工作时,想着我又积累多少功德,我又出了多少钱,我今天又帮助几个人,我这个月把书又送给多少人,这些人都因我而接触,他们都是我度化的,我希望自己的团体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我做了这 三摩地

2018-07-23

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摄心为戒,如果连粗糙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您都不去攀缘,那您连人、我、众生、寿者相,除非是因为日常生活职务的必要,或是说您的责任,譬如说您当母亲、您当一个父亲,或是说刚刚讲的职责,您是一个课长、您是一个董事长、您是一个工友,在行使这一些行住坐卧里面,您行使的职责的时候,您一样可以忆佛念带着;您把您的注意都集中在您该从事的工作,可是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就想想看你小时候、你求学时候,然后是你长大时候、结婚时候、有子女时候,乃至于说工作,乃至于的陪养父母的时候,或是孝养父母种种,这些过程阶段,有没有值得一提的事情?那些一直值得一提的事情,有的话你就把它写下来作笔记,作笔记去想:为什么你觉得它值得一提?把那个你第一次的那种感觉、那种境界受写下来(你感受到什么先不要用佛法种种名相),然后依此对于事情 三摩地

2018-07-23

再不然,工作很累了,吃过午饭、打个盹,也睡着了,那时候意识也间断了。如果精神很好,冷不防后脑勺一记闷棍打下来,意识也间断了。正当闷绝的时候,医师都说那个病人的意识不在了;因为他已经没有办法觉知,这表示他的意识觉知心已经不在了。由这些现象可以证明意识觉知心是会中断的。这个意识死了以后没有办法到下辈子去,最多只有到中阴的境界;然后入胎了,这一世的意识就 三摩地

2018-07-23

可以看到,不观察不知道,一观察吓一跳,光是吃一个早餐,就有多少个我在其中运作!其他如工作、生活、与别人交往中,处处都是充满我的运作,所以都是应该观察的对象。二、观察在这些事情中种种我见是如何依于色受想行识五蕴而产生的。仍以吃早餐为例。1、以色蕴为我:我饿了,是我的身体饿了,以身体为我;我吃早餐,是我的身体在吃东西,嘴巴吃进去,胃负责消化,肠道来吸收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要他不要对身体太执著,就很不容易;因为身体是我们的生命,拼命工作也只是为了满足,所以众生都会把身体当作唯一的生命,这个本来无可厚非,可是为肉身而造作一些恶业,后世就免不掉恶报,那就很不得。大家以为身体有一天死了,那就没有了、断灭了,其实我们的身体并非死后才叫没有,肉体的新陈代谢大概十年就全部换新的了。肉体的生命其实每天都在换新,而我们不知道。每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也就是说,无相观是依真实心如来藏的诸法实相来施设的,因为真心无形无色,又能出生万法,也能在与万法和合的运作当中,显示出真如实相无为之性;所以说,修学无相观是非常殊胜的!一般打坐或是数息的修行方式,都是在尽量远离外尘境界的静中修行方式,而等下了座回到世间境界生活工作的时候呢?大多就使不上力了!而念佛人在口中念佛名号或者心中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子怎么说,除了护持正教修集广大福德之外,还要来修除性障,才能够修四加行的观行呢?因为如果说一个菩萨没有伏除性障的话,他在作观行的时候,他一定没办法专心的在法上用功,他一定会落在事相上,落在性障上面;然后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事,不管是家庭的关系,或是在工作的场合里面的关系,乃至进入了菩萨的僧团里面,也会跟其他的菩萨产生扞格。也就是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3

的确!对于生活很苦的人来说,你跟他说要看破、放下,对他来说只是风凉话!因为这根本帮助不了他什么,他现在就是需要一块面包,需要钱,才能去缴房贷,小孩的奶粉钱、尿布钱才缴得出来,才能有生活费继续生活下去!因此要解决众生的烦恼,还是要先给他们次法,次法不只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更基本的次法是让众生能够生存在这世间,要先能找到稳定的工作,能够安居乐业,接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我退休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财务主管,工作就是要达成任务,不能出错,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报表,如有错误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任何不合常理的数字、或是人员的行为,都要很注意。久而久之就变得特别敏感,只要觉得一个数字怪怪的,或是一个人看起来不对,一问之下果然就有问题。但是学佛之后,对人事物的敏感就会变成一种障碍。因为学佛之人来自四面八方,每人有每人的习性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就想想看你小时候、你求学时候,然后是你长大时候、结婚时候、有子女时候,乃至于说工作,乃至于的陪养父母的时候,或是孝养父母种种,这些过程阶段,有没有值得一提的事情?那些一直值得一提的事情,有的话你就把它写下来作笔记,作笔记去想:为什么你觉得它值得一提?把那个你第一次的那种感觉、那种境界受写下来(你感受到什么先不要用佛法种种名相),然后依此对于事情 三摩地

2018-07-23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论人 三摩地

2018-07-23

农夫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工作呢?学生们不是念过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因为要养活这个色身。也许你说:农夫不辛苦,我才辛苦,虽然我只是朝九晚五上班,可是精神多紧张、压力多大,一天到晚忙得要死。可是你为什么要那么苦?正因为这个色身,你才要这么辛苦啊!疾病又从哪里来?不小心被人家撞着了,痛死了!也许走路要拐上一个月,痛得不得了;这苦又 三摩地

2018-07-23

1906年的南非爆发了祖鲁人反对英国人的叛乱,甘地在纳塔耳政府中供职,这份工作使他产生了自我控制性欲的强烈想法。在平叛的六个星期中,他禁欲的念头在心中越来越强烈。于是,甘地在凤凰村菩提树下立下誓言为了自己的事业禁欲,誓言成为他的屏障,誓言使他实现禁欲的可能性日渐增长。由此,也让笔者想到,中国的官员们哪一个没有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拳头立下过誓言,可在日后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每于日常生活中,为种种琐碎之事而烦心,光是每日衣食即需费很多心思,何况还有求学、升官、发财、交友、感情、婚姻、工作、事业、投资、理财、生儿育女、教育、学费……等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判断、决定。这是一般世俗人所面临的问题。学佛修行的人也是一样,未学佛时,看到亲人、朋友、同事在学佛、信佛、拜佛,他们都说「学佛很好」,鼓励我们也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我们讲堂的工作算是很少的,如果因此而起烦恼的话,那你可就错了!菩萨的道业就是要在这些身口业里面才会有因缘出现。当你的智慧到达某一个层次,褔德也到达那个层次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烦恼业出现时,你就会去探究,你绝对想不到那么稀松平常的小烦恼却会成为引发现观智慧的因缘;所以有烦恼业时,不要被烦恼业所转,要能利用烦恼。甚至于证得现观时说:还好你有去享受那个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