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能够如是亲证无为法的人,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乃至佛地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等四智,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由于佛菩提道的修证而得以出生;因此在种智中说,四智是所生法,非是所显法。各位菩萨,经过前面说明以后,相信您对五位百法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可以总结来说:这五位百法之生起是有其次第性的,要依八识心王为最先,然后依五十一心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普遍开示如来无量、自在、神力、法身遍往无有差别,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间。证法实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转无碍力故,生于如来无障碍见广大威德种性中故。】《华严经》,在卷四十四中就说:【出生一切『如来藏色』,不可说音声开示演畅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贤行色。佛子!菩萨摩诃萨深入如是无色法界,能现此等种种色身,令所化者见,令所化者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第四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第四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各有自己的法身,如《占察善恶业报经》载,地藏菩萨言: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是可皈依。又如《如来藏经》(佛陀跋陀罗译)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故知众生各有自己的法身。以一切众生和诸佛菩萨的第八识心体,其体性是完全相同的——都是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颂中的界字,即是因缘的意思,也就是说阿赖耶种子识自无始时以来,展转相续而不间断的亲生色身……等诸法,所以称之为诸法的因缘;依字的意思就是缘的意思,就是说阿赖耶识又名执持识,无始时以来一直都是给一切法平等的作为依止,所以说是诸法的缘。也就是说阿赖耶(异熟丶无垢)识能执持一切种子的缘故,所以祂能给诸法作为现行时的依止,所以祂变现七识心王等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仍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由此可知,菩萨悟了还有许多法要学,并不是悟了就没事。所以佛在《楞严经》卷十曾开示:“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楞严经》卷 | admin 2018-07-21 |
![]() |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戏、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以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请问:在极乐世界修行是不是很慢?是很慢。因为在莲花里面要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不能了了分明,闻 | admin 2018-07-21 |
![]() |
可是佛法当中是具足了平等与圆满,因为每一个众生未来都可以成就佛道。只要依据佛所开示的圣教,一步一步往上走,就可以成就佛道。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跟佛法是不能脱离的;因为是不能脱离,所以我们就应该要皈依于三宝。皈依于三宝,三宝也有很多。三宝是说有佛、法、僧名为三宝。既然佛宝、法宝、僧宝,所以说皈依三宝,并不只是皈依三宝而已,是皈依三个具足的宝;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能够很快的进入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能够很快的进入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入此法戒门,得无上道果、虚空平等地者,无有是处。所以此菩萨戒,是一切佛子应当尽身受,乃至未来无有穷尽,皆应当受!如是不可思议,可以信位功德,步入十住位次,于初住位安住修学,又因为今生时当重起,法义宣说殊胜,一切信心满足的住位菩萨皆当获此不可思议功德,以此累世所熏修的大乘法义,于此今生,再无怀疑,入第六住位,安住般若熏习,断除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离念相者(法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法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佛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佛说不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须令此心长时现前,不堕沉昏不生聪慧,入平等安闲寂静境界,那有恶作业缘识情干挠得此本妙光明也!只恐临境界面前都卢忘失,依前纷乱则不堪也。古之修行,亦只以自所证入时中,照了截断尘劳,教活卓卓地,悠久三二十年纯熟,超出生死不为难。着力在行处,不只空高谈说之而已。(《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克勤圜悟禅师说:悟后只要转依自心如来一味一相之清净无我真如法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楞严经说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了不起了,但是下一句话,「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还是意识心所感受的法尘境界,不论是这法尘境界都么殊胜,有光有影,有宁静,有自在,有不执着,有平等慈悲,有菩萨,有空,有虚空,有念,无念,这些都还是法尘,还是在意识心的分别所知境里面,所以只是这三界中的相貌是认取,这还是境界相,不能算是实际理地!真心是从本以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云何为离?离我、我所;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云何平等?谓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第十中说: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而真正的慈悲须缘于对众生平等的深刻体验。但如何说众生平等?唯有从众生各个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如来藏,才能说众生平等。如果只看一切众生的五阴,必有美丑、高矮、胖瘦乃至聪明愚痴,如何说其平等?假使要强词夺理而说:一切众生终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四节般若慧之--一切种智般若智慧的具足也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了四智--佛地的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四智时就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究竟佛地。而般若的总相智又名法界体性智,因为般若所证的如来藏体性就是法界本心的体性。密宗最喜欢创造名相、头上安头,胡乱骗人说:「显教的佛只证得四种智慧,密教的佛还证得法界的体性智」,多了一种智慧。但何谓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无量清静平等觉经里面说,有佛光芒十丈,有佛光芒百丈,有佛光芒照射千由旬,有佛光芒照射一个大千世界,有佛光芒照射无量无数的百千世界。无量寿佛的圆光,就像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银河系。无量寿佛的圆光范围是百亿个银河旋系。身旁圆光就有这么大,所以能光照无量无数世界。然后再想他的圆光里面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化佛,每一尊化佛的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圆教:圆教义主张所有存在,本来即具足三千诸法,故自本体而言,佛与众生平等无二;然于现象上有迷悟差异,故自实践立场而言,亦宜有修行阶位等次,遂立六即位之说,以令修行者舍离卑下上慢心。另又藉别教五十二位之名,来说明圆教位次,故于十信位之前,增加五品位一科,同时,圆教十住位相当于别教十地位。又圆教菩萨阶位,亦可配于铁轮(十信)、铜轮(十住)、银轮(十行)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