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乘佛法难修难证,就在于第八识的触证非常困难,如果不能开悟明心,大乘经典就读不懂,就无法进修一切种智。是以,大乘初机学人听说学佛先要开悟,往往就有畏难情绪了。末法时期大乘佛法的弘扬始终无法往纵深方向发展,少有人悟是一个主要原因。四、戒不同声闻戒包括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菩萨戒包括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梵网经》)等。声闻戒以出离心为基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大乘佛子修学佛法,若已满足信心,具备福德资粮者,当以大乘见道为第一要务;大乘见道即是禅宗之开悟明心。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我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类智,成位不退菩萨。随后尚须亲随宗教俱通之善知识修学定力功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时,即入十住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虽然明心的在家菩萨现的不是出家相,可是在佛门中他仍然是出家人;所以在禅门中,只要是开悟明心的菩萨,不论他是出家人或者在家人,也不论他是男众或者是女众,都是出家人,亦名黑衣,不是白衣;纵使她现的是在家的女众法相,留长头发、戴戒指、抹胭脂粉,以及用种种珍宝来庄严自己,可是她仍然被称为大丈夫,现的是大丈夫相,而不是小女子相。如果没有明心的出家人以及在家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开悟明心,一片悟境。*锻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余五根亦如是)亲见世界如幻,成就如幻观。*学习禅门差别智。*深入第一义经典。*修除性障及随分修学禅定。*修证十行位阳焰观。第三阶段*学一切种智真实正理--楞伽经、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参究末后句。*解悟末后句。*透牢关--亲自体验所悟末后句境界,亲见实相,无得无失。*救护一切众生回向正道。护持了义。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未悟学人往生极乐已,仍需在那里开悟明心,方能依佛菩提道次第继续进修,已悟学人往生极乐,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可以迅速入地;是以往生极乐并非修行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原标题:实修大乘之行门--念佛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譬如,上品中生者往生极乐后,在莲花中经宿即开,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半个大劫,花开以后闻佛菩萨说法,七天以后证位不退(七住位开悟明心),过一小劫才得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时间很久。上品下生的人住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七天才能见佛,经三小劫才能证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中品下生,往生七天后,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劫以后才能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心想:每个人要开悟明心,必须拜多少佛,大约是有定数的;如果平常多拜,犹如分期付款,比较轻松;如今一次付清,实在吃不消。第三天晚上,萧老师讲完公案开示后,说:“今天是最后一晚,这最后一则公案,是我送给你们的:非心心、无心相心。”刚说完、下台一鞠躬走了,我仍莫名其妙。心想:“糟了!没想到日子过得这么快,今天已是最后一晚,我还有两招没使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明心后也愿帮助有缘众生开悟明心。整个下午礼佛参究,尚未有个入处。晚斋后,导师演示公案,既期待又欢喜,也许能有所受用;所以到安板后,又继续礼佛参究,正思索著刚才的公案○○○○○○时,忽见主三和尚巡视禅堂。一时悲从心生:“这次不能再让导师操心了,总要有结果才是!”就在礼佛参究时,导师走到跟前,不经意的一句:“你○○○○○○?”我随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愿将导师印证开悟明心之功德,回向累世父母、师长、冤亲债主,得蒙诸佛菩萨加披,早生善处,修学,早证菩提,大家一起护持世尊,令法脉在人间灯灯相传、永续不断。最后敬祝导师色身康泰,度众无碍,早证佛果。阿弥陀佛!刘惠莉顶礼二○○四年四月四日 (原标题:15第十四篇:刘惠莉居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多年来,不断劝说诸方大师:应当殷勤进修基本定力,应当建立正知正见,应当早日勤求证悟如来藏,达成禅宗开悟明心之基本目标;后又于书中示以悟后进修之内容及次第。是故年年作是公案拈提,继以诸书宣示三乘菩提正理,以告诸方大师及与学人。复又付嘱会中同修:凡有新书出版,皆寄赠之。然而前年中,星云法师来函婉拒平实之赠书,函中亦隐寓“大师教导后进”之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故,佛法般若之修证首要,乃是求证禅宗开悟明心之境界,由是缘故,便举投子孤负公案,共诸大师学人说禅: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因一僧问:“牛头法融禅师未见到四祖的时候,是什么境界呢?”投子禅师答曰:“当别人的师父。”那僧又问:“见到四祖以后又是什么境界呢?”投子禅师答曰:“从此就不敢再当别人的师父了。”牛头法融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说禅之时,尚以意识觉知心之消归一念,作为《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实心,堕于意识心境界中,我见未断、真心未证,云何可说是懂得禅法、已经证悟之人?竟然大胆以佛光禅师之名,示人以悟!所以者何?谓禅宗之开悟明心者,以及《金刚经》所说之实相心者,皆是说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从来不是以意识觉知心之一念不生,作为金刚心也!然而星云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如是心者仍是妄心,莫道一念不生,莫道念佛一心不乱都只是妄心,乃至学人而进入世间禅定之最高境界之非想非非想定中时,仍是妄心也!云何可将欲界中不离五尘之觉知心说之为悟?乃至阿罗汉坐入灭尽定中,灭却意识心,唯余末那识之时,仍非证得真心,仍未开悟明心,何况之一念不生,或念佛之净念相继,都只是欲界中不离五尘之粗浅定境,都还是意识觉知心之极粗心境界,如何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由是缘故,亦有人间之新学菩萨因为好奇心,欲知开悟明心是何境界,欲知眼见佛性是何境界,尽形寿修学佛法般若;乃至久学菩萨欲知诸地道种智、佛地一切种智之境界,不辞长劫辛劳,追随世尊修学佛道。如是而修佛道者,正因求法之热诚心所致!然而求法之热诚,却是植因于对实相之无所知、之欲了知,即是因为好奇而欲求证之,非因对于世间“有境界相”诸法之喜乐贪著而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岂唯平实今日不肯六祖当年悟前之偈?古时多有证悟之禅师不肯六祖当年悟前所写如是一偈,皆认定为尚未开悟明心之际所写者;谓此偈中所示之意,仍堕于一切法空之意识所知见解之中,尚未证得如来藏也!由是缘故,古时洞山良价禅师已不肯之,后来亦曾多有禅师评论之后加以世谛流布,藉以建立禅者正知正见,藉以广利学禅之众人。洞山良价禅师有时垂语开示曰:“六祖当年在五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如此,大慧禅师和天童禅师也深知,默照禅的境界描述很容易让行者误认为是无念离念的了了分明的意识境界,从而把意识境界当成开悟明心,所以实际上,默照禅极难使人悟入。因为默照禅很难悟入,天童宏智禅师去逝后,曹洞宗实际上就已经失传了。天童宏智禅师深知天童禅寺后继无人,虽然也暂时指派了天童弟子担任天童山寺院住持,但毕竟无助于后来学人道业,最后还的请临济宗克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当佛子们能开悟明心,参破了禅门的第一关,找到这法界实相,就是第三转法轮经典所说的阿赖耶识,也是一切有情都有的本心,就知道祂本来解脱、本来没有生死、本性清淨而含藏无量劫之烦恼染污业种;在众生因地是祂,在阿罗汉、辟支佛地是祂,在八地以上菩萨也是祂,将来成佛也还是祂,所以说「众生本来皆有如来的智慧德能」。所以修证佛菩提道必须努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开悟明心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如果慧能真的是在说出“菩提本无树”四句偈时就已经悟了,为何五祖弘忍当时说他“亦未见性”?也就是慧能没有开悟明心。又为何暗示慧能晚上到方丈室,为慧能开示《金刚经》呢?又为何慧能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言下大悟,而说出五个“没有想到”的话语出现呢?由于众生所认知的心有见闻觉知,而真心离见闻觉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如果慧能真的是在说出“菩提本无树”四句偈时就已经悟了,为何五祖弘忍当时说他“亦未见性”?也就是慧能没有开悟明心。又为何暗示慧能晚上到方丈室,为慧能开示《金刚经》呢?又为何慧能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言下大悟,而说出五个“没有想到”的话语出现呢?由于众生所认知的心有见闻觉知,而真心离见闻觉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因为开悟明心是菩萨,是成佛之道的第一道关卡,一定是具有菩萨种性的菩萨,才能得法。也就是说,必须是具有无私无我地护持实相的心量,丝毫不以个人的利益着想,完全以的常住久安为考虑的菩萨种性心量,才是得法之人。因此,真正的利益众生,是帮助众生先具有菩萨种性,才是真正帮助众生开悟明心的「好意与善意」,绝非不观众生种性而随意告诉众生开悟明心的密意。试想:什么是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