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七住位的修证即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如来藏。禅宗之开悟明心,往往不用语言文字,学人以一念相应慧便觅得自心真如——如来藏识。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大乘的见道。由已亲证自心真如故,同时断身见、我见,渐生般若慧之根本无分别智(般若总相智及别相智),亲证中道实相观。七住不退菩萨,悟后有一个现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翻阅大乘经典,从一开始在序分的时候,就必须以第一人称「如是我闻」来演述莅临的诸大菩萨的功德,这不是直接由法主佛陀而说的话,而是必须第一人称者以适当言语来赞叹诸大菩萨的证量与功德,如是要二乘人加上几句根本自己都无法实证的证量来称赞菩萨,请问这样的评论,哪一位小乘圣人可以来作?不要说现前正觉讲堂的诸君已经开悟明心见性的菩萨们都没有办法,即使是八地满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如果想要获得这三德,希望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佛,那你就得要设法实证如来藏──禅宗所讲的开悟明心,也就是进入大乘的见道位中。当你进入大乘的见道位以后,你会更辛苦,但是也会更快乐;因为,进入了大乘佛法的殿堂──进入了佛家,你将会发觉:“唉呀!好多的珍宝都是要送给我的。”确实都是要给你的,你要一直不断地把它们搬回你家中;哪个家呢?你心中这个家。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得本心,狂心即歇的故事)而我们要怎么面对和解决爱别离苦呢?葛格我记得以前在看正觉电视弘法有提到一个故事是在「三乘菩提学佛正见一第43集─大乘是佛说-三乘同闻大乘经典」连结网址请看:这个故事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四,大意是在说一位婆罗门女她六个孩子都往生了,她因此而发疯狂走,披头散发、不穿衣服,有一天她走着走着看到世尊在说法,她远远的看到世尊就「即得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因为如此,正法筚路蓝缕,遍地荆棘,若非有诸多菩萨鼎力护持,时节因缘成熟,正法早就摧残殆尽,佛陀大意如何复生?所以开悟不开悟且置,今天能够阅读到此正法,如何不感念于前人护法恩德,要当思惟:自己还能够做什么,以回报佛菩萨恩德,以回报正法恩情呢!因此悟乃至不悟,都有因缘;如实说,大妄语者会下地狱,这是佛于经典所说,应当信受,虽然多有不信者,然开悟明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盲目崇拜名师而被人牵着鼻子走向歧路,不懂得回到正法的道路来,一直走下去都是在佛法的大门外绕来绕去,不知要到何时才能断我见,想要开悟明心亲证实相,更无可能,却一直作着开悟明心的佛门大梦,那就是太可悲了。(待续)--------学佛的觉醒(连载三)(原标题:我见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明白了这个心,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心经》的心;祂才是宇宙生命的实相,出生万法的根源。第三,在故事最后提到这对父母后来作广大布施,而且持守禁戒、读经行道,终于证得须陀洹果,也就是解脱道的初果。然而证得须陀洹果,并不是单由广大布施及持守禁戒就能证得,主要还是因为这对父母原本的性障不重,但就是对子女过于贪爱;也由于他们的儿子有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三乘菩提不仅可以让人解脱于三界轮回生死而成为阿罗汉,更可以让人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成为实义菩萨而脱离表义菩萨的层次;甚至入地实证道种智,乃至一步一步往佛地一切种智迈进。因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这些内容就是佛陀教导众生趣向解脱的实证,乃至是未来大乘佛法实证所需的次法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众生就可以迈向断我见、实证初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来二十二岁后才来正觉讲堂修学,因为想要开悟明心上品上生往生净土再回来娑婆世界广度众生!现在的我则是决定要继续留在娑婆世界护持正法!护持末法九千年乃至供养护持贤劫千佛之后才往生净土!(还要供养护持未来星宿劫千佛!)那我原本也不知道自己往世老婆一大堆!因为我得了失忆症!但结婚后种子现行我才慢慢发现自己往世的老婆一大堆!(其实每个人都是往世的老婆和老公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广修善业而不修禅定、不知或不求断我见,更不知或不求开悟明心,此种精勤广修十善慈济众生而不谤法之行,未来世就只能生到欲界天享福,P.80但是当此行善的福报在来世生天享完后,剩下往世所造微小恶业种子仍然收藏于自心藏识中,因此天福享尽后就得下堕于饿鬼道或人间的畜生道中受报。又如凤山寺的《广论》班学员们,以佛法之名,努力为藏密经营赚钱之事业,以所得利润拿去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经过前面信、进、念、定、慧等五力的进修,心性渐渐转变,已经快要破参了,他的所说所行也如同诸佛一般;这时候虽然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对于第一义谛妙法,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时由于心性的转变,使得他的容貌显现出如同诸佛一般的慈悲和智慧相,这时的心地都不再歪曲了,而能安住在之中,这就叫作正心住。也就是说,菩萨修行到了这个地步,在身心之中已经能够以菩萨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可知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很重要的,这是正修佛道的次法基础,若于此三论能够信受奉行,接著才有机会修学实证二乘的解脱道乃至进修大乘的佛菩提道,所谓断我见、我执,开悟明心、眼见佛性,乃至般若唯识种智等菩萨!而佛陀度众生的次第就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开始;假使闻法者听到施论、戒论以后就不能接受,佛陀就不再继续说法,只讲到戒论便不再演说生天之论。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从第一次发菩萨心开始到未得到不退转地(初地或八地)时,因为一直都行布施波罗蜜多与持戒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菩萨永远都不堕入三恶道中。另外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也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并时常布施众生以及教化众生修行十善。《维摩诘所说经》卷上〈1佛国品〉也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但如此,从大乘法来讲,说开悟明心了、眼见佛性了,也是因为这个五阴而开悟明心或见性。如果五阴、十八界都灭掉了,只剩下如来藏,这时就没有断我见与未断我见的差别了,也没有断我执、未断我执,或开悟、未开悟的问题了,所以断我见与断我执以及开悟明心,都是五阴身心的事情。如果阿罗汉把五阴身心灭了,他就不是阿罗汉了;如果开悟的菩萨把五阴身心灭了,他也已不是开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们禅三过堂时不是同唱果报无边吗?我告诉你:真的是果报无边!特别是我们的禅三,当你供养了打三的人,还真的果报无边!因为你成就他们的道业,使他们专心参禅而能开悟明心。你想:供养一个人一世的生活所需,但他是不可能悟入实相的,果报就已很广大了!可是你来供养一次禅三四天三夜,他们有人开悟了,你这个果报还小吗?当然不小!所以过堂时的供养偈还真写得好:果报无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证悟后到外面时总会有一点顾虑:我已经开悟明心了,不能再像世俗人那样开口就三字经或大声叫骂,这也是无漏戒的小部分;也不可以像世俗人顺手牵羊或起恶心,这就是无漏戒。为什么会有无漏戒呢?都是因为转依第八识的真如性而且成功了。但是如果被影响了,心不决定了,认为所证的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就会否定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法性,就会想:“我现在仍只是个凡夫,圣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如果能先断我见——开悟明心的事且先不谈——断了我见而做一世的财施,在未来世中都能获得无量果;既然会有这么大的利益,为什么我们不告诉她们呢?所以有的人于无量世以无量财施无量人而不得解脱分法,正是因为我见不断的缘故;如果是无慧而又加上瞋心不断,就更难发起解脱分了。但是有的人正好相反,他只是这一世曾以一把面——你用手掌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开悟明心是菩萨大法,是要具足菩萨种性之人才可以得到的法。佛陀以前也只帮助有发菩萨心的菩萨们明心,如果是定性声闻阿罗汉,将来一定会入无余涅盘,那佛陀也不会帮他们开悟;所以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其中有五十位是定性声闻,也就是声闻种性者,佛陀也没帮那五十位声闻种性的阿罗汉明心,只有帮其它一千二百位菩萨阿罗汉们明心,这一千二百位阿罗汉菩萨们也都在后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