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十大愿王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每天要以念佛拜佛为基础,每天作的拜佛功夫功德,都可以回向给自己和一切众生早成佛道;教导我们每天供佛的功德,也都可以回向;赞叹如来、忏悔业障和随喜功德等一切功德,也是可以回向。所以供佛的功德,不仅自利还可以利他,也可以藉此功德普皆回向。 | admin 2024-09-19 |
|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 | admin 2020-07-30 |
|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 |
普贤菩萨一共有十个大愿,号称普贤十大愿王,除了普皆回向之外,另外还有九个愿,包括了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每一个愿都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因此,如果我们还在意回向的场所是否清净、是否有佛像等等,就没有办法做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的回向了。所以,没有必要的分别应该尽量放舍;见 | admin 2020-02-21 |
![]() |
恒顺众生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到底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是不是学佛人对众生的一切要求都应该要随顺呢?譬如有学佛居士是机关的领导人,在面对必须喝酒吃肉的应酬时,是否应该为了恒顺众生而随缘跟着一起喝酒吃肉呢?又譬如有人学佛了,但却跟错师父走错路头,我们是否也依然应该恒顺众生,随着他的因缘而不把他拉回正路呢?如是林林总总的疑问,相信或多或少都存 | admin 2020-02-20 |
![]() |
普贤菩萨一共有十个大愿,号称普贤十大愿王,除了普皆回向之外,另外还有九个愿,包括了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每一个愿都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因此,如果我们还在意回向的场所是否清净、是否有佛像等等,就没有办法做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的回向了。所以,没有必要的分别,应该尽量放舍; | admin 2020-02-20 |
![]() |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CBETA,T10,no.293,p.844,b20-28)那么,种福田应如何如法回向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所以,回向的真义是为了透过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在家菩萨相的童子、童女,或者居士、宰官、天人……等各种在家相;以此身相的示现,对于利益众生的层面较为广大,较易符合「恒顺众生、饶益有情」的菩萨道精神。此分法要平实导师于2007年12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开示〈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时,有甚为详细的阐释,本电子报将于《随缘》连载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在家菩萨相的童子、童女,或者居士、宰官、天人……等各种在家相;以此身相的示现,对于利益众生的层面较为广大,较易符合恒顺众生、饶益有情的菩萨道精神。此分法要平实导师于2007年12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开示〈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时,有甚为详细的阐释。〔编按:《人间佛教》自本电子报50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1集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周正铭老师(原标题:见惑和思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每一位,皆说我已发菩提心,云何学菩萨道?云何修菩萨行,每位知识都将自所证到的法门,开示善财,第一位德云比丘,最后就是普贤菩萨,指示十大愿行,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海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详看行愿品中最为透明,每一行都是尽法界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净土专用发愿文: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敢正觉,以此念佛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CBETA,T10,no.293,p.844,b20-28)那么,种福田应如何“如法回向”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普贤菩萨一共有十个大愿,号称普贤十大愿王,除了普皆回向之外,另外还有九个愿,包括了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每一个愿都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因此,如果我们还在意回向的场所是否清净、是否有佛像等等,就没有办法做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的回向了。所以,没有必要的分别,应该尽量放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CBETA,T10,no.293,p.844,b20-28)那么,种福田应如何如法回向呢?一、什么是回向?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所以,回向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趋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假使如来藏不是随缘的恒顺众生,而是自己会有所主张的,那么所有的有情在人间都将无法生活。想想看:我们觉知心以及作主的意根,时常有喜怒哀乐,也会喜欢、也会厌恶,所以会做许多的决定,决定要继续享受、或决定要赶快远离;可是如果你的如来藏祂也跟你一样有喜怒哀乐,也会做种种思量决定,那么每一个人都将会成为精神病患,成为双重人格者。所以真实心是恒时随缘、随顺众生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