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而作观行,熏习种智,生起后得无分别智,皆属般若别相智,通达此者,即入初地,名通达位。七住真见道位起,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四者修道位。于修道位中,始自初地,末至等觉,修何等道?谓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是听来而知道了密意,他其实是被人残害了法身慧命,却都还不知道;因为凡是所知道的密意是从别人那里探听来的人,我们发现这些人一直都是不能融会贯通,不太会整理法理,所以别相智——后得无分别智——不容易显发出来;虽然说是开悟了,也被我印证了(因为他的密意没有错),但是他的智慧其实跟没悟的人差不多,后得无分别智出不来,在弘法利生上面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大乘佛菩提方是般若,二乘菩提非是般若,唯是解脱道,是故不回心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亦不能知大乘菩萨所证之般若智慧;乃至第七住贤位菩萨所证之粗浅般若智慧––禅宗之破参明心之根本无分别智––大阿罗汉亦不能知之;是故般若绝非唯是二乘菩提所修证之解脱道,而是函盖解脱道在内之佛菩提道;佛光山之星云法师,实不应以解脱道解释大乘般若,何况彼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由是缘故,虽凭天军阿罗汉之神力相助,三度亲上天宫得见弥勒,终不礼拜;弥勒菩萨见彼比丘始终因为执著僧衣而有慢心,不曾止歇,是故三度见其来谒,终不令其得证般若密意,乃至明心之根本无分别智亦无。如是凡夫僧人,亲见等觉菩萨时尚且不敬,则此时若有法师得我法已,仍然不敬平实,乃至得法之后无根诽谤平实者,亦是正常之事,无足为奇!如是愚人,古今一同,是故平实今世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故说一切种智甚深极甚深,未至佛地者,不能具知也!莫道佛地一切种智,初地菩萨之道种智,已是彼诸人天所难领解理会者;莫道初地道种智,单只初明真心之人所得根本无分别智之始觉智能,已是彼等研究佛学六七十年之印顺法师…等中外学术研究者不能稍知之理,更何况尔不学佛理、参禅无术之星云----佛光禅师?何能知之!由是缘故,今尔佛光禅师所说禅理,至今仍堕常见外道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复次诸佛利益自他。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又缨珞经云。五分法身。以识性别。戒香摄身。定香摄意。慧香摄乱。解慧摄倒见。度知摄无明。是五分香。缨珞其身四智(新添)大圆镜智(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平等性智(观一切法悉皆平等)妙观察智(善观诸法无碍而转)成所作智(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故。转八识而成四智)妙藏诠注云。佛转八识而成四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禅宗的法门就是以「顿入印证」实相来作为根本;而「顿入」即是「一念相应」的智慧,在那一刹那间,瞭解了这世界真正的实相究竟是在哪里,这实相心是真实活活泼泼地存在,永远不变易的心却能出生万法!当亲证这实相心──如来藏──第八识,去体验领受祂的自性,可以契入「印证」佛陀所说的甚深微妙的法,确认这就是法界的实相,法界的根本,于慧眼实见中,发起般若智慧,获得根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