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离念灵知心住于寂静无声、无念境界时,正是被一念不生的寂静境界所拘;不能像如来藏一般在吵杂丛闹的境界仍然寂灭,也不能像如来藏一般在寂灭境界中却又能够不断的应对七识心、应对离念灵知心的心行,所以祂是永远都不被寂灭境界所拘而自由运行的。离念灵知心则无法如此,所以不是天童所说的真心。离念灵知心,永远都不离六尘或定境中的法尘境界,而且眠熟就暂时断灭了,不再惺 | admin 2018-08-01 |
![]() |
落入语言文字的真言,不论有声、无声、有念、无念,都是落入语言文字而变动不居的生灭法,而法界实相的第八识如来藏心却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不生灭法。因此,秘密大乘传授的真言,其实只是生灭的世俗法,本质是外道法,根本不是佛法。除此之外,《金刚顶经》主张我见自心,形如月轮,认为众生的实相心是有形状的,而且形如月轮。可是,这种自心形如月轮的说法,连秘密大乘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宗门所证悟之无念心体,乃唯识诸经所说之“如来藏、心、阿陀那、阿赖耶、无垢识、真如、所知依”,乃是般若诸经所说之空性,乃是阿含诸经所说之“名色缘识之识、涅槃本际、有分识、识、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如是诸名,皆指有情之第八识;此识从无量劫来,恒不起念,不与语言相应,不与见闻觉知相应,不于六尘中暂起一念分别,故名无念心体,如是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胜妙之无念禅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识故,都仍是常见外道所误认为常之意识心故,都仍然是识阴所摄之我故;凡此误会而错认觉知心意识之种种变相,作为不生灭法者,皆是堕于常见、我见中者,皆是误以凡夫境界而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遇之师皆自称禅宗正统,亦有显赫传承,然观其禅法:或以定为禅,或以无念为禅,或以见闻觉知之灵觉心为禅,或以声闻禅为禅,皆非菩萨。此际真善知识难求是第四难也。五者末法佛子,世智辨聪,慢心深重者甚多,苟无显赫传承及大名声,虽有方便善巧及真实修证亦不被信受。为有此五难,故余多年以来,凡遇学佛人,多劝其念佛,求生极乐。《央掘摩罗经》云: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43、武昌九峰无念胜学禅师。无闻禅师教他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话头。无念禅师于是谨遵师教,来到嵩山隐居,苦心参究。用功既久,一日,无念禅师忽然有省。从此以后,无念禅师便开始游方参学,遍礼诸方禅德。后投姑苏邓尉山万峰时蔚禅师座下请益。初礼时蔚禅师,无念禅师便通报了自己的所证所悟。话音未落,时蔚禅师忽然震威一喝,无念禅师当下顿悟玄旨。44、东普无际明悟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误以为如此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生死。但是实际上,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解脱道,并不是由于禅定功夫而出三界,而是由于断尽我见与我执的智慧,才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譬如外道之中,也有修学四禅八定乃至修得非想非非想定者,而结果却仍然还在三界轮回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无我、无生的智慧,所以不能得解脱。解脱是发起无我、无生的智慧之后,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所说的三乘菩提都在说无我,大乘般若诸经中,则说之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说如是之心是实相心;说如是心从无始劫来,不曾暂起一念、不曾念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曾示现见闻觉知心相,说如是心乃是非心之心。在般若诸经中,佛也广说如是心之中道性。又说此心于三界六道一切法中皆是无所着心,说此心即是涅槃实相,说此心不受生于三界六道就无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亦如惟觉法师兴建超大型寺院,并于全台普设精舍,常年举办禅七共修,然竟完全不解佛法二主要道,错解大乘佛菩提道及解脱道同于常见外道修定之法,坚决主张清楚明白之意识心性为佛性,坚决主张处处作主之意根为真如心,如是常年累月误导众生同堕大妄语业中;又贩售纳骨塔,为众生作死亡超度经忏…等;时日既久,众生辄以为修定、令心无念而能作主之修行寺院,为众生作命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要想在一念不生中,也就是无念、离念中去追求悟,更不可得。禅必须要起个疑念,在世间——也就是五阴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所起的万法中去体究,才有开悟的因缘。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是叫我们除烦恼,不是叫我们不起爱憎心,反而要我们在各种烦恼里面,在各种爱嗔及不爱不嗔的活动中去体会。黄龙禅师说生缘处处,就是这个意思。讲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证万法的根源,而妄说证量有多高,说法多么胜妙、多么不可思议,那其实都是说食数宝,那都不是作佛事,因为说者自己还有听者都不能够得到实益。我们常常看到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位卧轮禅师修的是“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这是离念、无念的事一心。可是六祖惠能大师听了,就知道这位卧轮禅师还没有明心开悟,便告诉僧人,如果依卧轮禅师所诵的去修行,必定更加系缚,难以明心证真。当时六祖还开示了一首偈,六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六祖“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悟了以后,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心中非常的清明,没有丝毫的妄想杂念,完全住在一种无念的状态里面,他一方面观察真如佛性的运作,一方面观察自己的身体还有哪一个部分还没有放轻松,如果哪里还没有放松,就把它放松,一直到全身都完全放松为止。就这样一直不停的观察,反复的观察,在不知不觉当中天就亮了。这样的现象就叫作觉明现前。觉明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打坐打到一念不生,是不是真的无念呢?打坐打到一念不生,事实上一念不生,当你在一念不生当中,事实上你仍然清楚了知它是一念不生;既然了知自己是处于一念不生,当然这样的境界仍然是有念的。再来说,四禅八定到底有没有念?我们从初禅来说,初禅的等至位里面,还与三尘相应,还与五尘当中的三尘相应;也就是说因为证得初禅的人,他不再现起鼻识跟舌识,所以他在等至位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要点之一在于所看住的一定是那句话的语言文字表述尚未升起的时候,语言文字生出来,就已经成了话尾了;要点之二,在看这个话头的时候,话头里这句话的意思一定是清清楚楚的,如果没有这句话的意思,也不叫看话头,而是看无际空,或看无念之念了。所看话头的意思如果不是清清楚楚,就很难锻炼出思维观的能力。看话头的具体方法其实与前述忆佛的方法是一样的。忆佛,其实正是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要点之一在于所看住的一定是那句话的语言文字表述尚未升起的时候,语言文字生出来,就已经成了话尾了;要点之二,在看这个话头的时候,话头里这句话的意思一定是清清楚楚的,如果没有这句话的意思,也不叫看话头,而是看无际空,或看无念之念了。所看话头的意思如果不是清清楚楚,就很难锻炼出思维观的能力。看话头的具体方法其实与前述忆佛的方法是一样的。忆佛,其实正是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他说的是每一个人的真心,是自然现成,本来无念的,但却又不妨碍说蕴处界的种种法的运行。这都是在跟学人开示说:每一个人的真心,祂虽然本然离见闻觉知,却不是叫你要把意识心修成一念不生才叫作无生。因为这样只是将灭止生,而非本来无生。这个道理也是可以了解的。跟前面情况相关的部分,就是落在五现涅槃之中。因为听到善知识开示,或是读到经典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离心意识参不是要保持在无念的状态,不是要把心意识丢掉,而是要以心意识,往离开心意识的方向去参究,因为心意识是我们参究的工具。前面所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因为没有办法舍离虚妄的心意识的关系,都会落在意识以及其所相应的境界,很少会去想到第九识、第十识。因为他连第七识跟第八识都否定,或者是根本没有办法观察到第七识,更不要说可以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言其亦有亦无,则有念无念俱眠。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非有则常寂。非无则常照。非双亦,非双非,则不寂不照,而照而寂。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故唯一心。以见谛故,名理一心也。言慧者,能照妄故。兼定者,照妄本空,妄自伏故。又照能破妄,不但伏故。》又道:《参疑二字,不必分解。疑则参之别名,总是体究追审之意。但看“念佛是谁”,以悟为则而已。又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