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佛才要在二转法轮时明说有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住心等心真实存在;乃至在三转法轮时明说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心存在,为菩萨们非常详细及深入地解说空性心的种种体性,以及祂共有几个心识,祂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让菩萨们可以亲证及体验;乃至最后,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由此可以证明:佛次第为佛弟子们说法,所以才会施设三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大乘般若诸经中,则称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且说这个心是实相心,说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不曾暂起一念,说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不曾忆念一切法,说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不曾住著一切法,说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不曾示现见闻觉知心的心行法相,说这个心不是众生所理解的心----祂乃是非心之心。因此,三乘佛法所说无我的真实义,应该要善加分别。首先,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其实佛陀会说无想是涅槃的一个前提,是指的有一个心,祂是完全无念的,所以是无所念才是涅槃。也就是说在三法印里面,涅槃寂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任何的一念、没有任何我们世间人的这种觉知心对六尘的了知,这样子才叫作涅槃。所以一定在有第八识存在作为前提来说无想,这样子才会得到涅槃的这个结论。如果有一个人否定了第八识的存在,而直接说无想就是涅槃,真的是令人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第二转的大般若诸经中,就说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实相心、真如等等。在第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诸经中,就说为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如来藏等等。您看,佛开示了这么多的名称,其实所指称的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佛所以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说明第八识心,一方面是对因缘还没有成熟的人隐覆密意来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要让佛弟子在证悟以后能够转依成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大法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 | admin 2018-07-21 |
![]() |
其要点之一在于所看住的一定是那句话的语言文字表述尚未升起的时候,语言文字生出来,就已经成了话尾了;要点之二,在看这个话头的时候,话头里这句话的意思一定是清清楚楚的,如果没有这句话的意思,也不叫看话头,而是看无际空,或看无念之念了。所看话头的意思如果不是清清楚楚,就很难锻炼出思维观的能力。看话头的具体方法其实与前述忆佛的方法是一样的。忆佛,其实正是把 | admin 2018-07-21 |
![]() |
真心是无分别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的真如本心——如来藏,它无念、非觉非观、没有境界可以安住,它本身不做任何的分别,它没有喜怒哀乐,不分美丑善恶,它没有是非可言,这是理上的无分别。但是要找寻这个无分别心却必须要有个分别心。所以圜悟大师讲:“这个事情虽然它是无分别的,可是到了这个地步,却得要有眼睛来分别、筛选、选择。”参禅的时候&ldquo | admin 2018-07-21 |
![]() |
”这样说法真的很荒唐!佛在不同的经典,将真心以不同的名相加以宣说,譬如佛曾说到“本际、如、我、如来藏、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相。难道一定要有“第八识”这三个字出现,第八识才存在吗?如果没有“第八识”这三个字出现,就代表第八识不存在 | admin 2018-07-21 |
![]() |
真心是无分别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的真如本心——如来藏,它无念、非觉非观、没有境界可以安住,它本身不做任何的分别,它没有喜怒哀乐,不分美丑善恶,它没有是非可言,这是理上的无分别。但是要找寻这个无分别心却必须要有个分别心。所以圜悟大师讲:这个事情虽然它是无分别的,可是到了这个地步,却得要有眼睛来分别、筛选、选择。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说,为什么会把一念不生当成是开悟的境界?为什么会有这样子一个错误的知见?第一个原因就是误解真心无念的真实义——真心祂因为从来不对六尘境界起一念,从来不对六尘境界起分别。有人看了这样的真心无念的意涵的字句以后,他就想要把觉知心修到一念不生的境界,以为这样子就变成真心了,这是第一种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佛教界长久以来都流传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参禅人都是有志气之大丈夫,既然攀缘景仰于证量在上的古德,不可以不这样子想:他们既然能够做到,我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何况透彻的脱离五阴生死的事,一定是穷尽未来际都永远一直存在的法,不可能有暂时断灭而不现前的事,所以一定是一旦证得了就永远都在而不会有失去的情况了;悟后应当深入的巩固根本智,对所悟的真心第八识的正见,不该让恶知识恐吓笼罩之下就退失信心;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念,何谓一念?一念如何永歇?这一句话,都是落在意识心的境界里,其实真的要无念,就去睡觉,不要作梦,哪就是无念。而开悟的人,实际是以这个能思量的心,起意作念,去找这个不会思量的真心,而很清楚这两者不同,而且这两者都是无形无相,无色无质,再找到了之后,确认这个真心,没有起念,大众菩萨可能互相询问,这一二三是不是有问题啊?没有念头的,他也找得到?真是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胜妙之无念禅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说真心可以遍一切处,这个意识心念头的中间,即使可以捉摸的到,那可以如何遍一切处?它只是粗的意识心的「停格」,暂时不现起这个语言文字,或是去攀缘五尘境,或是固守一个空空的无有物质的法尘境,不管是哪一种,它还是很清楚地被意识心所缘取而知,自己知道所感受的是个什么,所以它必须要停止许多的外在的攀缘,才能够现起,这样哪里可以遍缘一切处呢?这样努力上一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禅宗里面,善知识有一定标准:一者善知识本身应是已经开悟者,如此才有能力指导学人;二者能正确教授参禅的知见,如果是以定为禅,以无念为悟,就不是善知识;三者有善巧方便能帮助学人建立看话头、参话头的功夫,如果不能教授参禅的功夫,即使能将禅说得天花乱坠,也只是口头禅罢了。(四)悟前先观行断我见学人于参禅之前,须观行断我见,如此在参禅的时候,方不至落于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要想在一念不生中,也就是无念、离念中去追求悟,更不可得。禅必须要起个疑念,在世间—也就是五阴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所起的万法中去体究,才有开悟的因缘。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是叫我们除烦恼,不是叫我们不起爱憎心,反而要我们在各种烦恼里面,在各种爱瞋及不爱不瞋的活动中去体会;黄龙禅师说生缘处处,就是这个意思。讲到这里,请问诸位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王同时令人系此批马于众会前,在马前放置马儿最喜欢吃的浮流草来喂马,但是所有马儿竟然均垂泪听法,欢喜悲鸣,无念食想。于是天下乃知菩萨实非凡人。以马解其音故,遂号为“马鸣”菩萨。于是马鸣菩萨大行“愿波罗蜜多”,演甘露味,为迦腻色迦王“兴大饶益,度脱无量”(因迦腻色迦王曾征服四方,乃至决战而胜安息国,死伤无数,杀业甚重,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密宗所说则是误以双身法中、一心享受淫乐之无念灵知心(意识)之不作语言等分别,以之作为涅盘境界,误会无余涅盘,而言此觉知心住于三界中时即已是涅盘境界,而言轮回涅盘无二,以此误会之观念作为平等性智之因,与佛所言迥异,绝非佛教之修行法门。妙观察智者,乃以证知第八识如来藏为因,生起观察法界实相心之微妙般若慧,由此慧故能观察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皆以第八识心为本, | admin 2018-07-21 |
![]() |
二转法轮的般若经是为了引导阿罗汉们迥小向大,所以就更明确的说有“无念心、无住心、无相心、无心相心、非心心”,把祂叫作菩萨心。以这个涅槃心来说诸法的缘起性空、说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以涅槃的实际常住不坏及蕴处界缘起性空来说中道与实相而不落两边,所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与涅槃实际的中道——缘起性空与真如心——根本就没有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转法轮的般若经是为了引导阿罗汉们迥小向大,所以就更明确的说有无念心、无住心、无相心、无心相心、非心心,把祂叫作菩萨心。以这个涅槃心来说诸法的缘起性空、说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以涅槃的实际常住不坏及蕴处界缘起性空来说中道与实相而不落两边,所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与涅槃实际的中道——缘起性空与真如心——根本就没有冲突或矛盾!未见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