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自有念以至无念。则仰首奋翼。若承若听。其后或俾之念佛。则默然而不答。或谓之不念。即唱言阿弥陀佛。每虚室戒曙。发和雅音。穆如笙竽。念念相续。闻者莫不洒然。贞元十九年七月。悴而不怿。驯养者知其将尽。乃鸣磬告曰。将西归乎。为尔击磬。尔其存念。每一击磬。一称阿弥陀佛。暨十击磬而十念成。敛羽委足。不震不仆。奄然而绝。阇维。得舍利十余粒。节度使韦皋为之记(佛 三摩地

2018-07-20

”末学即心里有数,虽然恭喜她,却也很不是滋味,心想:“我们当初在中坜一起共修,又是一起学无相念佛,她先转入参究,为何她修得这么快?”想起老师常说,亦可在无念时入未到定,藉以明心见性,总想试试:可是办公室里事情很忙,又每周三晚参加共修、周四晚向中坜的同修作报告、周五晚代法师写板书,周六晚也有共修,家里小孩又要教导,佛学社又要到花莲参访 三摩地

2018-07-20

要不是每天忏悔、发愿、回向,及萧老师讲《大乘起信论》时,一再的把真如及末那的体性分析得那么透彻,又在今年元旦团拜时开示“我与无我”,归纳出《般若经》所说的“无念心、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我哪敢承担?破参后深深体会到:错误的知见实在害人不浅,此生此世就难以摆脱,更何况他人累生累世一直往如来藏里熏习邪知邪见的种子?要不是菩萨加 三摩地

2018-07-20

法身无形无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言而无说,念而无念,作而无作,为而无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事,本来是涅槃,本来是菩提,具足一切功德。如是自家宝藏万古长存,无始至今虽不曾失,即今证悟却是未曾得。旷劫暗室一灯即明,智能像活水源头般的涌现,无门之门终于不开自开了,了知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虚幻,变异不实;如《金刚经 三摩地

2018-07-20

回到座位上,喝水体验真心与妄心的运作,祂们到底做了些什么?由于一直在寂静的状态下,没什么体验;晚斋后回寮房躺下,整个身心笼罩在一片寂然无念的灵知状态中,我马上坐起来,想想不对!躺下又是如此,而且历历分明,我茫然而且疑惑了。晚上导师讲解公案,我都听得懂,而且也讲到:“祂才是真正的离念心│永远离念,而且灵知、历历分明,却不在六尘之内”,我心头 三摩地

2018-07-20

既不想终生在教下、行门闯荡,尽做些摘枝寻叶末事,故而开始自参自学起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的禅;见山是山,或是见山不是山,或偏空、或著有,自把各种心路历程换作浅吟低唱!某日正自参究,突闻房子散发能量一巨响,当时若有所悟,如灵光片羽,孤光偶露(现在看来,连公共汽车的样貌都没见著,究是以那刹那的灵明无念,或是另一返观之心,或是向上一路为所悟,都 三摩地

2018-07-20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法达禅师闻偈,言下大悟,不觉悲泣,说道:“法达从昔以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接着,法达禅师进一步问道:“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度量,尚不能测于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车、鹿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 三摩地

2018-07-20

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7.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8.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9.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10.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11.常独行,常独步 三摩地

2018-07-20

”归宗禅师的意思是说,佛性本自具足,若起有为保任之想,即是多余,要在无念无住,方是正途。虽经归宗禅师的开示,但是,此是灵训禅师心中并未彻底安宁。因此,他想辞别归宗禅师,前往其他的地方参学。归宗禅师问:“甚么处去?”灵训禅师道:“归岭中去(回福建去)。”归宗禅师道:“子在此多年,装束了却来,为子说一上佛法(你在这儿呆了多 三摩地

2018-07-20

 无念胜学禅师悟道因缘武昌九峰无念胜学禅师,万峰时蔚禅师之法嗣,俗姓陈,随州应山(今湖北境内)人。无念禅师九岁时从本郡宝林无级缘禅师出家落发,因为一字不识,所以多年来,在寺院里一直以执苦役事众。后因自觉大事未明,义学无益,于是往参无闻禅师。无闻禅师便教他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话头。无念禅师于是谨遵师教,来到嵩山隐居,苦心参究。用功 三摩地

2018-07-20

……要信自心是佛,则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念念不忘,心心无间,忽尔念到心思路绝处,当下根尘迥脱,当体空寂,始知无念无心,无心无念,心念既无,佛亦不可得矣。……居士果能于此洞彻自心源底,始信火宅凡居即是西方安养,举手动足无非古佛道场。溪光山色,头头彰紫磨金容,谷韵风声,历历展红莲舌相。尘尘契妙,法法该宗,不即不离,心心解脱。&r 三摩地

2018-07-20

 物外圆信禅师悟道因缘伏牛物外无念圆信禅师,月幻禅师之法嗣,俗姓高,金台人。圆信禅师九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开始游方参学,初投隆恩无际明悟禅师座下参学,久而有省。后归伏牛山,结茅隐居。数年后,圆信禅师听说月幻禅师开法于繁昌,门庭兴盛,遂前往参礼。初到繁昌,月幻禅师便问:“何处来?”圆信禅师道:“牛山。”月幻禅师又问:“ 三摩地

2018-07-20

何以故?心本无念,将个什么来修?亦复无形,又修个什么?且本是绝待,才涉修行,便成两橛。若有个灵利汉,一识破便放下,何等妥贴,何等自在。虽然,也须透过一番始得。不是说了便休。珍重!”大莲禅师圆寂于崇祯二年(1629)八月。 (原标题:446抱朴大莲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瑞州黄檗无念深有禅师,俗姓熊,黄州麻城人。无念禅师十六岁时,曾患痘风,生命垂危。他的叔叔和兄长商议道,让他出家或许能保住一条性命。果然,他的病不久就好了。无念禅师于是前往荡山落发。一日,有一位老僧告诫无念禅师道:“十方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无念禅师听了,悚然惊醒,于是决志参访,自誓今生定要究明生死大事。在行脚 三摩地

2018-07-20

其实真正的修行学道,正念还是在用力,还是有心,还是有执著,最好把自己安住在无念里面,万事无念,一切勾销。所以我们以正念治妄念,以静心治动心。“乱心全入静心中”,是要我们不要在闹情绪的时候决定事情,不要囿限于自己的成见,要用自己的本心,那个光明的心镜照出一个本来面目。》(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54~55)平实云:星云法师其实根本就不懂佛法, 三摩地

2018-07-20

更有人将欲界定、未到地定中之灵知心,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之灵知心,或者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之短暂无念时之离念灵知,认作本来面目;其实皆未曾稍离觉知心意识境界,未曾稍离定境中之法尘,仍是意识觉知心也!如是而言之本末,说之凿凿,四处倡言自己已经证悟禅宗,已经懂得般若;及至探究彼等所言,悉属意识心境界,根本未曾亲证从来不堕六尘境界之自心如来。如斯等人,即是德 三摩地

2018-07-20

此句言语乃是诃责未悟之人,诃其不能说明与形容悟境与内涵;圣严法师不知此意,却取来教人修持无念境界,教人在彼蚊子叮铁牛之愚痴境界中,等待悟境之现前,然后却又教人不可等待悟境现前。复又教人不可求悟、不可参究实相心第八识所在,只要放下一切主客内外,以之为悟;如是修行者,根本不可能证得如来藏实相心;如是完全以意识心自住境界而放下一切,以此名之为悟者,根本无 三摩地

2018-07-20

第六识任凭尔星云大师修上三千阿僧祇劫以后,仍然是第六意识心,绝无可能转变成第八识实相心阿赖耶;第六意识永远是第六意识,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永远是第八识心,绝对不会互相变来变去,这是佛法中永远不变而且是绝对不变的真理;如果有人想要将第六意识修行无念而变成第八识如来藏心,那就等于煮沙而欲成饭,古人说为“蒸沙作饭”,永无成功之时。然而星云大师于 三摩地

2018-07-20

然而经中所说无念、离见闻觉知等,其实并非灭却觉知心之见闻觉知,而是在觉知心之见闻觉知历历不昧之际,有一离见闻觉知、离一切语言妄念之第八识如来藏心同时存在运作。而此离于六尘见闻觉知之如来藏心,其实并非完全无觉无知,只是其觉知之行相、其了别之行相极为深细,非是觉知心所有之六尘中之了别及六尘中之觉知也。由是缘故,六祖开示云:“真如起念,非眼耳鼻舌能 三摩地

2018-07-20

大众且判一判:究竟彼等“追求离念灵知者”所说为如法之说?或是六祖“不断百思想”之说为如法之说?大众权且同观:马大师与麻谷宝彻行路说话时,是有念抑或无念?若道无念,马祖说话时岂能无念?若是有念,则马大师正说话时应不在大涅槃中,则马大师当时便是未悟之人,或者马大师当时退出了悟境。然而禅悟终究无有进入与退出可说,禅悟之明心根本无境界可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7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